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8218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描写专题训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虚 实 相 生, 情 景 交 融-写作训练中的景物描写一、教学设计构想:在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作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德国表现主义者认为:“世界存在着,再去重复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人们所表现的“不是事实,而是精神。”同样我们写景状物也不应该仅仅照实物临摹,而应该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手段合理地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使景物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情怀,使画面充满浓郁的诗味,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画面来。在指导学生写景时,要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必须与他们个体的独特体验感受相结合。景由眼到心的过程要能唤起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而心到笔的过程则要学会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才能真正做到景中寄情

2、情景交融,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抓住重点,有层次有详略,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存在的问题有这些:1,表达方式过于单一,许多孩子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将情与景割裂开,不能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特别有些孩子习惯性的认为借景抒情就是:“啊,好绿的草啊,我好喜欢啊!”他们多在实景描写后加上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的话,认为这样就是借景抒情。2、在景物描写中缺乏个人的独特体验感受,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一提到秋天,几乎每个孩子就都想到落叶、金黄色,一提到冬,就想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或许他们看过的许多

3、写景范文都是这样,但我们南方的暖冬常绿树,完全不是这样的。且不说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观察缺乏积累素材,就连让他们观察后,写出来的东西就如同标准零件工厂出厂的一等品,没有瑕疵基本一模一样。翻阅过许多所谓的新课标新概念作文选,里面的文章大多也有类似的问题,新概念现在成为很时髦的术语,但很多所谓的新都是新瓶装旧酒。3、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不会将眼前的实景与心中展开联想想象产生的虚景巧妙结合。郑板桥在他的诗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胸中竹,非眼中竹也,落笔倏作变相,手中竹又非胸中竹。大画家大诗人尚且碰到这种手不应心的尴尬,何况我们初学写作的孩子们呢。针对这些问题,我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学会运

4、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景物描写中写出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写出个性,写出神似的感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 二、教学过程1、导入: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我认为他这句话不适用于我们同学,我看过来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黑亮的闪烁着求知光芒的眼睛,我要改改罗丹的话,这个世界不是缺乏发现的眼睛,而是缺乏描绘的画笔。当然现在不是美术课,我说的画笔是我们手中帮助我们驾御语言文字的笔。你会用文字把你看到的景物画下来吗?你能画出你心里的属于你的独特的景吗?有没有同学有这种感觉,对面着大好河山,一时情绪高昂,诗性勃发,但一拿起笔就觉得笔头生涩抓耳挠腮苦于无从下手。清末的大学

5、问家王国维传给我们一句七字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哪怕同样的景在不同的心情下,就会写出不一样的感触。设计这样的导入,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写景时必须情感先行,笔下有情才能够写出心中景。2、阅景会情比如都写放风筝文段一:“北京的冬季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文段二:星期六,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正是放风筝的好天气。我拿着花蝴蝶风筝和爸爸迎着春风向广场走去。路旁的景色多美呀!柳条刚刚抽出新芽,像大姐姐美丽的发辫。花儿争先恐后地把芳香献给人们。“到了!到了!”爸爸的叫喊声把我从春天的醉梦中唤醒。呀,我们已经到了!抬头望去,空中已有了许多风筝,热闹极了:有“蜈蚣”,有“仙鹤”,还有鲜红鲜红的“大金鱼”五颜六色

6、的风筝带着孩子们的欢乐与希望,自由自在地随风飘荡。我们跳跃着,欢呼着,追逐着,广场上响起了银铃般的笑声同样是关于放风筝的景物描写,从两个文段中,你分别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名家的环境描写中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沉重、悲哀与痛苦,而小学生作文里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欢乐与愉悦。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后,我抛出第二问:通过比较,情感的不同能够直接呈现,但这种情感就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学生一下会抓不住要点。需要引导他们去寻找文段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寂寞”、“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实景吗?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出寂寞看出伶仃

7、憔悴可怜吗?我们很高兴的时候能看出来吗?那么寂寞啊憔悴可怜啊不是实景,是什么景?虚景。景物描写中情感往往是通过虚笔来体现的,那么怎样化实为虚呢?安排这个环节,举名家与小学生作文中同为放风筝的景物描写,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同样的景在不同的情感的笔下,就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挑出的这些词语都是虚笔,而景物描写中的情感往往是通过虚笔来传达的。落笔成文时的感情基调,决定了会出现怎样的景物描写。3、化实为虚化实为虚必须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在一个很冷漠没有感情的心里实景不会有所变化,写景时要在情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然后采用一些方法比如比喻、拟人、通感等等描绘出来。具体怎样在感情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然

