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防治成教院B卷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8696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火灾防治成教院B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矿井火灾防治成教院B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矿井火灾防治成教院B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矿井火灾防治成教院B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井火灾防治成教院B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火灾防治成教院B卷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火灾防治 B卷 闭卷站点: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阅卷人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井下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B 。A潜伏期、自热期和旺盛期 B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 C自热期、燃烧期和旺盛期 D自然期、自热期和旺盛期2矿井的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等处的防灭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 A 有关防火的规定。 A国家 B煤矿 C矿山 D政府3矿井火灾时期,过量烟气生成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 D A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 B火源附近煤等可燃物干馏产生的气体C灭火用水生成的水蒸汽 D风机运行瓦斯涌出4风流紊乱的基本形式是烟流逆退和 B A烟流

2、扩散 B风流逆转 C烟流停滞 D风流停滞5一般按照氧气浓度划分采空区三带时,氧化带的氧气浓度为 C A 1015% B815% C515% D 510%6以下不能用来扑灭油类火灾的是: D A沙子 B干粉灭火器 C水蒸气 D水7我国煤矿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CO浓度最大允许值 B 。 A50ppm B24 ppm C80 ppm D100 ppm8启封火区时,应逐段恢复通风,同时测定回风流中有无 A 。发现复燃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向火区送风,并重新封闭火区。ACO BCH4 CCO2 DC2H49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 A 提供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自治区、

3、直辖市) 及煤炭管理部门备案。A地质勘探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B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地质勘探部门C煤矿企业,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煤矿企业,地质勘探部门10以下不是煤炭自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B A煤有自燃倾向性并呈破碎堆积状态存在 B过量的通风供养 C良好的蓄热环境 D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的时间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1.燃烧要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可燃物、热源和氧气,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2、矿井火灾根据引火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大类。3、矿井发生火灾事故时,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着新鲜风流撤退。4.均压防灭火就是“以风防治火”,均压技术可分为开区均压和闭

4、区均压两种类型5.煤的自燃倾向性:煤自燃难易程度,是煤低温氧化性的体现,是煤的内在属性之一。6.煤的自然发火期是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的时间量度,即煤体从暴露在空气环境之时起到自燃(温度达到该煤的着火点温度)所需的时间。7.可燃物燃烧的五种基本形式分解燃烧、表面燃烧、蒸发燃烧、扩散燃烧、预混燃烧。8、煤炭自燃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煤炭具有自燃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存在;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煤氧化生成的(热量)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9.由于矿井火灾的发生,巷道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流动阻力增大而造成空气质量流量减少的现象称为节流效应。10.波兰学者从自燃发火的角度出发将采空区划

5、分的三个漏风带:不自燃带、自燃带和窒息带。11.影响煤自燃的内在因素:煤化程度、煤的水分、煤岩成分、煤的含硫量、煤的粒度与孔隙结构、煤的瓦斯含量。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矿井火灾: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井口附近、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形成灾害的一切非控制燃烧。其包括内因火灾(自燃火灾)和外因火灾(外部热源引燃可燃物)两类。2.惰气防灭火技术:矿井防灭火所用的惰性气体是指不能助燃的气体,常用的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湿式惰气等。在煤炭自燃的防治应用方面,氮气纯度高(纯度97%)、对人与环境安全性更好,因此应用最广。注氮实现可燃物对氧气的一种隔绝和屏蔽,即消除氧气这一要素。用惰气防灭火和阻止瓦斯

6、爆炸的过程称为惰化,惰化后的火区因氧气不足而不能燃烧和爆炸。并且具备一定的降温效果3.输浆倍线是指泥浆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时,输浆管路的总长度与输浆高差之比4.煤炭自燃:煤在常温环境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氧化反应而产生微小热量,且在一定条件下氧化产热速率大于向环境的散热速率,产生热量积聚使得煤体温度缓慢而持续上升,当达到煤的临界自热温度后,氧化升温速率加快,最后达到煤的着火点温度而燃烧起来,这样的现象和过程就是煤的自燃5.跳蛙现象:(1)富燃料燃烧可产生近1000的高温,分解出大量挥发性气体,生成可燃性高温烟流,并预热相邻地区可燃物,使其温度超过燃点,生成大量炽热挥发性气体。(

