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130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 要寄宿模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为满足义务教育要求的一种时代性产物。寄宿生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存在很多适应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寄宿制学校的增加,低年级小学生在寄宿生活适应方面所存在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观察法等方式进行探究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相关文献的阅览与整理,分析国内外小学生寄宿生活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打好理论基础。以观察、访谈的形式深入小学,围绕小学生寄宿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调研,实地查探当前小学生寄宿现状

2、,剖析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问题,寻找问题产生原因并分析,以求获得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所存在问题的最佳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生寄宿生活中适应能力,促进小学生独立自主和有效学习的养成。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解决策略目 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5 研究内容 31.6 研究方法 32 相关概念界定 42.1 低年级小学生 42.2 寄宿学校 42.3 寄宿生活 43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3.1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53.1.1 小学生易产生焦虑情绪 53.1.2 小学生日常起

3、居不适应 53.1.3 小学生人际交往中易产生孤僻心理 63.2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3.2.1 小学生自身性格适应能力不强 63.2.2 教师对小学生寄宿生活不适应认识不足 63.2.3 学校教育形式传统单一 73.2.4 家校合作意识不强 74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94.1 提高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 94.1.1 提高不同类型学生适应能力 94.1.2 鼓励高年级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提高适应能力 94.2 提高教师对学生适应问题的重视 104.2.1 建设专题学习提升小学生实践能力 104.2.2 营造班级气氛消除小学生不适应问题 104.3 强化学

4、校对小学生寄宿生活的适应的引导 104.3.1 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104.3.2 改善小学生餐饮质量和饮食环境 114.4 提高家长对学生寄宿生活的关心和重视 114.4.1 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 114.4.2 增强家校合作意识 11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 绪论1.1 研究背景有关寄宿制学校的构想,我国于2001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此就有描述。自2001年后,寄宿制度逐渐因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而受到各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1。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资源不断得到合理分配,学校布局不断进行调整,寄宿

5、制学校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寄宿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关注到了学生在寄宿生活中的成长问题。目前,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大多数围绕寄宿生活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影响。8-14岁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安全意识浅薄,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脱离父母的寄宿生活显然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学生寄宿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情绪调节对寄宿制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低年级小学生

6、寄宿生活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解决方法,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在寄宿生活中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寄宿制学校的学习生活中。1.2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笔者小学实际实习经历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对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认真思考如何有效解决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使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寄宿生活,从而促进小学生独立自主和有效学习的养成。1.3 研究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但引起小学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的重视与关注,而且研究了

7、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问题解决对策;同时,在小学实习期间运用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分析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有效适应积攒一定的经验,因此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内,关于寄宿制的尝试始于1950年,率先在民族地区学校进行试点。到了1990年左右,农村地区小学校的寄宿制已发展成为常态。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数据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已超过99%,但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这样的年龄阶段进入寄宿制学校,对于大多数小学生的身体健

8、康和心理健康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各方面都有不适应,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关注到小学生寄宿生活的问题中。目前我国关于小学生寄宿生活的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小学生寄宿生活进行研究,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陈智德在小学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中指出目前小学寄宿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方式不当、寄宿生活单调等,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为日后的教学问题埋下伏笔2。大多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如王艳春、金英喜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的研究中针对当前农村寄宿小学生普遍存在情感关怀缺乏、对寄宿学校的不适应以及出现不当行为等问题找出解决

9、对策3。马玉贵则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寄宿问题,从学校、教师、家庭、同伴和自我五个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和解决对策 4。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关于学生寄宿生活中的问题及成因都提出了不同的对策,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国外,法国寄宿制教育与寄宿学校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8世纪末革命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验证,寄宿制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业表现、对抗教育不平等、协调统一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教育职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3月29日,法国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朗盖前往法国中部康塔尔省寄宿学校参观,重申法国寄宿学校的发展必须5。国外的寄宿学校大多是私立学校或贵族学校,寄宿制学校多是培养学生学业规划和心理韧性,对心理韧性

