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7995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思考题及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1 请概括和评价14世纪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参考答案:首先,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现代特点的经济制度,如土地私有制和自由买卖、劳动分工、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其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主要产品的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皆高于同期欧洲的水平。第三,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处于世界前沿。概括而言,中国具备了18世纪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2 为什么用“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解释“李约瑟之谜”是站不住脚的?参考答案:这种“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成立的前提是没有技术进步,主张这一观点的学者也的确假设由于人口膨胀、人地比例失调而缺乏科技创新的需求。但是,这种假设在逻辑上是站

2、不住脚的。因为即使中国早期达到了很高的物质文明,也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物质缺乏,因而不能穷尽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因此,解释为什么14世纪以后中国技术进步落后于西方国家,是回答“李约瑟之谜”的关键。3 概括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经济增长迟缓的直接原因。参考答案:科学技术不再处于领先地位,从而没有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引擎;对外和内部战乱频仍,正常的发展秩序不断地遭到破坏;政治政权不稳定,清王朝和国民党政府在抵御外侮和发展经济上无能。4 试把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及逻辑,与19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过程、顺序以及逻辑相比较。参考答案:传统体制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3、而形成的,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2)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分配制度;(3)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该体制的弊端最直接地体现在微观经营环节的效率低下和激励不足,所以在这个环节进行改革最有针对性,因此,改革始于这个环节。随着微观经营环节自主权的获得,从而激励和效率的提高,导致新增资源在计划之外的配置,从而需要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改革。由于由于宏观政策环境、资源配置制度和微观经营体制三者之间具有内部统一性,从微观经营环节开始的改革,可以产生对其他环节改革的推动,使改革具有自我推进的效果。5 什么原因造

4、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第一是指70年代末改革前后发展绩效的截然不同。这根本上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所导致的。70年代末以来,由于在传统经济体制上述方面进行改革,发展绩效得以根本改观。第二是指在改革以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经济波动,如“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危机和衰退。这些经济波动是由于传统体制弊端的极端发挥,导致激励机制的遭到破坏,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积累和消费比例扭曲所造成的。其总根源仍然是传统经济体制作祟。6 请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参考答案:首先是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容的现代企业制

5、度。各种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允许按劳分配与按照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进行分配同时保存。第四,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一章1 中国在自然资源上有何优势和劣势?参考答案: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因而在自然资源秉赋方面具有总量巨大,且秉赋多样化的特点。这对于国家形成总体经济实力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国自然资源的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资源具有不同的秉赋水平,例如可耕地在国土总面积中占的比例就较小;一些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布局;从人均拥有量来看,许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都处于贫乏状态。其中人均淡水和

6、人均耕地的拥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构成中国农业发展的比较劣势。2 人口学家如何总结人口转变规律?中国现在达到了人口转变的哪个阶段?参考答案:人口转变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从而导致低自然增长率。第二个阶段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从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第三个人口阶段特点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从而低自然增长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刚刚向第二个阶段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过渡。由于实行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用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短得多的时间,转变到第三个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3

7、提高人口质量都有哪些途径?参考答案:人口质量或人力资本是具有价值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投资来增进的对象。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活动包括父母对儿童的保育、从家庭及工作中获得经验、接受教育和卫生保健。把一定的费用用于这些方面,就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此外,通过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和技能等也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4 应该如何理解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一方面,历史证明人口并不必然导致发展。在存在技术进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食物供给增加的速度会超过人口增加的速度。由于人类对自身再生产可以进行主动调节,生育率是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而降低的。另一方面,一个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增大的人口规模,会造成家庭

8、、社会对人口规模作出反应和调整的时间过短,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还会在一定的时期造成人口结构生产性的降低。此外,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在具有外部性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上面的投资,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第二章1 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有哪些特点,它们都服从于什么政策目的?参考答案: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服从于推行重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其特点包括(1)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以便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条件下,防止产生过高的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妨碍国家工业化进程;(2)保持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以便为重工业发展提供积累;(3)抹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秉赋的职工之间的报酬;(4)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

9、割,以阻止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且将城市实物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受惠者范围加以限制。2 为什么中国没有随着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城市化水平?参考答案:由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排斥工业化对劳动力的吸收,以及户籍制度等阻碍劳动力转移,因此工业化并没有以相应的速度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以工业产值比重提高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转换发生的同时,以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为特征的就业结构转换却微不足道,即中国就业结构转换比产值结构转换来得更迟一些。着导致城市化水平与相应发发展阶段不相符合。3 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水平?参考答案:下列几个方面反映了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第一,居住在

