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141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摘 要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迅速,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完善,具有极强的个性,逆反心理心理倾向严重。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大班幼儿这一年龄段出现逆反心理应属常态,但如果不能得以及时有效地纠正不仅会出现自闭、自卑、暴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特征,更会形成极端或严重的暴力倾向,日后必然会为其良好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力与危害。但是,通过教学工作实践观察发现,部分教师与家长并未形成对大班幼儿逆反心理形成充分的重视,对逆反心理形成原因也缺少关注,致使在逆反心理形成后大班幼儿逐渐滋生出其他不良的行为习惯,为大班幼儿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介于此,本文通过对大班幼儿逆反心理形成的具体

2、危害进行解读,对大班幼儿逆反心理形成原因进行详细剖析,发现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是最合理的解决策略,其次改善幼儿的自控能力也是重要的解决策略。在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后,查明了形成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具体因素,分别是家长教育方式、师生的相处方式以及幼儿自身特点,而提高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大班幼儿心理成长的关注,为大班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才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和帮助大班幼儿改善逆反心理的重要前提。关键词:大班幼儿;幼儿心理学;逆反心理目 录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内研究现状 2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3、31.4.1 研究内容 3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1绪论1.1 研究背景大班幼儿具有逆反心理,从良性的角度来看,是幼儿个性独立的具体表现,更是自主性与自立能力发展的标志。但是,逆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地纠正与改善,不仅会导致幼儿行为发展出现偏误,更会造成道德失衡的发展态势,为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的科学养成竖起了巨大的屏障。介于此,本文对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危害进行详细的探讨,调查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发展现状,提出解决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科学的解决大班幼儿逆反期的不良症状,提高家长与教师对幼儿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视度,为大班幼儿营造健康适宜的心理发展环

4、境。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具有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得到科学的引导与控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危害极大。也正因如此,在纠正幼儿逆反心理时为幼儿教师与家长形成了诸多的困惑与阻碍。同时,造成幼儿逆反心理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何辩证的对幼儿逆反心理进行认证与疏导,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前人研究成果为鉴,结合目前幼儿逆反心理发展的实际现状,选取大班幼儿为例,分析幼儿逆反心理形成的具体原因,并加以科学解决。以此能明确幼儿逆反心理的类别,从科学的角度纠正不良因素所导致的逆反心理,提高幼儿成长质量,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中

5、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科学构建的目的。1.2.2 研究意义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将德育与健康教育重新提到了学前教育的核心地位,推动了幼儿逆反心理的研究进程,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幼儿逆反心理问题,是素质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具体体现,更是丰富幼儿健康教育理论发展的渠道,对幼儿心理学与健康教育理能论能起到一定的深化作用,实现本文的理论意义;从实践层面出发,解决幼儿逆反心理问题策略的提出,能够提升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逆反心理问题的重视度,为科学获取纠正与指导幼儿逆反心理提供借鉴,增强解决幼儿逆反心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我国学前心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于20世纪9

6、0年代后期才形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发展至今依旧处于对国外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借鉴阶段。2015年,江西吉水中心幼儿园赵志红老师在研究幼儿逆反心理简析中指出: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个体心理中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逆反心理人皆有之,但幼儿的逆反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左右的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喜欢闹独立。成人如果意识不到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惩罚等,就会导致幼儿发展的危机。这种危机可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遇事缩手缩脚;二是执拗任性,逆向而行。其中以后者为多,

7、独生子女更是如此。同时指出: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1、好奇心所致;2、幼儿人格未得到充分的尊重;3、未重视幼儿个别差异。这也为我国在研究幼儿逆反心理领域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更是促进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层面过渡的动力。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愈来愈大,逆反心理的形成也分成了两个层面。其一,源于生理方面出现的逆反心理,学者们一致认为由于幼儿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烦躁情绪,能引发逆反心理的形成;其二,源于心理方面的逆反心理,普遍由于幼儿得不到物质上的满足与心理需求,所表现出任性等不良行为的升级化情绪特征1。因此,目前我国在理论研究层面基本能够对国外的研究进行科学的

8、分解与本土化理念的迁移。在实践领域研究中,国内学者们也通过不同维度对幼儿逆反心理进行了研究,其中,2016年,学者周咏征在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解决策略中,从幼儿心理发展层面指出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诱发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其次,幼儿产生对立情绪,引发逆反心理;其三,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形成逆反心理2。2017年,李云芬在浅谈幼儿的逆反心理中,通过3个幼儿个体案例的阶段性观察,总结出缓解幼儿逆反心理的策略: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握重要问题。不要对孩子的每个枝末细节都指手画脚盲目责怪孩子,这只能使孩子们反感,要把孩子当作朋友平等对待,有事商量着来办,循循善诱, 以理

