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古诗.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7134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秋天的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秋天的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秋天的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秋天的古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秋天的古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秋天的古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秋天的古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遍 插 茱 萸zh y少 一 人。注释(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 异乡:他乡,远离家乡。 (3) 佳节:美好的节日。 (4) 倍:加倍,更加。 (5) 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6)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

2、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韵译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但是少我一人。2、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为倾斜的意思。 5. 坐:因为。 6、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7、远上:登上远处的。 8、山:高山。 9、车:轿子。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译

3、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3、枫桥夜泊 【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

4、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译文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结霜了,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心中只感寂寞。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4、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注释 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兰山”,误。张五:一作张子容

5、,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清秋:一作“清境”。平沙:又作“沙行”。舟:又作“洲”。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

6、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韵译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 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译文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

7、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诗文赏析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6、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

8、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译文】 登上吴公台,观赏这零落的古迹, 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怀乡的心情。 荒山野寺,来此旅游的人太少了, 因为山太高水太深,隔断了路程。 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 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 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 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赏析】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7、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注

9、释1、桂魄:月的别称。韵译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评析 这是写宫怨的诗。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8、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释 、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玉关:即玉门关。 、虏:对敌方的蔑称。 、良人:丈夫。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10、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评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9、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译文 我登上谢眺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

11、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题解谢眺北楼是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建的,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诗人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把所见景色概括了出来,马上抓住人心。以后他用“明镜”、“彩虹”突出“江城如画”,用“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描绘“山晚晴空”,瞧,多么完整而又有层次。在这里,诗人不仅写了秋景,也写出了秋天的意境。10、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释(1) 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