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8127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策略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对幼儿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游戏形态,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有区别于其他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对角色游戏的规范指导可以使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有效的指导策略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对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的各个活动环节展开调查与探究,发现教师在指导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教师对角色游戏指导的忽视,指导内容缺乏重点,教师指导身份定位不合理等,进而提出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行为指导的具体优化策略。关键词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师行为指导;问题;介入策略一、前言幼儿园以游戏

2、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九条指出:“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科学出版社,2009.。由此可知,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有着一定的责任及必要性。本人在对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行为指导情况做了了解以后发现,目前园中大部分老师在角色游戏中,对游戏采取不指导这一做法,或是想当然的进行“指挥”、“操控”或是“中断”。陈莹.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角色游戏相对于其他的规则性

3、游戏来说,确实没有外显的规则供老师来向幼儿解说,角色游戏的规则是内隐的,针对如何具体化的对角色游戏进行指导这一问题确实值得研究。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角色意识,对游戏活动也有一定的认识力和判断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的游戏活动时,一定要注重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出发,选择难度适中的游戏,否则,过难或者过易的游戏活动,均不利于幼儿综合素养的形成。大班幼儿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幼儿从幼儿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幼儿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学期,所以相对于幼儿小、中班而言,大班的游戏活动在难易程度上更有明显区别。大班幼儿已具备较高的游戏活动能力,对于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和广度

4、、难度上有着相对较高的需求,也给教师进行游戏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班游戏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设计与实施,从而避免大班幼儿提前进入“小学化”,失去游戏本身的价值所在。二、相关概念界定(一)游戏“游戏”的字面解释为游乐嬉戏。游戏一词的词源尔雅曰“游,戏也。戏,谑也。谑,戏也。”游戏通常指具有娱乐性的休闲活动,能使人有积极预约的身心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游戏也进行了阐述“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游戏,迄今为止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标准定义,在这里选取目前教育丛书中,大部分人认同的教育大辞典中对于游戏给出的解释:“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5、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林雪珍.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行为指导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7):238-239.。(二)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其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游戏贺慧.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1.角色游戏的结构角色游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主题:一般游戏名称就是它的主题;角色:即游戏里的人物形象,如餐厅服务员,超市老板等,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已获得的经验从而通过表情、语言、动作对所扮演的角色再现;物:指游戏中的材料和物品,在

6、游戏中材料和物品是对游戏的一种辅助,不同的物品到了幼儿的手中就会被他们想象成不一样的工具或事物,如一个木棍可能是他们眼中的“魔法棒”;情节:指幼儿对游戏情节的想象,一般建立在角色游戏材料之上,如用自制的锅子炒菜给其他小朋友吃,这些都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规则:角色游戏的规则相对其他游戏来说是内隐的,它根据幼儿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属性来确定,如医生怎么给病人看病,妈妈怎么照顾宝宝,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遵循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行为和各种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开展游戏情节。矛丹.在新课程实施中探索角色游戏的指导J.教育战线:982.角色游戏的特点角色游戏有以下几个特点:社会性:幼儿在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具有

7、一定社会属性,是开展角色游戏必不可少的条件;想象性和创造性: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在游戏中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已有的表象和经验进行重组,创造出新的形象,以此作为自己对扮演角色的体验。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行为指导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角色游戏指导的忽视教师虽然对角色游戏的开展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但是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却认为不用指导,而大部分的教师的做法也是不曾指导过角色游戏。教师在游戏中指导所忽视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游戏角色的分配、对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指导身份是否合理等。教师对游戏任何一个环节的不重视,都会影响指导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二)指导内容缺乏重点案例一某班级

8、正在开展“娃娃家”的角色游戏,其他小朋友们都怀抱洋娃娃细心照顾,小手拿着奶瓶给怀里的娃娃喂奶,这时的芳芳却在一边自顾自的玩,怀里的洋娃娃也躺在地上,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芳芳说:“芳芳,你在干什么,为什么不照顾你的洋娃娃?”芳芳听了,一副委屈的表情抱起了地上的洋娃娃,不熟练的摆弄着,随即老师便走开接着去看其他小朋友了。通过上述案例一可知芳芳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注意力不够集中,也不够投入角色,然而老师在对芳芳进行指导时并没有弄清楚芳芳到底为什么不投入游戏,显然芳芳是没有掌握到照顾洋娃娃的正确方法,教师在这时应该以游戏者的身份在一旁协助引导芳芳正确照顾洋娃娃的方法,而案例中的老师只注意到了幼儿的表面

