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677294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rs病毒的认知介绍[共20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ARS,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的病原是:冠状病毒(Coronavirus),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命名为 S 蛋白(Spike Protein)、M 蛋白(Membrane Protein)、E 蛋白(Envelope Protein)。在部分病毒株中还能找到一种 HE 蛋白(Haemagglutinin-esterase)。其中 S 蛋白即伸出包膜的棒-球形的糖蛋白,它在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及介导膜融合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也是冠状病毒主要的抗原蛋白。M 蛋白则是一种跨膜蛋白,

2、在病毒的包膜形成与出芽(budding)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 蛋白是一种相对较小的蛋白质,主要散在分布于病毒包膜上。,病原结构特征,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病毒外形,2003年春季,SARS在全球暴发流行,波及到32个国家和地区。据2003月6月27日的统计,感染人数已超过8 454人,死亡人数810人。 其中中国大陆感染人数达5 327人,死亡348人 。 据估计全世界损失达300多亿美元。,传染源:大多数研究资料显示,SARS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出现症状的患者传染性强,潜伏期及恢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发病后20天左右,传染性消失。但是否隐性感染或病毒携带者尚不甚明了,如有病毒携带者,可能

3、长期排毒。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超级传播者,这种超级传播者是疾病传播的关键点,只有对其采取早期隔离才能有效阻断传播。,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经呼吸道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是SARS主要的传播途径,其次为粪 口传播,也可血液传播。如餐饮业人员在屠宰动物过程中与动物血液接触受到感染。,流行病学,流行特点及易感人群:医院和家庭内聚集发病是SARS的流行特点。由于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对其缺乏特异性免疫力。“非典”流行期间,常见的流行方式是医院感染医院暴发,医务人员无疑是高危易感人群,这与他们直接参与治疗和护理SARS病人有关,免疫学研究发现具有高免疫清除,高免疫反应的人群对SARS易

4、感且容易发展为重症,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发病率低。年龄上,以青壮年人群(2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儿童的感染低于成年人。,SARS临床表现初期尚无特异性,平均潜伏期为6天左右。潜伏期过后患者多表现为发热(体温连续24小时高达38)、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症状明显,干咳、少痰,而咽炎、鼻卡他等症状不明显,恶心、呕吐和腹泻亦少见。部分病人有气促等呼吸困难表现,少数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偏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与一般感冒相比:一般感冒无肺炎特征。,临床特点,非典型肺炎病症出现率,统一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目前已确定SARS为甲类传染病。因此,建立疫

5、情报告制度,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的隔离措施是防治SARS最有效的办法;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诊断病例应在指定的医院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2周;这样就使疾病传播给他人的机会大大减少。,统一预防措施, 切断传染途径:研究表明SARS主要传染渠道除通过传染者的飞沫传播外 ,通过患者粪便和尿液的传染途径已经被确认,通过门把手和电梯按钮传播的可能性也已得到证实,因此,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为:生活、工作场所常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包括经常洗手,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采取良好的消毒措施。,统一预防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各年龄组都可发病,人们应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均衡饮食,多饮水,注意保暖,避免疲劳,充分的睡眠以及在空旷场所做适量运动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对SARS的抵抗力。,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