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130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摘要: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物质生产资料和收入来源,失去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失去了工作以及大部分的家庭收入。保定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失地农民的问题开始凸显,一些失地农民甚至因此陷入了无工作、无收入的状态。这些农民的就业问题制约着保定市城镇化发展。文章调查了保定市失地农民在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走访相关部门的形式,探究得出影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解决的因素,并用SPSS软件对一些基本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从而提出了如下的结论:1.保定市失地农民有文化程度不高、工作不稳定、缺乏就业培训意愿等特点

2、。 2.现阶段导致保定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难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因素、失地农民自身因素以及政策因素。 3.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力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扶植。保定市应兼顾产业构成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应该对失地农民给予适当的就业倾斜。失地农民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关键字: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问题 第一章 引言1.1研究背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国内经济也发生了巨变,出现了三轮圈地热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越发尖锐。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大量农用土地

3、被征用、占用,有些耕地甚至是通过行政手段征用的,由此一来,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其就业困难这一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为数不少的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占用后并没有从农村户口转化为城镇户口,现阶段无法对中国的失地农民的数量做出确切的统计。2005年,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具体数量,我国社会科学院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统计。调查发现,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征用城郊结合部的土地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失地农民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其中东部地区失地农民的状况尤其严重。按照当前得出的数据,我国共计5000万左右的失地农民,这一数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逐年递增的方式持续增长。据相关人士预计, 截止至

4、2030年,大概有5450万亩的耕地将会被占用,而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随之上涨,由目前的5000万人,涨至7800万人,届时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因为缺乏学历与技术,在生活及就业方面困难重重,尤其是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想找一份可心的工作真是难如登天。由于失地农民在经验、工种、主观意愿、技能等方面与当前的需求结构不一致,失地农民普遍遭遇着结构性失业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大肆开发耕地项目当中,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即使部分失地农民在征地前有过到农村外就业的经历,但是这种经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企业对于工人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当前,中国城镇化选择了以建立开发区为

5、路径,许多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让失地农民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楼培敏就曾在调查部分城市后指出,在国家级和升级开发区内,没有工作的失地农民占到了54.9%,远大于其它土地用途的地区。一些失地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但他们在工作上仍然遭遇着工作时间长、被拖欠工资等问题。2013年,我国统计局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6894亿农民工,其中,有41%的农民工每日工作时间均在8小时以上,这一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上涨。有0.8%外出务工的人员被无良商家拖欠工资,这一数据与2012年相比,也有所上涨,由最初的5%,涨至0.8%。创业本应当是解

6、决农民失地问题的方法,但现阶段我国在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农民创业观念陈旧,同时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机制。此外,在生活方面,失地农民家庭收入收到影响,低收入家庭增多,同时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失地农民的落差很大,因为缺乏和技术,即便找到工作,也是低收入工作,令其对当前的生活状态产生不满情绪。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农民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做好规划,对前路的未知,令其陷入迷茫状态。虽然存在着有些有些被征地家庭凭借着家庭中有村干部的便利条件,在征地赔偿方面能够占有一定的利益,但大部分普通失地农民对于政府给予的补偿数额低,部分地方政府在占用耕地时不民主、不透明的情

7、况感到不满意。河北省保定市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经济背景。自上世纪90年代伊始,保定市政府制定了科学、健全的规划,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如此,保定市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深入城镇化的建设,例如:改造“城中村”,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占地近1000亩的高铁东站等。然而,这些举措在为保定市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失地农民的问题,给保定市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但实际上,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这一问题上,保定市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譬如说:失地农民的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得到的赔偿较少,再加上部分村镇在土地征用、赔偿方面事务不透明,近年来关于失地农民的纠

8、纷也屡见不鲜。例如2011年在保定市新市区颉庄乡郎村,就曾经发生过补偿费用遭挪用被检举后,村委会干部派人打伤检举村民的情况。倘若无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那么不仅会加深开发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促使失地农民的生活遭遇重重困境,甚至会影响当地经济建设进程以及社会稳定。1.2研究目的和意义失地农民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阻碍,一个规模庞大的边缘群体,是城镇化进程中将会遭遇的正常现象。然而保定市由于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土地法规、补偿等方面存在缺陷,再加上土地农转非的快速发展,使得失地农民的群体日益增多,其问题也愈加严重。对此,有必要调查研究保定市在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就业、生活现况,针对当前保定