10、的研究始于美国,对于美国人来说,父母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团结等心理品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研究者们对寄宿制学生心理韧性以及寄宿制学校管理还未达成共识6。可见,国外学者对于小学生寄宿生活现状还在不断研究和探索。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现状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究的过程,国内学者在小学生寄宿生活的改善中关注更多,如当前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对策等,国外学者则注重培养小学生心理韧性及学业规划。本研究基于以上的研究,更多关注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借鉴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提出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1.5 研究内容本文以低年

11、级小学生寄宿生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方法等,其次对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进行了概念界定,在观察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中小学生焦虑情绪、日常起居不适应、人际交往不良表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家长等提出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1.6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利用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如互联网、图书馆收集关于本论文的相关资料。根据导师的指导,从查阅到的大量资料中筛选精品后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在小学的实际观察,进行系统地分析、整理,找到问题切入点;通过与

12、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生的沟通了解当前小学生寄宿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讨论解决策略,为本论文提供现实依据。2 相关概念界定2.1 低年级小学生低年级小学生是指义务教育小学学段中的低学段,1-2年级的基础年级儿童。在低年级小学生之前的教育是学前儿童的教育,因此他们还保留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本研究的低年级小学生是指低年级寄宿小学生生。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独立能力较弱,对家长有严重依赖性,使得他们初入校门时对学校易产生排斥和适应不良情况,因此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行为不当以及心理问题。本研究将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低年级寄宿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详细思考并且及时找出相应策略,使这些学生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健康的

13、心理素质,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愉快生活的环境和空间,努力使他们成为有丰富情感、有独立精神的人。2.2 寄宿学校寄宿学校是我国依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而创办的一种学校类型,最初的设立目的是为保证西部地区学龄儿童正常入学。寄宿制学校相比普通学校通常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制在学校内进行。寄宿制小学可以按照地域、开办主体、办学层次、封闭程度分为多种类型 7,如城市小学、农村小学、私立小学、公立小学、开放式小学、封闭式小学等。本研究的寄宿学校是指通常家长为孩子选择寄宿学校的理由有以下几种:工作繁忙父母无法接送孩子、锻炼孩子自理能力、躲避大班额教学等。2.3 寄宿生活寄宿生

14、活即学生在寄宿学校的生活。与普通的学校不同,寄宿学校学生由于学校的封闭性往往生活学习的范围都被严格限制在了学校内。本研究的寄宿生活是指包括学生在寄宿学校中学习、交际、饮食、起居、活动等内容。由于寄宿学校的特殊性,学生在平时生活活动中脱离了父母的陪伴,主要有老师主导。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普通学校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也造成了学生成长中的某些问题。3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 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中存在的问题3.1.1 小学生易产生焦虑情绪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心。而在寄宿生活中,由于寄宿学校的封闭性,容易使学生对这种生活

15、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出现焦虑情绪,同时,由于有部分学生性格存在缺陷,在出现焦虑情绪时,不能自主有效调整,从而使学生对寄宿生活难以适应。王春平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对比了寄宿生和走读生的焦虑心理问题,发现寄宿生的焦虑心理障碍明显高于走读生,但无论是寄宿生还是走读生的焦虑水平在性别方面都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在进一步研究后王春平还发现学校办学主体不同学生的焦虑水平也有差异,私立学校中的学生相较于公立学校中的学生的焦虑水平更为突出 8。笔者在小学实习期间与许多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了沟通,了解到由于学生作业繁重,在寄宿生活中常常出现念家心理,而不适应寄宿生活,导致焦虑心理

16、的出现。这种焦虑情绪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如下表现:学生由于想家而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较差,情绪易出现较大波动等。此外,由于部分学生性格孤僻,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对这种焦虑情绪难以进行有效的排解,导致焦虑情绪加重。 3.1.2 小学生日常起居不适应寄宿制学校通常对学生的起居及休息时间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由于学校管理的需要,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作息安排。而在进入小学之前,通常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生的作息时间也不固定,进入寄宿制学校后突然的规律作息将会使小学生难以适应。同时有部分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在平时的生活中的诸多事情都依赖父母完成,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进入寄宿制学校后,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都要通过自己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