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验―投射测验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78621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测验―投射测验(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测验投射测验,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 赵静波,主要内容,投射测验概述 定义 理解 基本理论假设 特点 分类 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其它投射测验,投射测验的定义,根据一个人对模糊的或非结构化的刺激的解释来推论他或她的动机、想法、知觉、和冲突的一类心理测验。 一种特殊的人格测评技术。 “投射”一词最初来源于弗洛伊德对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对于投射的理解,“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性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这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力,是个体自己意识不到的。 投射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深层的意识激发出来,以了解个体的人格。

2、对于投射测验来说,刺激情境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起动器,个体的反应是由此情境唤醒的内心人格世界的表现,投射出个体内在的需要和状态。,投射技术的基本假设,理论假设主要是投射机制 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原因且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个人的反应固然取决于当时的刺激和情境,但个人当时的心理状况、已有的经验、对未来的企望,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发生了很大作用; 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意识说明自己(自陈法),而当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露出来,即把一个反映其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投射测验的三个特点,测验所

3、使用的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一般只有简短的指示语,刺激材料意义模棱两可,其结构和意义完全由被试决定,这样才能投射出被试的人格特点;反应的自由性可保证反应资料的丰富性,但这恰恰给记分带来困难。 被试反应自由,无正确错误之分 投射测验的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因此减少了伪装的可能性。 主要反映人格倾向和情感状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认知过程和风格 投射测验的解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可同时测量几个人格特质,目的在于了解整体的人格及各特质问的关系。,投射测验的问题,非结构性和反应的自由性,给记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投射测验往往都缺乏可靠的信度和

4、效度资料。 力图从两个方面改进投射技术,一是尽可能将测验结果予以量化,二是加强主试的训练工作。,投射测验的分类,按呈现的刺激特点分类 按受试者的反应特点分类(林德西GLjndzey) 联想法:根据给定刺激进行联想 如荣格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 构造法:要求被试编造或创造一些作品 如莫瑞编制的主题统觉测验。 完成法:让被试将某种材料补充完整 例如语句完成测验。 选择或选排法:要求被试根据某种规则将一些刺激进行选择或排列 如请受测者将一些颜色卡片按自己的偏好进行排列 表露法:让受测者利用某种媒介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状态 例如画树测验。,投射测验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投射测验是词语联想法(高尔顿) 1

5、921年罗夏心理诊断法罗夏墨迹测验 1935莫瑞的主观统觉测验(TAT) 1955年对投射测验的研究达到顶峰,1956大幅度下降,1965年以后保持平稳 我国还在发展的初期,少有人用 受精神分析影响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较少 分析解释较难 应用以罗夏墨迹测验为多,罗夏墨迹测验,瑞士精神病学家H.R. Rorschach在1921年创建的一种人格评定方法,早于MMPI. 最初是用于对知觉的测量,后来作为一种人格测验 通过观察被试对一些墨迹图形的自由反应,评估被试所折射出来的个性特征。 我国龚耀先修订并于1988年出版 由10张墨迹图片组成,5张全黑色、2张黑和红色、3张彩色。,全黑白图片举例,全黑白

6、图片举例,黑白加上红色图片,彩色图片,罗夏墨迹测验的施测,施测过程 座位安排、说明、记录和询问 联想阶段 “你看这像什么?这使你想到什么?” 询问阶段 “每一反应是根据图片中的那一部分做出的?引起该反映的决定因子是什么?” 我不太确定我所看到的东西是否与你所看到的一样,因此请你帮助我,罗夏墨迹测验的分析,反应部位(location) 受测者将注意力放在了图片的哪些部分 整体(W)、明显局部(D)、细微局部(Dd)、空白(S)。 发展品质(developmental) 附加于反应部位的评分,记录在反应部位评分的右下角。 模糊的反应(v)、平常的反应(o)、综合的反应(+) 决定因子(determ

7、inant) 记录受试者根据什么方面的信息来决定七反映的 形状(form)、运动(movement)、彩色(chromatic color)、非彩色(achromatic color)、浓淡的深度(shading-vista)、浓淡的质感(shading-texture)、浓淡的对比(shading-diffuse)、形状空间(form dimension)、成对(pair)和倒影(reflection),罗夏墨迹测验的分析,形状品质(form quality) 反应中描述的形状是否明显易认,与知觉的正确性有关。 分为过度精致描述(+)、平常的反应(o)、不平常的反应(u)和扭曲的反应(-)。

8、 内容评分(content) 对反应内容的分类 整个的人(H)、人的某部分(Hd)、整个的动物(A)、动物的某部分(Ad)、艺术品(Art)、植物(Bt)、云(Ci)、自然界(Na),罗夏墨迹测验的分析,常见反应(popular-response) 所做的反应是许多人(1/3以上的受测者)都会做出的反映内容 组织性活动(organization activity) 反应受测者在知觉到刺激后的组织能力及处理反应效率的好坏 两个或以上的具有意义关联的物体有相互连接的反应(ZA) 特殊记分(special score) 反应是否具有某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特点 不寻常的语言表达、反应重复及统整不足、特殊内

9、容特征、个人经验反应和特殊颜色想象。,罗夏墨迹测验的解释,埃克斯纳将所有记分分成7大类,代表相对独立的心理机能 控制与压力(controls and stress) 信息处理(processing) 认知转换(mediation) 概念形成(ideation) 情绪(affect)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 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主题统觉测验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莫瑞(H.A.Murray)与摩根(C.D.Morgan)发明 TAT的理论基础是默里的“需要压力”理论。

