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7769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新.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 一、生本教育的含义二、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的区别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四、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评价观、五、生本教育的课堂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生本

2、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所以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说生本教育是中国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或者说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是众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的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主流,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一、生本教育的含义: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

3、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真正需要做的,是依托小燕子飞翔的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

4、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现在的课改不也有活跃的课外活动?不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吗?不是在天天号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吗?但是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如靠着过度分析的教材,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工具的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做主体,也充其量是个没有资本的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的主人。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人类的规范的那样一些工具性的知识;我

5、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双方的改革,都是朝着自己的薄弱方面进行,这都取决于内部的需求,是内部的矛盾运动。从矛盾的普遍性来看,无论开放或规范,限制或者自由,都有着它的长处和短处。比如我们坐在房间里,开门可以使得房间空气流通,关门可以使得噪音减少。要开门还是关门,视乎当时的价值取向。当今由于时代转型、社会经济进步、对现代人的要求和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等因素,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自自在在在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在课堂上学生的意志服从教师的意志。但他还有自身规律所反映的自然意志,

6、人的自然意志不屈从于外部压力,只要你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自然,人的自然就要加心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的过程。譬如,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儿童彻底地对这门学科感到厌烦了,而且永远地成为差生了。这是儿童自然意志的宣示,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正像今天大自然的报复环境污染、威胁生存,我们对此始料不及一样。曾有一则报导说,许多物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独人类发明电灯后深宵不寐,于是,20世纪后半夜叶,人类怪病丛生。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好是“ 关灯,睡觉”,回归自然。 给我们启示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好让他们用自身的内存、自身的自然物,去获得外部的知识、外部的自然物。抛秧的启示尊重人

7、的内部自然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的产量依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的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贯注了我们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抵触了秧苗的自然意志。反之,小块状抛秧符合秧苗的生长规律。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今天我们是不是教得太多了,就像插秧插得太密了,油多煮坏菜了。)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是要改变生命

8、体。而尤其是作为人的生命体,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他的发展的自然意志,我们的工作者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否则我们的工作,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的办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育者意志的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才能如此长时间地上好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者的设计。“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我们需要

9、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从这一方面说,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成人和儿童的认识规律的不同成人的演绎为主律与儿童的归纳为主律:从整体上讲,一般成人接受完了基础教育,他们通常是运用既有知识来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因而,他们的认识的基本走向是由一般到抽象的,是演绎的。而儿童认识的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是归纳的。儿童必须认识具体的事物,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他所

10、认同的规范。(自然的,同时又是最好的。)这样的学习,具体而贴近生活,学习好像不经意地进行(他们经意的是自己活动中的乐趣),而不经意的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的效果。然而我们往往按我们的认识规律去教学,认为所教给学生的东西应该是理论化的,如果让学生去从基本事实以及基本经验中获取什么,乃是浪费时间,因而他们的教学一般是截流式而不是源流式。成人认识的理智律与儿童认识的情感律:成人具有较多的历炼,心理品质更为稳定,处在复杂的情形下,亦不为所动,即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小。儿童与此不同,他们的认知更需要情感的支持。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的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幸福的日子使人

11、聪明。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的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以较为基础的“爱”来说,儿童会因产生对学习的“生产性的爱”。人们在一生之中,会有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在其中,我们可以抽象出爱特性:深切的爱总是具有生产性的,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遵从生产性的爱的规律。(如父母对儿女爱得刻骨铭心,来源于生产和养育;作家把他的作品视同自己的孩子,其原因也在于此;)儿童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把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然而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时,他的知识,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是由他的心血浸养

12、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儿童产生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至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教学的不同:1、截流式教学与源流式教学:旧的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的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的知识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截流式还是源流式成为师本还是生本的重大分野。一般来说,截流式培养的人是难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的,有可能是书之奴隶。(例:西方故事:一个人问精神病医生,怎么知道是否换患精神病?医生出的题是:克拉克船长环球航行三次,死于其中一次,问是哪一次?那人想啊想,不好意思地对医生说:“我对历史不熟悉,你还是

13、另给一道题好了。”这是一个离开书本不能思维的例子。还有一道题:船上有牛75头,羊34只,问船长几岁?华东师大以为数学专家以此对普通小学、重点小学、初中、职业高中甚至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二测试,居然都有不下半数的人慨然做答,有答43岁的,有把34和75加起来除以2的,原因是,答卷者习惯于所问必答的教学常规。)只有把握了事物本源的人才能彻底理解事物,才能有最大的幅度去开拓深奥。当然,作为间接知识的教学,我们在许多时候,不能回到事物的本源去,但我们却要有能提示本源就要提示本源的指导思想。 2、师本教育的连动式机制与生本教育的激发式机制。师本教育是像皮带动的两个齿轮,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

14、(连动式)。生本教育是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激发式)。汽车本身有动力,可以用激发它自身动力的办法去开动。师本连动法的特征:一、认为教师和学生活动可以是同步的一致性。二、认为学生的学是可以分解为线性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非线性和有机性。三、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知识,也就必须用间接方式来认识,因此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聆听间接知识。(须知凑十也罢,不是凑十也罢,对于未来的计算来说都会变成历史陈迹,一个计算器,就掩尽了当日的风光,然而这样的思考过程却还在,它所形成的学生的进取、探究的精神,会成为他们永远的财富。)通过激发式,把学生发动起来了,此时当然迫使老师要

15、懂得更多,更好的带领学生前进。这时候的老师,不再是与学生成大小齿轮的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首先是激发者与被激发者的关系。这是教师的新的教学角色和新的知识地位。如同特级教师罗易在组织学生进行“百位名师是我师”的活动以后说的:“我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像我的学生们,去研究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去思考人的进化,去考察”李后主应当在哪里哭是到太庙哭,还是垂泪对宫娥”,但我可以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材料做整理,如何规范地完成文章等等。”生本的激发模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者走向了引导者,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的白领,从参与化

16、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于是,学生学习的巨大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我们将教育儿童永远地对社会有益,去寻找个人的深层次的幸福和快乐,去养成崇高的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所在。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观。生本教育实验的结果说明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快乐成长和素质发展,而且获得了终端考试的优异成绩,不是把学生当作分数的奴隶,不是束缚生命,而是保护着、激扬着生命,使之达到极致,生本教育可以实现学生一切,成长、成绩、能力、素养,都会来到我们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