9、行为,让芳芳赶紧抱起洋娃娃照顾。角色游戏是具有模仿性的,是富有想象性的活动,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该带有一颗敏锐的观察之心,具体到情景中去,抓住重点,给与有帮助的指导。(三)教师指导身份定位不合理案例二某大班正在开展关于“餐厅”主题角色游戏,小小的餐厅里已经坐了许多桌客人,厨师正忙着给客人做各种美味佳肴,服务员则负责给客人上菜,这时一位客人和另一位客人发生了争执,原来两个人都点了薯条,可是薯条却只有一份了,其中一个幼儿这时候求助了老师,老师走过来对他说“薯条就只有一份了,你重新点个别的东西吧,其他人都回去自己位置坐好吧”。游戏的氛围顿时变得清冷,客人也陆陆续续的走完了。案例二的“餐厅”游戏中,由于

10、游戏材料的不足,引发了两个幼儿的冲突,这个时候的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对游戏进行了干预,造成了幼儿再度进行游戏的困难,也使游戏的氛围变得凝固。如果案例二中的老师能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其中,对其中一位幼儿说“我吃过他们家其他的菜,味道很不错,你们要不要也尝尝”那么游戏中的冲突也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游戏也会继续愉快的看展下去。教师所做的指导实质是要帮助幼儿更好的开展游戏。如若在幼儿游戏中以不合理的身份介入,或是随意的打断幼儿游戏,那么对角色游戏中的幼儿再次进入游戏就造成了困难,那么知道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王艳莉.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13,2:118-119.四、角色游

11、戏中教师行为指导的建议(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1.提高对角色游戏的认识教师应加强对角色游戏价值的认同感,将它充分应用进教育中去。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创造力方面,此外还助于儿童学习交往技能,建立好的同伴关系。2.提高对幼儿发展特点的认识在对角色游戏正确认识的同时,有必要对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熟悉和了解。教师应该在不同的幼儿面前,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指导。同时也要注重游戏中幼儿的特别指导。教师只有对角色游戏理论知识充分了解了之后并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认识以后,结合实际才能做出正确的指导。3.树立以幼儿为主的游戏观游戏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指把

12、游戏交给幼儿自己去玩,教师便可以袖手旁观了。而是指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即关注幼儿围绕幼儿提供利于幼儿发展的指导。老师的随意干预以及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控制游戏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老师不能将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游戏,更不能在幼儿游戏中进行武断干预。(二)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1.创设创新游戏环境与主题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对游戏的要求会更高。一般的角色游戏或是曾经玩过的角色游戏已经不能再吸引他们参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动幼儿一起进行环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出于吸引幼儿的参与度还是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幼儿教师都应在了解幼

13、儿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出具有安全性,整洁美观又充满童趣的游戏环境,并随着幼儿的需要不断调整创新游戏主题,促进幼儿的发展。2.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要丰富适宜例如小班一般需要高仿真,数量全的游戏材料,可以投放种类不是很多,但每一种都有足够的数量供小孩玩耍。中大班方面,则可以投放一些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如餐厅主题的游戏,就可以让幼儿用橡皮泥制成各种蔬菜水果,当做餐厅的食物供顾客品尝。这样一来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丰富材料的种类。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角色游戏的准备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准备,也包括幼儿精神上的准备即经验准备。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是社会性。所谓的社会性正是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生活

14、经验,这些经验在游戏时为他们自己加工所用,再以角色的形式展现出来。幼儿的生活经验一般来自家庭和幼儿园,并利用媒体电视,读书等方式加以拓宽,角色游戏要求幼儿利用自身的方式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创造,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幼儿的经验越多,角色形象就会越饱满。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鼓励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多多观察,平时多在生活中丰富他们的经验,为角色游戏的开展积累一定的素材。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三)准确定位、合理指导1.鼓励幼儿自主确定主题游戏是儿童的内在需要,只有幼儿自己主动选择的游戏,他们才全心全意的投入,从而,游戏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幼儿

15、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并鼓励他们自主提出并确定游戏主题。通常小班幼儿玩的角色游戏只是简单的模仿,自己并不会确立主题并围绕它开展游戏。教师应该主动进行引导,并帮助确立主题。对于中大班幼儿应该进一步鼓励他们自主确立主题,可以让他们自行讨论。对于提出的部分不太恰当难以开展的主题内容,教师应该用转移,商量,建议的办法扭转,不能直接否决,以免伤害到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也可向幼儿提供建议,但整体还是应以幼儿意愿为主。2.教会幼儿分配角色角色游戏的核心就在于角色扮演,而有谁来演什么角色往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家一般都只愿意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但由于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往往会把个人的意愿放在首位,而不会很

16、好的分配角色,大班的孩子要注意引导幼儿互相谦让,不要因为一个角色发生争抢行为同时可以采取轮流制的办法确定角色。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游戏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3.适时介入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出现如下两种情况时,教师需要介入游戏进行指导:(1)游戏内容贫乏或幼儿无所事事时幼儿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如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以及游戏能力不足等,有时游戏的内容会很单调。另有一部分幼儿因为自己本来不善于交流,在游戏中尽管自己很想和别人玩,但缺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技能,而缺少其他游戏者的加入,导致游戏无法正常开展,教师则需要结合不同的情景做出合理指导。 (2)幼儿遇到困难或发生冲突,自身无法解决时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