10、主题是需要(内在刺激)和压力(外在刺激)相互作用的行为单位,即刺激情景和需要之间的联系,如果二者关系协调,个体心理就平衡,如果二者关系不协调,就会导致冲突,通过主题可以分析人的需要。 测量人格的基本原理 在讲述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受测者会与故事的主人公认同,主人公的幻想、目标、关系、冲突和恐惧等都与讲述故事的人本身有关 含有更多当前的心理状态成分,受环境布置、当天早些时候发生故事、测试关系等的影响,主题统觉测验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版的全套测验包括30张黑白图卡和1张空白卡,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景物,不过每张图片中至少有一人物在内。 30张图卡分为四组,以14岁为年龄分界,分别是成年男性组(M

11、)、成年女性组(F)、儿童男性组(B)和儿童女性组(G)。 其中有的图卡适用于所有的受测者(只用数字表示顺序号),有的图卡只适用于特定年龄及特定性别的受测者(分别用数字后面的字母标明)。 适用于各组受测者的图卡均为19张,外加1张空白卡共20张图卡。 前10张图片的画面比较具体、接近现实,适合于开始阶段,用于了解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后10张图片的画面比较抽象、超现实,适合于后测,可能会探查出受测者的内心冲突等更深层的心理内容。,主题统觉测验的指导语,A套:适合有正常智力及教育经验的青少年与成人 这是一个想象力的测验。我将让你看一些图片,每次一张。你的任务是对每张图片编出一个故事,越生动

12、越好。要说出是什么引起了图片上的事件,此时发生了什么,人物在想什么,感受怎样,以及结果会怎么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听懂了吗?你有50分钟来完成10张图片,所以每个故事可以有大约5分钟时间。现在是第一张图片。 B套:适合儿童、教育程度低的成人以及精神病人 这是一个讲故事的测验。我将给你看一些图片,我希望你根据每张图片说出以前发生了什么和现在发生了什么。还要说出人物在想什么,感受怎样,以及结果会怎么样。你可以随便按你喜欢的来讲故事。听懂了吗?好,现在是第一张图片。你有5分钟来编一个故事。看你讲得好不好。,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TAT的评分(莫瑞)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在每一种需要变量和情绪变量上的分数,

13、评分规则是根据每一种需要或情绪的强度在l5分之间记分 被评定的主要的需要变量有:攻击、自责、关怀、顺从、性、受伤、情绪变化、沮丧、焦虑、怀疑等; 二是在每一种压力变量上的分数,评分规则是根据每一种压力的强度在l5之间记分。 被评定的主要的压力变量有:归属、攻击、支配、关怀、拒绝、身体危险等。 评定这些变量的分数的依据是受测者在所编的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需要、动机、情感和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的描述,以及整个故事所反应出的主题的性质。 因为它们相当费时,这些记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很少使用。,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莫瑞) 1.故事的主角身份 被试往往会认同故事中的主角(通常

14、,故事人物中总有一个与被试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相仿),进而把自己的内心欲望或冲突等人格特征投射在主角身上,反过来,研究者从故事主角是隐士还是领袖,是个有优越感的人还是一个罪犯之类的信息来探测被试的人格特征。 2.故事主角的行为倾向和情感 分析时应注意主角的行为,行为若有非常的特点,甚至仅仅是提到的次数多,就可能反映某种动机倾向十分强烈。默里曾指出,行为中反映出像屈辱、成功、控制、冲突、失意之类的特征,几乎都可以按叙述过程中的强烈性、持续性、重复次数以及在故事内容中的重要性,做成一个五等级量表。,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莫瑞) 3.主角的环境力量 尤指人事的力量,

15、或者是图片上本没有的、被试自己想出来的人和物。在故事中,这些环境力量的表征物对主角的影响作用,如拒绝、伤害、缺陷、失误等等,也可以根据其强度而列成五等级量表上。 4.结果 主角本身的力量和环境力量的对比,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莫瑞) 5.主题 主角的需要和环境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就是简单的主题,这些情况联合成为一串的东西,就是复杂的主题。但每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故事的主题是解释的主要依据。从这些主题当中,可分析出被试者最严重而又最普遍的难题是来自环境的压力,还是来自自身的需要。 6.趣味和情

16、操 指故事人物的喻指,如老妇喻指母亲,主角 是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诸如此类。,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贝拉克的分析系统 使用最广泛,比较全面、容易计分、比较简洁、常更新 主要目的 了解受测者会如何面对和处理人类常见的基本生活情境 三个领域(10个记分类别) 1.无意识的结构和需要 故事主题,主要人物,主要需要和驱力 2.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对于重要他人的知觉 对环境的看法,对父母、同辈、小辈的看法 3.人格的有关维度 主要冲突,焦虑,对冲突和恐惧的主要防御机制,超我的恰当性,自我的整合,图片举例,图片举例,举例图片的分析方法,1.表现刺激的要求 被试的描述中只要包括了画面上的两个人物,并对他们为什么在一起做出一些解释,就算满足了这个要求。 2.形式要求 画面上的两个人物是该图片的主要细节,尽管她们人的面部特征可能会引起更多不同的理解。 3.潜在的刺激要求 对中年被试来说,这个刺激图表现的是关于年老与年轻的问题,所以成年女子常常从这张图片上体会到年龄变老的威胁。在较年轻的成年人中, 有更多的人把它理解为年轻人受老年人的控制、监督。许多被试,尤其是妇女,认为这幅图中描绘的老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