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8968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练习题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一 单项选择题1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A)的问题 A是什么 B怎么样 C应该是什么 D本质2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 A人口密度 B社会劳动强度 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 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3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需求 C劳动力供给量 D劳动力需求量4 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D) A Es0 B Es0 C Es1 D Es15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B)A Es1 B Es1 C Es2 D Es06 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

2、C) A Es0 B Es2 C Es1 D Es17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A Es1 B Es1 C Es0 D Es08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A(S/S)/(W/W) B(W/W)/(S/S C(W/S)/(S/ W) D(S/ W) /(W/S)9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D)A(W/D)/(W/D) B(D/W)/(D/W) C(W/ W)/(D/ D) D(D/ D)/(W/ W)1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 B劳动力供给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供给量11

3、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 A Ed0 B Ed0 C Ed1 D Ed112 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 A Ed2 B Ed2 C Ed1 D Ed113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A Ed0 B Ed0 C Ed1 D Ed114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D)A Ed2 B Ed2 C Ed1 D Ed115 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B) A L/Q B Q/L C Q/ L D L/ Q16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时(B)A AP递减 B AP递增 C

4、MP递减 D MP为负值17 AP与MP的交点为(B)的最大值 A总产量TP B 平均产量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18 当(B)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 A AP=0 B MP=0 C APMP D APMP19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A MRP=VMP B MRP=MP C VMP=MP D MP=MC20 局部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C)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 C马歇尔 D瓦尔拉21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D)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 C马歇尔 D瓦尔拉22 均衡价格论是由(A)提出的 A马歇尔 B希克斯 C亚当斯密 D瓦尔拉23

5、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B)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 总供给等于(A)之和 A消费储蓄 B投资储蓄 C投资收入 D消费收入25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C)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26 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C)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7 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A)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

6、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B)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29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B)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GDP D需求弹性30 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B)

7、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 A大于0.2 B小于0.2 C大于0.4 D小于0二 多项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AB)A劳动力市场现象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E就业与失业2 实证研究法的步骤有(ABCD) 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 C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 E反馈3 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BE)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 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 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ABC)阶段A MP递减 B AP递增 C总产量绝对减少 D总产量绝

8、对增加 E总产量不变5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CE)A第一阶段AP递增 B第一阶段AP递减 C第二阶段MP递减 D第二阶段MP递增 E第三阶段MP为负值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BCE)A MRP=VMP B VMP=MPP C MC=W D MP=W E VMP=MC7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BC)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 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8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 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C劳动年龄

9、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 E就业人口总量9 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BE) 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 E工资制度10 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BC)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 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 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BCD)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 C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 E公平性12 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BC) A当期支付 B实物支付 C延期支付 D支票支付 E现金支付13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BDE)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投资储蓄 D消费储蓄

10、E消费投资14 失业类型分为(ABCD)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E阶段性失业15 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CD)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16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BE) 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 C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17 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CD)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18 政府支出包括(BD) A赠与 B政府购买 C税收 D转移支付 E

11、政府呆坏帐19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BDE)A劳动力供给量 B最低社会保障 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 E工会20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CE) A财政政策 B就业政策 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 E收入政策21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CE) A扩大政府购买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 E降低税率22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DE)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B调整税率 C调整利率 D调整贴现率 E公开市场业务23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BCD)A增加货币供应量 B降低利率 C刺激投资和消费 D增加总需求 E降低消费需求24 收入政策

12、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BCD)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D有利于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 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BC) 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 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 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 劳动法一 单选选择题1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物质帮助权 C报酬权 D休息休假权2(B)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