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8105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复习要点绪论一、学习内容1加工质量控制2检测二、学习目的1了解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的意义;2掌握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加工质量控制措施;三、自我测试1名词:1)工艺系统;2)加工质量控制的意义2简述题 :1) 质量控制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是什么? 2) 质量控制的能动环节在于工艺过程中的哪些环节?3)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就是对什么的控制?4) 检测的目的是什么?5) 机器的性能、寿命、可靠度等取决于什么?6) 零件的相互配合性能、耐磨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1名词:1)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2)就是要解决工艺问题中的三分之一的内容,既是:优质。2简述题 1) 优

2、质、高产、低耗2) 在于工艺过程的正确性、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3)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控制。4) 检测的目的是利用量具、仪器或专用检具对加工好的零件进行检测、比较,得到误差值或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5) 损性、抗腐蚀性和抗疲劳破坏能力都直接与零件的什么因素有关?6) 表面质量控制包含什么?第一章 加工质量控制基础 一、学习内容1零件的使用性能与加工质量2零件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3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4几种典型零件加工质量控制二、学习目的1掌握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加工质量控制措施;2了解典型零件加工质量控制。三、自我测试1简述题 1) 细长杆加工时

3、,由于径向切削分力的存在,如何影响加工质量?可采用什么方法改善?2) 细长轴加工时,为避免因热变形伸长产生弯曲而影响工件形状误差,一般可选择什么工艺方案较合适?3) 细长轴加工采用“左夹右顶”的装夹方式时,在左端工件和卡爪之间安装一开口钢丝圈,此钢丝丝尺寸有何要求?4) 中等速度切削哪些材料时,易出现积屑瘤和鳞刺现象。5) 加工中发现表面粗糙度恶化了,不能满足图纸要求,在刀具上可采用什么措施改善和减小此项误差?6) 由于零件材质过软或过硬,加工中无法满足表面粗糙度要求,通常需对材料如何进行热处理较合适。7) 加工铸铁时,产生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 在铸、锻、焊、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造

4、成零件各部分冷却收缩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 铣削加工中产生平面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 加工中产生圆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1) 加工中产生圆柱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2) 车削加工中产生直线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3) 加工中产生平行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4) 加工中产生垂直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5) 加工中产生同轴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6) 加工中产生径跳动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7) 加工时由于产生较大的切削热,造成加工精度下降,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改善?18) 车削螺纹时,出现螺距周期性误差超差,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9) 车削螺纹时,出现螺距积累误差超差,其主

5、要原因有哪些?20) 加工质量的控制是通过工艺系统中子系统控制的,任一子系统出了问题,加工质量都无法保证,那么子系统包括什么?21)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要素是什么?22) 什么是表面层冷作硬化?23) 能够直接反映到被加工零件上直线度误差的原因是: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什么公差?24) 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将导致哪些误差出现?25)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作用,容积变化和机械力作用的结果,在工件表层将出现残余应力;磨削加工淬火钢料时,常常出现什么应力?26) 一般说来,工艺系统原始误差所引起的刀刃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在加工表面上对加工精度有直接的影响的误差敏感方向是什么?27) 通

6、过采用跟刀架来消除径向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属那种减小误差方式?28) 由于车削时径向切削分力过大,使刀架产生位移,造成径向尺寸精度超差。其精度控制措施包括哪些?29) 机械产品的几何误差包括哪些?30) 标准麻花钻为了减小转角处的磨损,通常可采用哪些修磨方法?31) 对表面粗糙度恶化影响最大的切削用量因素是哪个?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1简述题 1) 形状误差(直线度);可采用增大主偏角等措施。2) 弹性顶尖。3) 开口钢丝圈直径45mm。4) 中碳钢。5) 重磨修光刃等。6) 过软或过硬可分别采用正火、完全退火。7) 残溜面积及切屑崩碎等。8) 热应力。9) 刀具误差、端面铣时铣床主轴轴线

7、与进给运动方向不垂直、因切削力、夹紧力大小不当产生的变形、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系统刚性不足,产生让刀等。10) 机床主轴轴承间隙过大、毛坯余量不均产生的复映误差、中心孔质量问题等。11) 两顶尖不同轴误差、卡盘装夹工件时的锥度误差、径向切削分力过大径向变形等。12) 细长轴工件受径向力作用产生变形或鼓形、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毛坯余量不均产生的复映误差等。13) 定位元件磨损不均匀、定位基准有毛刺或损伤、定位副间有异物、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且误差较大等。14) 定位元件磨损不均匀、横向铣削时,主轴轴线与横向走刀不垂直、定位基准有毛刺或损伤、定位副间有异物、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且误差较大等。

8、15) 工件中心孔不同轴、调头加工零件时定位精度差等。16) 顶尖跳动超差、机床主轴径向跳动误差等。17) 加速切削热传导、粗精加工分开等。18) 机床主轴或机床丝杆轴向窜动太大、交换齿轮啮合间隙过大、工件弯曲变形等。19) 机床导轨与工件轴线平行度超差或导轨直线度超差、丝杆轴线与导轨不平行、丝杆磨损严重等。20) 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21) 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切削深度要素。22) 加工后工件表面层因变形而使其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表面层冷作硬化。23) 直线度公差。24) 变值系统性误差。25) 拉应力。26) 法线。27) 直接减小误差法。28) 加大车刀主偏角、