8、后用各种修辞手法描绘,关于这点,可以借鉴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薄雪本是无情物,但因为老舍心中有情,面对雪景展开联想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虚实结合,描绘成薄雪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样一来就很明确了怎样是虚实结合。但我这堂课并不想让学生掌握记住这些理论性的抽象概念,我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会用这些默会知识,会用,会自然灵活的运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目的呢?我设计了几种方案:方案一:让学生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优美的乐曲及歌词,自然而然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离别时的悲凉氛围,然后挑出一些实景意象,长亭、古

9、道、斜阳等让学生尽情得展开想象联想,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写。但这样的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写出来的都是很空泛的话,没有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很难改出有一定水准的作品。方案二:出示一副优美的风景图片,同时给出我自己根据实景写的一段景物描写,“半黑的天空中一轮弯月,水天相接处夕阳洒下一道余辉,水面上晃动着小屋的倒影。”(在写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时,觉得格外得辛苦,因为想刻意写成纯自然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体验的,反而很难做到,反复修改了多次,总很不满意。)告诉他们我写的全是很直观的通过我眼睛看到的东西,要他们来改写,让他们用眼睛来听,用嘴巴来闻,用手来感觉,将视觉的东西转化成

10、听觉触觉。比如图片上展示的流水,我们看到水是这样在流,你要想象你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闻到了什么大自然的味道,你完全可以尝尝看,用手摸摸看,然后你闭上眼睛,你能看到吗?你看到了什么?把你感觉到的写下来。安排这样环节,是希望学生明白在写景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要能写出个人独特的体验感受,能够通过实践,学会运用通感的方式来写景。方案三:短句训练树上的叶子都黄了,一阵秋风吹过( 。)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好似在空中飞舞的蝶儿,随着风变换着另人眼花缭乱的舞步,叶子打着旋,却不肯随风飘落,似乎还恋着高处的风景,又一阵风过,依然有几片叶子挺立枝头,似乎在和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

11、。水下好些甩着尾巴游动的鱼儿,鱼儿不停得冒着泡泡,( 。)隐隐约约听见泡泡冒出水面破裂的声响,泡泡是它们的心伤。湖水也为之沉默,沉没的是它们的眼泪。半黑的天空中一轮弯月( 。)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六朵白生生的睡莲( 。)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懒洋洋的,一个个舒展着洁白的羽毛,静静地躺在一潭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个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松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越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么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虚景的评判要求:是否能进一步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是否能更好得出发内心的情感 是否展开了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是否合理得运

12、用了各种修辞: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进一步突显景物特征,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思维方法:联想与想象 表现方式:比喻、拟人、通感等等 虚写不仅能表达情感,而且更能体现景物的特征,同时对文章的主题,氛围都有一种渲染烘托的作用。虚写的景物必须以实景为依托,又是实景的一种升华。4、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之前的练笔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通感及虚笔写景的方式。最后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实景与虚笔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方式,进行景物描写,真正做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设计了两种方案,一种是主题词的改写,给学生给出三个主题词,均为实景,让学生改写成一段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另一种是让学生描绘出自己

13、心中的美景。学校的广播站需要一些优美的描写景物的配乐散文实景:雨 树林 风两种不同的情境: A组写出愉悦兴奋的情感(考出好成绩、得到了别人的认可等等) B组写出伤心忧郁的情绪(被误解了、失去了朋友、失败了等等)但这还不是写景的至高境界,古人云:情贵真,借景抒情不是无病呻吟,要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诉诸笔端才能感人,才能达到写景的至高境界:“景生情,情生景“,“情景妙合无痕,物我两忘”。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写在后面的话 一直很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心灵的自由,记得以前听课的时候,有老师提到语文课堂应该是审美的、愉悦的、并

14、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一次次惊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一次次在课堂上相互点燃思维的火花,我很想对孩子们说:“你们真棒!”在孩子们写的同时,我一次次自己也在写,相互攀比着看谁的想法更多、更新奇,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关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景物描写的最主要的目的,从古至今,在诗词中,更是显示的景物描写的魅力。当然,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穿插景物描写也能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一、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说来,景物描写有以下几点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如在些小说或记叙文中,常常会以写景开头。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15、一文的开头。2、渲染气氛。即通过写景营造一种气氛,如春游时,写一路的景物,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等。3、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或品质。这当中,可以乐景烘托乐情,也可以乐景来反衬哀情。后者如马致远的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如用青山烘托革命者的视死如归,用大海烘托人的博大的胸怀等。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有些叙事的文章,可能用景物的变化来暗示时间或情节发生的变化。5、深化作品的主题。运用景物描写来升华主题,可以使文章更有一种含蓄、蕴藉之美。二、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如何写好景物描写,我们一般从以下四方面加以考虑:1、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写这段景物描写目的是什么,作者心中要清楚。这是景物描写的核心问题。2、选好观察的角度。角度一般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3、安排描写顺序。如空间顺序、点面顺序、远近顺序等。4、运用多种技巧。为了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或为了突出景物描写的目的,可以采用多种技巧。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