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636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配器手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摘 要】文章介绍了埃尔加生平,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通过对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和配器手法上较细致和较全面的分析,对总谱中各乐章、乐段的逐一剖析,为今后对埃尔加作品的研讨向大提琴学生及学者提供相应的进一步的参照。也从中了解到大提琴在管弦乐创作中的作用与地位,为自己今后的创作和排练打下夯实的基础,形成一种分析乐曲的思路与模式。【关键词】大提琴协奏曲;配器手法;埃尔加;管弦乐;音乐风格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elgars life and the background of his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2、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ach movement and paragraph in the score,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and summary of the music style and orchestration technique of the work,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cello in orchestral music creatio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reation and r

3、ehearsal.Key words: cello concerto;orchestration;elgar;orchestra;music style前 言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众多作品中的经典。它完成于1919年。这是一首挽歌式的作品,个人风味浓郁,忧郁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窒息的美,是传统的双管编制,但它突破了传统协奏曲的三个乐章模式,改用了四个乐章的结构模式。因此本文以大提琴家杜普蕾演奏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切入探讨本曲的音乐风格,以此为大提琴音乐理论添砖加瓦。一、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近代史上,英国的音乐在历史发展中拥有了及其显赫的地位,由于英国在18世纪最先开始了伟大

4、的工业革命,使其经济发展异常快速,成为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现代国家,但在音乐的发展上却相当落后,截止19世纪末的近两百年的时间里,英国这个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能出现一个拥有国际名望的音乐家。直到出现了埃尔加,才令经济高度发达的英国终于在音乐领域也打破了僵局。埃尔加以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在英国音乐的发展史写下了华彩的乐章,正因为埃尔加在全球所取得的荣光,才令英国音乐在世界领域具有了它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埃尔加的音乐显示出了英国音乐的崭新高度,令英国再次与西方音乐文化合而为一,在历史情景中来考察英国音乐,才能令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这一复兴的特点。爱德华.埃尔加,英国作曲家、指挥家。1857年出生于伍

5、斯特郡,逝世于1934年,享年77岁。埃尔加出身卑微,但自幼成长在浓厚的音乐环境中,随父学习小提琴,擅长多种乐器并自学作曲,基于对音乐的执着与狂热,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决心自学成才,在看重出身背景的英国的上流阶层里全力拼搏,最终以自己的才华换来了英国的荣光。埃尔加曾经在教堂里做过管风琴师,还组建过木管四重奏,做过乐团的小提琴手,还做过乐队和合唱团的指挥,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为后来的音乐创作,累积了坚实基础。埃尔加在1924年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士学位,1931年成为爵士,埃尔加一路扶摇直上,整个英国为他骄傲。埃尔加的重要作品有谜、威风凛凛进行曲、在伦敦城、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等。堪称他生平代表

6、作的巅峰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无疑是埃尔加晚年时期的作品巅峰,晚年信仰崩塌后的幻灭感成就了他最好的一首作品。二、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一) 埃尔加的音乐风格及历史地位由于埃尔加开启了英国的“民族音乐复兴运动”的序幕,因而埃尔加在英国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然埃尔加目睹了民族乐派、新古典主义乐派、表现主义乐派、印象乐派、序列主义乐派等多种音乐流派的变换交错,但他的音乐依然保持浪漫主义的风格不变,始终在传统音乐的基石上进行创作。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最佳的晚年作品,属于浪漫时代末期的伟大巨作,在大提琴曲目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千古绝唱”之佳作。埃尔加的音乐从不会华而不