9、服人,以情动人。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居高临下,以势压人,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逆反心理只会越演越烈。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里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当孩子以哭作为武器来威胁时,不要心软,可让他哭一阵,等他平静下来再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针尖对麦芒,以任性对任性,火上浇油,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再次,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

10、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恰当,不亚于正面说教,这就是激降法。最后,利用肯定法。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点细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以便促进孩子良好人格的发展。总之,幼儿的逆反心理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作为老师和家长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对幼儿的逆反心理认真、耐心的疏导、诱导。否则,幼儿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疏导,孩子的行为和情感会表现出极端性,导致凡事盲目抵抗、放纵,甚至心理扭曲,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这一现象,并耐心地教育、诱导,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3。该研

11、究中,虽然提出了解决策略的理念,未形成在有针对性的策略,且研究的维度也较为片面。因此,从以上研究中,能够看出,对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方面的探索均进行了探索。虽然当前研究成果依然处于理论推动实践发展的阶段,但为本研究在继续深化相关问题时提供了依据。1.3.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早在18世纪,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提出:幼儿的教育应当是自然的。这为解决幼儿逆反心理问题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依据。随后,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娜对幼儿逆反心理特征给予明确:逆反心理是幼儿期坚持自我的一种方式,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应区别对待。这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出

12、了可行性与研究方向,加速了学者们在幼儿逆反心理形成原因方面研究步伐。2006年,法国学者David等人通过Predictors of rebellious behavior in childhood parental drug use, peers, school environment, and child personality研究发现,幼儿逆反心理的特点具有多样性,并对逆反心理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总结:1、超限逆反;2、情境逆反;3、自主逆反;4、归因逆反;5、失衡逆反。并提出了逆反心理对幼儿的影响:逆反心理,从消极层面来看,能够阻碍幼儿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从积极地方面来看,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

13、欲望,促进个性意识的发展4。该研究也为正确的辨识幼儿逆反心理提供了具体的参照。在实践层面,2011年,学者Merry, Sally,Hetrick等人在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研究中提出:幼儿期出现逆反心理,标志着幼儿正在从幼稚期向心智成熟期过渡,教师与家长应科学、积极地面对这一时期的心理诉求,切勿将幼儿的逆反心理与青少年逆反心理同等看待5。,说明了幼儿逆反心理的特殊性。同时提出:具有逆反心理的幼儿,其独立意识愈加强烈,在依赖

14、于教师与家长的基础上,渴望实现自己能独立活动愿望,因此在面对该现象时,首先,要淡化对幼儿的关怀;其次,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其三,要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6。该研究中,对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以逆反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决策略的提出。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对比,不难看出,国外对幼儿逆反心理的特征、解决策略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也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在研究中能够从单方面对本文的探索给予一定的支撑。而国内在幼儿逆反心理形成原因的研究中,由于教育体制与教学观念的诸多影响因素,显现出进展缓慢的态势,短期内无法实现实践研究领域的完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 研究内容以国内外

15、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选定题目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对论文中所涉及的理论、概念进行解析与界定,明确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危害,为论文的研究价值给予提升。并通过资料的辅助,详细阐述当前大班幼儿逆反心理发展现状。之后,在实践案例的辅助下,指出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并进行形成原因的详细分析。最终实现解对决大班幼儿逆反心理问题的策略提出。1.4.2 研究方法在论文的研究初期,文献研究法是最佳的资料搜集手段,通过该方法的运用,来实现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与分析,明确幼儿心理学、逆反心理以及大班幼儿等概念,为本研究夯实理论基础。随着研究进程的深入,运用观察法,通过该方法的运用,能够对具有逆反

16、心理特征的幼儿进行个体观察。以论文研究目的为基础,明确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1、大班幼儿情感变化;2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3、引发逆反心理的原因。在观察素材整理后,应用访谈法,以观察中发现的问题突破口,进行与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的访谈,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为本文提供实践研究依据。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整合运用,完成论文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归纳,根据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系统的再分析、整理,在研究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实现对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班幼儿逆反心理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拟解决以下几项主要问题:首先,对大班幼儿逆反心理的危害进行明确,提高本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其次,指出大班幼儿逆反心理形成的具体原因,并通过相关研究方法的辅助对进行详细解析,解决当前教师与家长面对大班幼儿出现逆反心理时的疑惑;再次,提出解决大班幼儿逆反心理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