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657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就业难问题,是当前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伴随着就业难而来的,是愈演愈烈的就业歧视问题。就业歧视存在于各个行业和各个阶层之中,而其中最为引人关注和其问题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阶层之一,便是大学生群体。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断遇到歧视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影响着社会公平,威胁着社会和谐,造成着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信心,引发着人们对教育的质疑。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形成整体而深刻认知,以及思考和探索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分析;对策AbstractTh

2、e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blem of restric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issue. Along with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and come,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exist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and

3、 one of the most fetching attention and its problems urgent to be solved one of the class, is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tinue to face discrimination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social fairness, threatening social

4、harmony, resulting in a waste of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influences people s confidence in education, caused people to education question.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On the problem of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form

5、 an overall and profound cognition, 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n this issue and effective solution, has become a very urgent problem.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目录目录引言1一、就业歧视问题概述1二、大学生就业中遭遇的种种歧视问题2(一)性别歧视2(二)社会关系歧视2(三)实践经验歧视3(

6、四)户口地域歧视3(五)学历歧视4(六)外在形象歧视4(七)身体健康歧视4(八)年龄歧视5三、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产生的原因5(一)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5(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6(三)户籍制度和政策导向的偏差6(四)观念习俗的影响7四、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7(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7(二)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7(三)提高高校教育质量8(四)其他对策9五、结论9致谢10参考文献10大学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引言有个网友说:“对于天生注定的不公平,我们只能报以无奈,因为我们不能选择出身,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但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应该给人们另外一种出人头地的机会那就

7、是就业公平。”如同这位网友说的,时下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效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与就业市场的低迷伴随而来的是就业歧视的大量存在,就业歧视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在强烈的就业压力下,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权被无限扩大,一些明显的歧视性条款被堂而皇之地摆上桌面。大学生就业歧视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而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势必会影响个人对教育的投资。因为个人的投资不能及时而有效的转换成他的收益,从而降低了个人对教育成本投资的热情。大学毕业生有着健全的智力和身体,如果因为就业歧视而导致大学毕业生不能达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就业,必然会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而给国家、社会

8、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就业歧视不仅剥夺大学生的工作权利,而且侵犯着大学生的就业平等权,所以容易引起社会矛盾,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1。因此,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是人们尤其是相关部门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本人期冀在分析各种就业歧视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引起各级政府、用人单位以及就业主体的共鸣,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大学生就业环境而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就业歧视问题概述所谓歧视,简言之,便是指不平等地看待。而就业歧视,便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

9、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而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2。对此,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尽管就业歧视作为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人们能够予以感知,但是其内涵与外延人们尚存争议。签于此,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和建议书中给“歧视”下了一个较规范的定义:“任何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的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的观念和行为,都属于歧视的范围。”3劳动经济学的学者往往将歧视与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就业歧视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工人,仅仅因为他们所属的

10、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或者说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工人进行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的评价。并认为歧视通常有三种明显的形式:就业歧视、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4。国内的许多学者赞同这种分类,并且将其引入至中国的劳动力研究中。2010年7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他们在北京、广州、南京、武汉、沈阳、西安、郑州、银川、青岛等十大城市发放了350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3454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的受访者,占85.5%,认为相当严重的占50.8%。对于调查结果,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就业和职业中充满了

11、各种歧视,而且有的是赤裸裸的歧视。歧视的名目繁多,有的竟然到了荒诞的地步。歧视不但在企业和私人雇佣单位严重,而且在国家机关也相当严重。”这表明我们的社会缺少平等的就业观念和意识,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是极为迫切且相当艰巨的任务。 二、大学生就业中遭遇的种种歧视问题(一) 性别歧视所谓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个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等原因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理由而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性不能得到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受到其他损害的情况5。性别歧视是各种就业歧视中最为严重也最为常见的歧视形式,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断受到歧视,已

12、经成为招聘中的重要现象。据江苏省妇联的一项专题调研显示,“80%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曾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因此而被拒的经历”。另据西南政法大学最近组织的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性别歧视,目前约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有着固有的偏见。要么是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男权思想影响下,认为女性的能力天生就弱于男性;要么是考虑到女性结婚生子时,会使企业付出额外的不小的人力成本,而把她们看作是负担。不但一般的企业如此,就是一些国有企业甚至是事业单位,也同样如此。比

13、如一些单位包括国家党政机关在招考职员或公务员时就公然声明:本岗位只招纳男性。有的在表面上或许没有这种赤裸裸的要求,但也会在具体操作时对女性进行不平等的对待。(二) 社会关系歧视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曾有句振聋发聩、激荡千年的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确是这样,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和层次的,是他的品质和能力,而不是他的出身。出身对任何人来说是不能选择的,就如同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虽然出身可能会给人带来帮助,但在个人奋斗和谋求上升上,却应该给出身不同的人以相同的机会,提供给他们公平的机制。但在中国传统的关系社会里,出身却对人的生存质量和理想追求造成着巨大的影响。出身不同会形成两类不同的人

14、群:上层人士与底层人士。身为上层人士意味着拥有金钱、权力和地位,当然也有着好的人际和人脉关系,而底层人士则恰恰相反。这反应在就业大潮中,就表现为多数用人单位更喜欢录用的是出自名门的子弟,不管他们的能力是高是低。这一是因为他们不能拒绝财色贿赂的诱惑,也无法摆脱人情对他们的束缚;二是因为这些名门子弟的人际和人脉关系,可以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而那些寒家出身的子弟,即使拥有出类拔萃的品质和能力,在这种人情社会里也是处处被掣肘和受打击,在求职中也成为了被歧视的对象6。(三) 实践经验歧视实践经验歧视也就是工作经验歧视,这一歧视现象对于绝大多数踏上工作岗位的人可谓是司空见惯,基本每个求职者都曾遭遇过。当

15、前,“具有相关工作经验” 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的必备条件。即使没有这个要求的,也多是出于成本考虑,因为应届毕业生可以给予更少的待遇,而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却愿意接受更大的工作量。用人单位之所以会有实践经验歧视,是因为他们认为“熟手”经验丰富,可以很快的融入工作并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以及用人单位可以由此降低人才培养成本。这样的歧视,不但在各种招聘会以及网站招聘信息中随处可见,就是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招考中也俯拾皆是。有调查对天津市直机关2008年公务员招考报名条件进行统计后发现,162个岗位中竟然有109个要求“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然而,经验是实践的积累,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只

16、有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工作机会,让社会的人才储备充足,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以及企事业单位自身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若只一味要求工作经验而不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只会造成人才储备后继无人的恶果。这不论是对于整个社会、行业还是用人单位自身,都将是一个自取毁灭的恶性循环。(四) 户口地域歧视大学生就业中的地域歧视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户籍的限制。当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只招聘有本地户口或在本地有住房的人。造成这种歧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关政策的影响,户口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二是很多用人单位对外地人采取不信任态度,以及很多机关单位和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等原因都把本地人作为优先解决就业问题的对象。而不管是何种原因,他们都利用了户籍等条件限制了外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