7、实,真实的反应出生活,并且又具有标新立异的精神,将高雅脱俗的表达与流行风格相结合,作曲技巧精湛,配器技法高超,和声语言源于勃拉姆斯和舒曼,又带有瓦格纳变化音的色彩,既亲切又忧郁。他的艺术并不狭隘,思维广阔,风格庄严而淳朴,英国人民把他看作是英国的“贝多芬”。在英国现代主义风行期间,作曲家巴托克、史特拉文斯基、普罗高菲夫当道的这段时间,埃尔加却不肯随波逐流,他不屑于一味抄袭,亦或把先前另类的曲调炒热翻用,他认为作曲家的首要任务是创新。他的浪漫主义与其时世界乐坛所流行的现代主义及民族乐风的不合,使他遭到大多数音乐家的鄙夷,认为他是一个创作鄙俗和主站音乐的承命乐匠,能哗众取宠一时,不过是因为英国迫切

8、需要一位足以代表本国的重要作曲家,埃尔加声望徒降,直到去世30年后才开始恢复。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满腔爱国主义热血的作曲家,埃尔加的心灵世界顿时阴暗,不管是精肉抑或是肉体状况都极为不佳,他曾在当时誓言不再谱写承平音乐。1917年埃尔加移居英格兰南部的乡村,一方面是预见战争即将结束,另一方面环境闲幽,埃尔加的创作思绪再次泉涌,两年后完成了堪称他生平代表作的巅峰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20世纪埃尔加第一部产生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大提琴之作是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19年,也是英国史上挽歌式乐曲的开山鼻祖和压舱之卷。这是一曲挽歌式的乐章,个人风味浓郁。如:隐藏于他闪耀的浪漫乐派

9、风格之下,是张弛的旋律、空疏的间隔、华丽的跳跃、以及流露出的坚毅。谛听挽歌式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彷佛感受到了埃尔加已经走完一生在做他最终的告别式,准备回归自然回归来处,脱离红尘再无眷恋。埃尔加在协奏曲的最后一页,写上了“RIP”,即rest in peace,译为“愿灵安眠”,这首产生于一战中的协奏曲被评论界称为战争安魂曲。这部协奏曲既是20世纪全球第一部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英国音乐史上该种体裁的开山之作,更是埃尔加最后一首颇具代表性的晚年佳作。(二)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结构分析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传统音乐中的双管编制,但它突破了传统协奏曲的三个乐章模式,改用了四个乐章。全曲的结构具

10、有回旋性的特征。第一乐章,中板(Moderato)e小调,4/4,9/8,12/8拍子。以大提琴solo出警句式的引子,拉出具威严气质的宣叙调,以e小调和弦及其转换,然后是几小节的旋律下行直至C弦的e音停止。从引子旋律及和声看,似乎预示出全曲的悲剧色彩。接着由乐队奏出大提琴独奏部分的两小节,再由大提琴独奏奏出宣叙调式的连接句及其模仿,从而引出第一主题,由乐队奏出9/8拍子:这个主题由独奏大提琴和乐队交替着演奏,独奏大提琴在32小节处由奏出一串渐慢同时渐强的上行音阶,引出乐队的ff力度全奏的第一个高潮。平静下来之后,音乐进入12/8拍子的中间段,中间段是aba结构,从音乐上看,b才是第一乐章的中

11、段。而这个8小节的a却很像奏鸣曲式的连接部,但它有自己的主题旋律,稍作陈述便很快进入四个升号的b段。b段的主题旋律在气质上与a段很相像,但从节奏上看更具冲击力,形成互相呼应的又一次高潮,以后很快真正平衡下来,并以主持续音进入第二乐章。(见谱例)第二乐章为G大调,极快板(Allegro molto)4/4拍子,谐谑曲般的乐曲形式,情绪开朗而欢快,但它却有一个具有冲突的戏剧性的、情感复杂的、长达15小节的序奏,这暗示了第二乐章欢快轻松的表象下有着残酷的背景,可以感受到音符背后的苍凉。在乐队e主持续音延留过来的背景下,Solo大提琴以拨奏出第一乐章警句式的引子主题,同时背景长音移向对前、后调来说都是

