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678337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共20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档目录第一章 绪 论21.1 引言21.2选题的背景31.3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3第二章 路线平面设计42.1平面设计的要求42.2圆曲线设计42.2.1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42.2.2一般规定52.3 路线方案的比选5第三章 纵横断面设计73.1 纵断面设计73.1.1 概述73.1.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73.1.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83.2横断面设计103.2.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03.2.2 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的确定103.2.3 土石方的调配11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134.1路面设计的原则134.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计算书134.2.1交通分析134.2.2 当量换算的

2、计算144.2.3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16第五章 结语18致 谢19参考文献20第一章 绪 论1.1 引言 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

3、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1.2选题的背景郊区公路的建设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资金上讲它与市政府、路政局、区县政府的建设资金以及融资有很大关系,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设的良好环境就没有郊区公路建设跨越式的发展。另外在政策上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优惠政策,就无法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修路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也就失去了良好

4、的社会环境。从管理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分局的技术和行业管理优势,保障公路建设按公路建设总体规划规范科学的进行,使之达到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结合,国道、市道、县道相结合,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结合,达到公路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协调统一的目的。 为了加快县级、乡级农村公路建设应大力推广多元化投资的建路新模式。我们要吸引区、乡、村三级政府的投资,根据道路的行政和技术等级采取相应的补助标准,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修建公路的积极性,使公路建设由行业行为、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同时发挥公路部门养路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行业管理优势,使我市的郊区公路建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规范、健康、快速

5、的发展。加快郊区公路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距城区相对较远的一些区县更需要加快步伐,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而快速顺畅的交通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将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为各个远郊卫星城更好地服务于市区创造良好的条件。1.3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一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切面。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尺寸的工作,即通常所

6、说的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者是相互关联,既分别进行,又综合考虑。此次毕业设计的泰州市东夹路是一条以泰州市博美玻璃仪器厂为起点,途径新街村十九组,新街村二十一组,新街村十八组,新街村二十三组,新街村十七组,新街村八组,新街村二组,最后到达同兴村一组砖瓦厂,途中除了这些村落外还有大片的农作物和塘,以及河流和港,它是一条郊区公路。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然后进行选线,方案比选,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土方调配,边坡设计,沥青路面设计。第二章 路线平面设计2.1平面设计的

7、要求 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是路线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但只此对于满足一条路线行驶安全顺畅的要求是不够的。实践证明,直线长度过长或过短、曲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配置的不适当也会导致行车事故,降低通行能力,造成行驶时间和运营费用的损失以及破坏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一般来说,平面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平面设计必须满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 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应尽量满足 4.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5.应避免连续急转的线形 本方案路线的全场1859.772m。设有三个弯道。为了避免给给

8、驾驶者造成不便,设计时在曲线间插入了足够长的直线和选取合适半径。 6.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本次设计的道路是二级公路,地形为平原微丘,查规范得出: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为300m。而所采用的最小平曲线的长度(包括圆曲线和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满足要求。 7.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1)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 二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因而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为360m。所采用的同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393.222m,满足要求。(2)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两倍为宜。按要求本次设计的反向曲线的最短

9、直线长度为120m,所采用的最小长度为520.904m,满足要求。2.2圆曲线设计2.2.1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1.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够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行驶。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的吻合地形,减少工程。 2.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的48倍; (2) 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是路线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4)应同纵断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和陡坡相重合。 3.为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

10、性和安全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宜有3s的行程。当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的长度;在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相连。2.2.2一般规定1. 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如表2-1所示。表2-1 各级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般值(m)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极限值(m) 650 400 250 125 60 30 15本次设计的设计速度为60km/h,查表2-1得知:最小平曲线的最小半径的一般值为2

11、00m,极限值为125m,本方案的设有三个弯道,即有三段圆曲线,半径依次为:1304.6m,483.651m,330.712m。比较最小的平曲线的半径为330.712m,大于最小半径的一般值200m。因此,满足要求。2. 圆曲线的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得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区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所以,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2.3 路线方案的比选路线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路线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高低及配合情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

12、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5.造价等。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次毕业设计只做了两条路线的比选,且不做定量的比较,做定性的比选,而两个方案的前一段是一样的走向,分析如下:从起点出发,必经的是与道路相垂直分布的两块地和两处住宅楼,于是此处的住宅必定要拆迁,要根据后面的选线来定具体的拆迁位置。接着是一半是田,一半是住宅楼,考虑到造价,其实应该选择从田里经过,但是考虑到后面的曲线的半径的要求,选择了通过住宅楼。以下是两个方案的不同选线的分析:方案一: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得出图上有两个港:同心港和穿心港。考虑到要尽量不穿过这两条港,桥的造价比较高。于是,选择沿着

13、港的方向分布,这样就可以不要穿过穿心港,而由于同心港的走向是与道路的大体走向垂直的,所以回避不了,但是考虑到拆迁的问题,选择在中间的区域通过,接着本次设计要求道路的全过程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弯道,又结合地形图的分布,在新街村二组的地方设置一个弯道。最后再与终点相连。该方案的路线总长度为3.31km。方案二:此方案主要是从尽量减少拆迁的角度去考虑的,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得知地形图上的的分布以田和村庄为主,但是并不是完全就按照这个来选线的,比如地形图里的穿心港要尽量的避免,而如果只是一味的考虑要减少拆迁的话,那么就会两次通过穿心港。在这个问题上,就要使减少拆迁和尽

14、量避免穿心港这两个因素相结合,尽量做的最好。而对于其他的走向的选择跟一方案考虑的差不多,比如,那些和道路的大致走向垂直的住宅楼是必须要拆的,无法回避的。该方案的路线总长度为3.28km。两方案的比较:方案一:总长度比方案二长一点。在起终点之间平均圆曲线半径比方案二大,路线顺适。有三个弯道,由于这条路线途中是沿着河流的方向走的。避免了穿过穿心港。减少桥梁的个数,同时路线联系好,可将沿线的乡镇连接起来,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穿越乡村多,行车干扰大,安全隐患多。方案二:总长度比方案二短一点。在起终点之间平均圆曲线半径比方案一稍小,路线顺适。同样有三个弯道,这条路线途中穿过了穿心港和同心港,因而桥

15、多,造价高。沿线联系乡镇少,服务性差。但是路位多远离村镇,行车速度快,干扰少。 所以,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本设计选择第一方案为主方案,第二方案为参考方案。第三章 纵横断面设计3.1 纵断面设计3.1.1 概述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旅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图3-1 路线纵断面图图3-1为路线纵断面示意图。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号的高层而点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