10、农村的劳动力不再局限于从事农业劳动,而其就业已经广泛地分布在城乡各种行业中。第二,城市职工现在不仅不再享受传统就业体制的“铁饭碗”,而且面临着与外地劳动力的竞争。第三,国有经济不再是劳动者就业的惟一渠道,国有经济吸纳劳动力的比重大大下降。4 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对城市有哪些积极效应?参考答案:第一是资源重新配置效应。资源配置逐渐转向劳动力较为密集的产业,较好地发挥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第二是保持比较优势的效应。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抑制城市劳动力成本提高,保持比较优势的要求。第三是填补岗位空白的效应。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与城市劳动力形成了职业层次较为分明的分工。第四是促进城市

11、建设的效应。当城市建设越来越转向依赖自我融资时,较多的人口和更为活跃的经济就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积累来源。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城乡就业面临哪些挑战?参考答案:在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的条件下,首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对城乡就业形势构成更大的压力;其次,为了克服转业和再就业的素质障碍,城乡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仍然有待提高;第三,目前仍然存在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制度障碍,要求进一步的改革,特别是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力丰富形成的就业压力如何能够转变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要求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中国的产业和技术。第三章1 为什么金融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是重要的? 参考答案:首先从经济发展的途径来看。金融政策本身

12、也是发展政策的一部分。就短期增长来说,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调节功能,防范经济周期;就长期发展来说,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金融政策对资本积累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从经济发展的结果看。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经济货币化的程度提高。货币化程度提高以后,能否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金融体系,便需要政府的金融政策给予保障。2 用什么指标描述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 参考答案:首先,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以从观察金融资产总规模和相对规模来衡量。衡量货币化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是广义货币的相对规模占GDP的比率。此外,还有各种金融资产总量指标,以及金融资产占GDP的比率等。其次,可以把金融深化所要求的金融体系变化概括为

13、四个特征:(1)金融资产的多样化;(2)金融机构的多元化;(3)银行的商业化;(4)利率的市场化。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应该是什么?参考答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央银行以下列的身分履行基本职能:(1)货币的发行者和外汇储备的管理者;(2)政府的银行,为政府提供银行存款、贷款的便利,同时作为政府的财政代理和保护人;(3)国内商业银行的银行,即为商业银行提供存款贷款服务;(4)国内金融机构的控制者;(5)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操纵者,操纵货币和信贷政策工具实现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4 国有专业银行实现商业化经营的障碍是什么?参考答案: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根本障碍主要来自体制,即银行管理

14、体制政企不分。政府仍然借助国有银行履行政策性职能,例如为了保护国有企业,要求银行对那些没有效益甚至产品卖不出去的企业继续贷款;把一些政策性金融职能与经营性金融职能混淆,导致无法用一般的盈利指标考察银行的经营绩效。政府的这种干预与经济改革尚未完成、发展战略仍未转变的情况相关。因此,国有专业银行要实现全面的商业化经营,最终仍须有赖于整个经济改革的进展。5 金融机构多元化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首先,从金融深化本身的要求看,金融机构数量和形式的增加是有必要的。随着金融工具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有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各自专门从事各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其次,金融机构多元化可以创造

15、竞争的局面,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第三,多元化银行体系的出现,与国有银行形成一定的竞争,还可以推动后者改革。6 在经济体系中为什么需要一个货币市场?参考答案:由于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回答为什么需要金融市场。在货币化的经济中,需要金融市场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同时创造金融资产。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形成金融资产的价格,改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金融资产交易的成本。货币市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资金的短期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金融中介,并为中央银行调整储备比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基础条件。7 如果资本市场的交易不规范,会如何加大金融风险?参考答案:如果资本市场交易不规范,可能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1)不具备进入市场资格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2)不应该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被投入证券市场。这些情况会刺激企业事业单位胡乱集资,交易行为违反规则。一旦遇到问题,会使得挪用的、拆借的资金甚至违法集资得来的资金无法偿还,导致出资人的恐慌。此外,那种使用他人资金的金融中介,通常采取“赚了是我的,赔了是储蓄者的”这样一种机会主义态度,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往往不是以中度风险的态度来选择预期收益最大的项目,而是选择收益最大但风险也最大的项目。8 为什么说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参考答案:由于政府仍然把利率作为推行其经济政策,甚至达到政治目标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