9、市在失地农民就业方面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城镇化平衡、稳定发展,进而有效解决保定市农民就业困难等相关问题,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文明城市的步伐。鉴于此,笔者认为,深入性解析当前国内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还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3 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现阶段,国内文献关于失地农民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类型上,即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就业阻碍以及失地原因。(1)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著名学者陈朋、周丹以及张华(2006)等人提出如下观点:据统计,我国目前共计5000万失地农民,这一数据是庞大的,而土地产权的二元属性是出现失地农民的主要原因。

10、本文所提到的“二元属性”,一般是指土地具有双重属性,一种为非农业用途,另一种则为农业用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与矛盾性,无法共存。按照土地管理法及土地承包法两个文件中的规定,当土地属性为农业用途时,将会充分保护农民的产权及合法权益;而若土地属性为非农业用途时,那么地方政府及国家则掌握着这片土地的命脉,其产权、转让权及所有权均在政府手中。并且,非农业用地的比较利益明显大于农业用地的比较利益,而现行的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并没有明令禁止农用土地向非农化的转化。于是,国家可以以极低的征地补偿金将土地收为国有,再让渡这些土地的使用权,使这些土地在二、三级市场流转,从而获得利润。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具

11、有自利性,在中国当前寻租成本稳定以及土地使用价格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导致寻租行为的发生;再加上地方政府考评政绩、官员为晋升而竞相发展经济的需要,导致地方政府大量征用土地行为的发生。孙文华(2007)在分析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道德风险与失地农民问题之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得出: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具有内生性,甚至不同级别的地方政府之间会因利益发生合谋行为,加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失地农民的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经济背景及发展理念是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关键。王庆(2010)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除了地方政府滥用权力、随意征地的因素外,城镇化的迅猛

12、发展以及农民自身的因素也是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社会经济背景的带动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扩张了原有的城市规模,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占用,将其开发为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农民在无地可种又无技术在手的情况下,而失业在家。同时,当前城乡收入的差异也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提供了内在动力,因而即便在城市许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条件下,大部分农民也愿意放弃土地,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2)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制约因素翟年祥、项光勤(2012)通过分析近5年来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发现,当前阻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即:地方政府未对农民工就业与再就业给予足够重视,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对当前国

13、家制定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对其后续的就业问题存在巨大的影响;农村教育体制落后、农民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技术性、职业性、素质性教育;农民缺乏技术、知识以及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等,均是影响农民就业的重要因素。吴春、朱美玲(2012)在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后主张,除了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不完备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因素之外,农民就业思想转变速度过慢也是制约其后续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市民化准备不足,部分农民宁可等着政府的保障、赔偿,也不愿意从事其他工作,更不愿意到城市去找工作,因而错失许多宝贵的工作机会。(3)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宋茂华(2011)

14、认为,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缺陷,失地农民虽然能享受医疗保险,但仍缺乏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社会保障待遇有待提高。并且,在补偿分配混乱、方式单一且标准过低的情况下,农民真正能得到得补偿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宋茂华认为,为建立健全的失地农民就业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其首要工作应是提高政府对征地的补偿标准,为农民的后续就业、生活与工作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杨佳良、李录堂、汪红梅(2014)提出,失地农民的不同实际情况决定着其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程度。比较显著的影响因素有:失地农民家庭的每个年度的纯收入、就业保障、征地补偿标准、失地对农民的影响以及失地面积比例等。他们还提出:若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15、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成立独立的、为人民办实事的保障管理委员会,妥善解决农民的就业及养老问题。 历数当前国内已有的文献资料,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失地农民的就业及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分析与探究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却缺乏对保定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研究,关于对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调查更如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在研究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时,选取保定市区内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就业状况,提出政策建议。1.2.2 国外研究现状其他国家在对于失地农民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较少。然而,在解决方式上,取得

16、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的,确保了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保障其就业及今后的养老问题。以美国为例,在国家出台的联邦土地政策管理法这项法律文件中,曾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应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鼓励农民以合法的方式来保护耕地。政府在尊重农民的前提下,才能对进行征地,双方本着互利、自愿以及平等的原则,才能签署土地转让协议,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通常情况下,补偿标准需参考预期土地价格及当前市价。在日本,政府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公平的、规范的土地征用审批制度。经过审批后,政府需要对因失去土地而失业的农民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赔偿。赔偿标准参考附近土地交易价格及市场价格等。在西方国家,虽然有关失地农民问题的文献相对较少,但有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处理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及养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有效的意见。1.3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