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356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招生制度的若干思考开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 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的:对本课题的研究和探讨,主要是度我国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先进行一定的了解,深入分析该制度存在的好坏以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了解这种制度存在给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同时对于一些负面的情绪,应该如何进行安抚和疏导,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对策。(2) 选题的理论意义人才的培养和招生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当前进行教育事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只有培养了高质量的人才,才有利于我国今后的不断发展。而我国当前的招生制度主要是以考试为主的,检测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但是考试本事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用来进行选拔的手段。高考的主要作用只是

2、为高校选择和录取学生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另外,一些学生在没有被自己理想的大学录取之后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今后没有了发展的前途,那么这样的思想则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就是对招生制度以及之后就业和其的联系进行探讨,理顺关系,为高校的招生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3)选题的现实意义招生是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后期教育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的关键。我们在招生的过程中,选拔出来的学生的素质越高,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才能更高,所以就招生制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它的研究和探索。2 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1)国外研究和发展概

3、况:各国高等学校的办学形式、大学生的社会成分及年龄结构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学校招生对象的条件、要求等也就随之而异。美国、日本等实行高等学校开放性政策, 在保证重点大学质量的条件下,采取高等学校多层次办学的办法,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大众化”。地区性强、具有灵活性特色的美国社区学院及日本短期大学、专修学校等,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已不作限制。法国的大学为没有学业证书的在职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入学考试。瑞典、联邦德国等已很重视从在职人员中招收大学新生。苏联规定全日制大学考生婚否不限,年龄可延长到35岁,并优先录取有两年以上工龄的考生;为表现好的工农青年、先进生产者创办大学预科,补习810个月后升

4、入本科;采取各种措施以扩大农村青年录取名额。凡举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国家,一般均规定考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57门科目。有的国家如日本等,近年来改为采取二次考试的办法,第一次考核上述各科目,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次由各高等学校进行学术性的测验,考查学生学术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以便决定其入学后到何种专业学习。关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机构,多数国家已设有专门机构,建立专业队伍,担负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组织、研究和改革工作。例如,日本有“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美国有“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教育考试服务社”,菲律宾有“全国教育测验中心”,等等。(2)国内研究和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2

5、年建立了全国统一招收高等学校新生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7年起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择优录取新生的办法。按照国务院各次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现行招生办法大致是:规定考生应是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身体健康的未婚青年。统一考试科目规定为: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 6门科目;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生物等 7门;艺术院校提前单独招生,考试科目规定为政治、语文、外语和专业课;体育院校单独命题,进行体育、文化科目的考试。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由教育部每年组织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

6、持有关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则有常设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办公室,负责办理每年的高等学校招生事宜。关于新生入学后进何种专业系科学习的问题,目前多数国家按新生参加的结果和考生本人志愿兴趣等,于入学后分到相应专业学习。关于毕业生工作分配,多数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都得自找工作,学校或国家不负责分配,但有些国家如苏联、南斯拉夫等则在试行大学招生和分配相结合的制度,由高等学校在招生时同各用人单位签订大学毕业生预分合同,其中对高等学校学生的录取、培养、使用和考核等工作有一系列明确规定。中国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后,将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学校招生、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等办法。他们均须经国家

7、考试合格;后两类学生毕业后不由国家分配工作。陶格斯 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 提出:高考改革的目的,首先要充分发挥高考对于中学教育的导向作用,只有纠正中学教育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采取违反教育教学的做法,引导中学教育克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王惠,潘冉洁,高考招生制度研究现状综述提出: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高考制度,从而使中国的基础教育可以慢慢走上良性的发展。国内外关于我国招生制度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高考招生主要是以升学率为主,并没有重视高考招生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二、研究方案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

8、大纲)基本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分析当前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背景和实施现状。第二部分是分析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提出完善关于高考招生制度相关策略。1、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背景和现状1.1我国招生制度的背景1.2我国招生制度的现状2、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2.1招生计划与就业市场不一致2.2高考成为了所有人就业的唯一一条路2.3影响教育观价值的导向2.4中学教育存在片面性3、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存在问题相关对策3.1招生计划需要与就业市场一致3.2加强普通学生的职业生涯3.3正确疏导中学生的教育观3.4整体把握中学教育(不够可另附页)2拟采用的研究方

9、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证分析法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1)研究所需条件: 其一,能够收集到关于高考招生制度的有关文献。 其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三,有足够的时间。(2)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文献的收集可能不全。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1 研究进度安排1、文献调研,明确设计任务,熟悉,查阅相关资料。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2014年1月。2、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论文框架,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完成时间: 2013年1月2014年2月。3、撰写论文、完善设计,撰写设计论文,完成初稿。完成时间: 2014年3月2014年4月。4、

10、交资料、准备毕业答辩。 完成时间: 2014年5月2014年6月。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1蓝玉,对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若干思考 J,学术论坛,2009(9)2村玲,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回顾J,考试周刊,2009(13)3 陶格斯 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 J,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报,20094武旭庆.浅议高考招生制度的现状与改进M,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12(08)5 潘丽君,刘琳, 浅谈高考招生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经济研究导刊,20096 刘大贤,当前高考招生制度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 J ,会计研究,20097 沈欲辉,论知识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新内涵, J,市场周刊,2008 8赵艳辉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导报,2011(14)9杨龙振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8)10 王惠,潘冉洁,高考招生制度研究现状综述 J ,财会通讯,2011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 ,中国教育报,1999-6-13.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013年 月 日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学院意见: 主管院长(签名):(学院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