12、下属系统的C音,并以七和弦分解琶音的形式,渐强渐快的力度与速度向上冲击,以sf的力度骤然停留在后调(G大调)的下属三和弦上。稍作停顿,然后开始第二乐章第一主题旋律的第一次呈示。B、D、B、A四个音组成了这个动机式的主题由,各自由四个十六分音构成了这四个音。这个动机式的主题反复出现后,突然出现一小段华彩式的乐句,它先用拨奏方式伙同乐队向上冲击,再以弓奏单独向上冲,然后音阶式的下行再接加了和弦的半音阶下行,然后又是两次动机主题呈示。到本乐章的第29小节处,又派生了一个新旋律:几经反复后引出了个对比性质的、稍有沉重感的如歌主题,这几个主题旋律时高时低交替出现,加上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背景,形成一种较为轻

13、松活泼的谐谑气氛。最后以拨弦结束全乐章。(见谱例)第三乐章,慢板(Adagio)3/8拍子,降B大调。这是一段长度仅有60小节的民谣乐曲,优美而浪漫,主奏充满情感,一直保持着优美的曲调,表现了“埃尔加最深刻,同时又是简单的思想”。前面8小节的乐段是本乐章的主题,但紧接其后又相继出现两个有点像互为反向进行、而且更有动力性的旋律。音乐材料是全新的,但仔细一看,还是可以勉强看出与前面音乐的联系,主题的第一乐句第一音D到最后一音G的十一度进行酷像第一乐章第一小节B-E的纯四度进行,只是两音之间加了几个音罢了,听者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埃尔加忧郁气息。(见谱例)第四乐章为e小调快板(Allegro),2/4拍

14、子,回旋曲式。如同第一、二乐章一样,第三与第四乐章中间也是不间断的,开始的降B与第三乐章最后形成了像是属到主的进行,第四乐章的主题动机就由这个降B开始,通过三次模仿,在第八小节停在e小调的属七和弦上,由降B大调到e小调的转调和第四乐章的主题呈示宣告完成。此后乐章变为中板,4/4拍子,Solo大提琴奏出扩大了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极像第一乐章的开头,然后是富有戏剧性的、材料来自第一乐章引子的华彩式的演奏,然后停留在e小调的属和弦上。这部份音乐可以看作第四乐章正式开始前的引子或序奏,它的音乐材料丰富而统一,有动力感和戏剧性。稍作停顿之后,开始了结构为A-B-A的回旋曲式的第四乐章第一主题A,这个威武

15、雄壮富有斗争性的主题不经让人联想到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中的第一首。Solo大提琴不时地以辉煌的高速琶音助威,此后的曲式进行是ABA,然后进入那段“美妙无比,表情丰富的悲哀而缓慢的音乐”中,终于在本乐章305小节末拍开始演变出一个较为定型的旋律:这个旋律的特点,由以前的大二度下行变为小七度上行,然后接小二度半音阶下行再接三、四度下行。这是一个热情四射、情感丰富,又使人感到压抑的旋律,好似在无边的黑暗中凄苦地挣扎着,令人动情,泪湿衣襟。这个旋律经过三次在不同调上的猛烈冲击后,通过四小节缓慢的小二度半音阶下行后,出现第三乐章B的旋律,它以很慢的速度在走,感情变得渐渐平和,好像在说,过去了,都过去了。最后轻轻落在e小调的属音上,这个庞大而精彩的插部就这样结束了。后面的结尾很短:第一乐章的引子警句完整出现后,紧接快速的本章A的主题动机,在传统的和声背景下,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见谱例)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要求演奏者掌握宽阔的音域及不同幅度的揉弦技术。在各种演奏技巧上,如双音、跳弓等,对演奏者是相当苛刻的,不仅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还需要更高的艺术修养。由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总谱分析可以看出,大提琴的音色热烈而丰富,悲伤而又温暖,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大提琴是交响乐不可或缺的低音乐器,在协奏曲中大提琴也有富有弹性,张弛有度的表现力。三、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的配器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