9、减小背吃刀量及减小中拖板燕尾槽间隙等。29) 尺寸误差、表面形状误差、相对位置误差等。30) 双锋角及棱边。31) 进给量。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一、学习内容1. 检测技术相关知识;2. 常用计量器具及选用;3. 检验误差及检验误差的消除方法;4. 检测用具的使用常识。二、学习目的1. 了解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2. 掌握常用计量器具及选用及使用;3. 掌握检验误差的消除方法。三、自我测试1.名词:1) 实际尺寸2) 极限尺寸3) 作用尺寸4) 系统误差5) 随机误差6) 最大实体状态7) 最小实体状态8) 测量范围9) 被测量10) 测量器具11) 直接测量12) 间接测量13) 绝对测量2.

10、简述题 1) 量具的制造误差属于哪类误差?2) 测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应遵循哪些要求及原则?3) 对于测量刚性差、硬度低的软金属或薄型、微型零件,选用的测量器具应具有什么特性?4) 加工误差的来源主要有哪些?5)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 当孔和轴以最大实尺寸相配时,配合属于状态?7) 测量时垫铁、千斤顶等工具常起什么作用?8) 自准直仪测量中,像的偏移与什么测量因素无关?9) 对于实际的孔和轴,为了使配合结果不至于超过预定的实际尺寸,可用最大实体尺寸限制其什么尺寸?10) 对于薄型、软质、易变形的工件,应如何选择测量力?11) 在机床导轨精度检验、划线等各种检验工作

11、中,测量工具平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 在同一加工条件下,比较加工50H7孔和加工100H7孔谁更容易?13) 在大批量生产中,加工孔类零件应优先考虑选用哪类测量器具?14) 减小及消除系统误差一般可采用什么方法?15) 切削用量中对降低积屑瘤有益处的因素是什么?16) 什么是量仪?17) 精度等级为3级的平板方箱一般可用做什么用途?18) 通常说来,表示测量综合结果的作用尺寸是什么?19) 精度等级为0、1、2级的平板一般用做干什么?20) 对某一尺寸进行系列测量得到一组测得值,测量精度明显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此误差属于哪一类?21) 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原始误差包括哪些?22) 减小及消除系统

12、误差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23) 孔的实效尺寸与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关系?24) 选择测量器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5) 600 -0.03圆柱体轴线的直线度要求为0.02时,该圆柱体的最大实体尺寸可达多少?26) 使用量块时,所选用量块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多少块?27) 测量误差一般可分为几类?28) 原始误差可归纳为那些方面?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1.名词:1) 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所以实际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值。2)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两个界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3) 孔(轴)的在配合面的全长

13、上,与实际孔(轴)内(外)接的最大理想轴(孔)尺寸,称为孔(轴)的作用尺寸。4) 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保持不变,或随条件变化而按某种确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5) 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变化无明显规律、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大时误差呈正态分布的误差。6) 最大实体状态 最大实体状态(简称MMC)。孔或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最多时的状态。7) 最小实体状态 最小实体状态(简称LMC)。孔或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最少时的状态。8) 测量器具所能读出的最大最小值的范围称为测量范围。9) 指测量对象,包括被测零件的长度、角度、几何形状、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几何量。10) 测量器具

14、 量具、量仪、测量仪器及计量装置统称为测量器具。11) 用预先标定好的测量仪器,对某一未知量直接进行测量。12) 对无法直接测出的量或直接测量达不到精度的量,用已测出的有关其他几何量,通过一定关系换算出被测量的尺寸值。13) 绝对测量所测读数代表被测量值的绝对数字的量值称为绝对测量。2.简述题 1) 系统误差。2) 测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应遵循测量器具的保养、检修、鉴定等计量计划要求,为确保所用量具检具的精度、灵敏度和准确度,需定期送计量部门检验。3) 对于刚性差、硬度低的软金属或薄型、微型零件,应选用的测量器具是非接触式测量。4) 计量器具误差方面、基准误差、方法误差、环境及人为误差方面、测量

15、力引起的变形误差等。5) 工艺系统中的制造误差、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后产生的误差、工艺系统受外力作用发生弹性及塑性变形所产生的误差、工艺系统中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等。6) 最紧状态。7) 垫铁、千斤顶等主要用于将工件的被测部位调整找平后便于测量或操作。8) 自准直仪测量中,像的偏移是由反射镜的转角决定,与反射镜到物镜的距离无关。9) 作用尺寸,使配合达到最紧程度。10) 较小的测量力较合适。11) 用于基准。12) 加工50H7孔更容易。13) 极限量规。14) 修正法、反向对准法、对称读数法、半周期读数法等。15) 提高切削速度。16) 把具有能将被测量值转换成为可以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测量器具称为量仪。17) 可用做划线。18) 实际尺寸和形位公差。19) 检验。20) 随机误差。21) 原理误差、工件安装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