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8623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 基于BIM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初稿---0412.doc(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 项 目 省 份: 重庆市 项 目 名 称: 基于BIM应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申 请 学 校: 重庆邮电大学 (公章) 项 目 负 责 人: (签名) 申 报 日 期: 2016 年 4 月 1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目录一、总论1(一). 学校基本建设背景1(二). 本学科方向建设概况51.建设目标明确,建设重点突出52.存在问题7(三). 所申报项目相关情况8(四). 总投资12(五). 预期效果12二、建设意义和必要性13(一).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定位131.总体目标:132.目标建设之细节分析:133.定位:14(二).建设意义141.有

2、利于提升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142.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人才的时间能力153.有利于提升工程管理人才的沟通和协作能力15(三).建设必要性161.顺应信息化时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172.满足新技术、新兴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173.培养全方位新兴建筑行业人才的需要174.促进学校特色类工程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18(四).建设可行性181.有一支具有强大支撑力的人才队伍182.有良好的学科特色和专业条件193.有坚实的实验教学建设基础204.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机会的实现225.BIM的发展趋势推动着项目的持续行进23三、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23(一). 建设目标23(二). 建设计划27(三). 建

3、设内容291.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建设方案292.创新创业专业教育BIM设计制图方向建设方案363.创新创业专业教育BIM业务方向建设方案424.创新创业专业教育BIM造价方向建设方案555.创新创业专业教育BIM施工方向建设方案626.创新创业专业实践教育66四、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72(一). 规划总资金预算及年度预算72(二). 中央专项资金及主要用途72(三).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及主要用途72(四). 学校自筹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73五、建设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73(一). 项目的组织实施73(二). 项目的进度安排75六、预期效益分析76(一).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提

4、高就业率76(二). 提高通信工程的建设效率,节约成本76(三). 显著提高教学科研团队水平77(四). 对国内其他邮电院校形成辐射作用78七、保障措施78(一). 管理机制79(二). 管理队伍80(三). 软硬件环境81(四). 资金筹措82(五). 政府采购82项目申请书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校类别理工类详细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邮政编码400065在校生数(人)23508教职工总数(人)1595其中:本专科生20515/2其中:专任教师1314硕士生2984其中:教授196 博士生7副教授404国家/省级重点学科数(个)0/11国家/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个)2/40现有固

5、定资产总值(万元)167896 其中:房屋建筑物总值(万元)125959 房屋建筑物面积(M2)674752 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台)78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总值(万元)5989.12申请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类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学实验平台项目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资金总额(万元)375其中:中央财政300地方自筹75项目负责人高锡荣联系电话13996045018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申请资金总额(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地方自筹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项目简介:为贯彻国家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支撑我校信息通信行业特

6、色学校建设,整体提升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能力,推动该学科由“特”向“强”的转化,形成我校在信息通信管理创新方向的学科优势,特提出本项目建议。本项目针对互联网、大数据、创新2.0时代,本学科在平台体系、队伍梯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时代差距与问题,提出从学科平台体系建设、人才队伍梯队搭建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三个方面,系统开展学科特色方向的建设。学科平台体系建设拟遵循“重点学科特色方向业务平台功能系统”这一纵向逻辑链条,着重建设通信新业务企划平台、众创空间创意训练平台和信息资源挖掘平台,形成新兴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通信管理创新的物质条件;人才队伍梯队搭建拟遵循“顶层引领中层支撑青年为基”的线路,借助三

7、大学科平台吸引顶层领军人才落户、凝聚中层学术中坚、集训青年人才队伍,并加强对国内外名校博士的引进力度,形成支撑信息通信管理创新的人力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拟遵循“创新创业精神锻造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实作实训”的培养路径,运用三大学科平台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理论学习、实验锻炼与实训体验,练就学生的创新创业勇气与能力,积累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形成支撑信息通信管理创新的教育体系。项目总预算375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37.5万元,学校自筹37.5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面向信息通信管理创新的一流学科平台体系;并以一流的学科平台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形成梯队结构合理、力量强

8、大的学术梯队;再依托一流的学科平台体系和强大的学术梯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输送大量的有生力量。最终,完成本学科由“特”向“强”的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基于BIM应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项目论证报告目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通信管理创新特色方向提升建设项目论证报告一、总论(一). 学校基本建设背景重庆邮电大学创办于1950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也集军事、民用相结合,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省部共建重点高校,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重庆邮电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9、、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邮曾开发出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脉冲编码设备而被称为中国数字通信发源地。2003年起先后完成TD-SCDMA中通信协议、芯片、应用平台和中国第一个国际通用无线工业总线EPA标准,是TD联盟第一所的高校成员 。国内唯一移动通信国防信息化保障基地,国内唯一物联网重点实验室,是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高校,曾获得过光电诺贝尔之称的兰克奖。教学横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川渝地区唯一的省(市)属中国国家奖学金高校,2011年度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四所代表高校之一,春晖计划专项支持研发4G高校,设立有两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被誉为“中国数字通

10、信发源地”和“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学校始建于1950年新中国邮电通信事业起步之际;1959年由国务院命名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10所院校之一;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部市共建;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0年学校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庆典,并成立学校第一届董事会;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占地3 800亩(其中林区面积2 200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2万平方米,建成万兆级校园主干网络,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30余万册、电子图书资源近20TB。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生均教学

11、科研仪器设备值近7 000元。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4 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21 000余人,研究生近3 000人;现有教职工1 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和校董事会主席,外聘了20余名院士和100余名知名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12个一级学科、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8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学校现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2个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学校以“专业提升计划”为引领,主动

12、适应信息通信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内涵建设,改革教育资源投入机制,优化教学资源、转化科研资源、提升人才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整合行业资源等“五大资源”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和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5个国家、1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国家及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7门国家及重庆市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合并)。近年来,学生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21位,参加数模竞赛成绩连续两年排名全国高校第二,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金奖,

13、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捧得该项赛事最高荣誉“TI杯”,参加全国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外语竞赛等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部省级奖励1000余项;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五十强”。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以服务谋发展,以合作求壮大。不断探索“校企联盟”、“校所合作”、“校地联合”、“走进园区”、“自主开发”等新模式,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大平台。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华为、中兴、大唐、普天、联想、腾讯、奇虎360等行业著名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信息通信技术

14、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长安、四联、机电控股、重钢、力帆、富士康等在渝大型企业,与重庆两江新区、南岸区、西永微电子园、茶园工业园区等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微软、惠普、IBM、思科、甲骨文、等国际IT龙头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和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40余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及共建研发基地。学校还积极推进与各董事单位的相关合作项目,建立健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联系协调机制和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新增一批实质性合作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实效性。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一大产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信息产业列入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并将信息技术列入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2010年9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个产业确定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