7、2)炽热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其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即燃烧蔓延的跳蛙现象。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煤炭自燃现象及其过程。答:煤在常温环境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氧化反应而产生微小热量,且在一定条件下氧化产热速率大于向环境的散热速率,产生热量积聚使得煤体温度缓慢而持续地上升,当达到煤的临界自热温度后,氧化升温速率加快,最后达到煤的着火点温度而燃烧起来,这样的现象和过程就是煤的自燃。一般将煤炭自燃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准备期,自热期,燃烧期。2.请至少写出五种探测自燃火源位置的方法。答:气体分析法、温度探测法、火灾诊断法、

8、同位素测氡法、测电阻率法、地质雷达法、磁探测法、无线电波法、遥感法3.简述注浆防灭火的优缺点。答:优点:灌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缺点:灭火工期较长,个别火区熄灭后又复燃;只流向地势低的部位,不能向高处堆积,对中、高及顶板煤体起不到防治作用;浆体不能均匀覆盖浮煤,容易形成“拉沟”现象,覆盖面积小,只是局部起到防火作用;易跑浆和溃浆,造成大量脱水,恶化井下工作环境,影响煤质。注入的大量浆水又必须从采空区下方排出来,否则易发生坍塌遗水事故。4.简述火灾期间风流紊乱的产生原因。答:外因火灾使火灾及附近地点空气的温度迅速上升,这就使空气产生热膨胀。与此同时,由于热的作用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9、一方面,由于对空气的加热使其密度下降,在非水平的巷道分支将产生附加火风压;另一方面,通风巷道中会产生热膨胀,就会减少主干通风巷道的质量流量,即产生节流效应。以上两项作用将改变矿井通风系统的压力分布,从而改变原有矿井风量分配并产生风流紊乱,扩大事故范围,带来严重后果。5.上行通风旁侧支路的风流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火风压的作用,使得主干风路的压力提高,也增大了旁侧支路回风侧的压力,随着火势的进一步发展,火风压值不断增大,旁侧支路的压差就会减小,甚至可能变为零或负值,旁侧支路的风量也随之减小直至为零,最后风流发生逆转。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某矿火灾发生在西部采区的工作面上,发火原因系由于煤

10、的自燃引起。火灾发生后,为了控制火势的发展,曾在通往火区的进风巷道里构筑了数道密闭墙如图a中的T1。在此期间并未发生任何一条风路风流逆转的现象。为了全部封闭火区,决定在火区的回风侧也构筑一道密闭墙,并且选择5-6平巷作为进入火区回风侧的通道。平巷5-6是一条设有风门T而隔断风流的旧巷。风门打开之后,人们即可随着新鲜风流到达回风侧,以便从事密闭工作。可是就在风门T打开之后,人们进入不久,在进风井底突然出现了火烟,接着火烟侵袭了整个矿井。所幸救灾人员离进风井较近,迅速撤离。后经救护人员侦察发现,这次火烟弥漫矿井事故系由于2-4平巷风流反向所引起的。分析此次事故的过程及风流反向的原因。答:从风网图(图(b))上可以看出:在局部火风压的作用下,支路风流2-5-6应当首先逆转,但是没有发生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在火区的入风侧构筑了密闭墙T1,对风路2-5-6来说是内部系统的风阻Ri加大了,所以保持了风流正向流动,因此风流2-5-6没能发生逆转。这时2-4-8支路风流也不会发生逆转,因为对它来说,组成内部分系统的另一条支路5-6也有风门密闭,形成了较大的内部份系统风阻Ri。但是将风门T打开后,内部分系统的风阻Ri突然减小,以致在局部火风压hf的作用下,支路风流2-4-8很容易地发生了逆转,从而造成了这次火烟弥漫矿井的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