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77044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综合整理(7月7日)(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与属性:广义上,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上,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总而言之,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l 选择题: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德国凯兴斯坦纳认为在教学中,一是要把手工劳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开设;二是改革各门传统的学科;三是重视体育

2、这门学科。他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l 选择题,从习题中补充:教育本质观有五种,分别为: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力, 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力,又兼有上层建筑 复合现象说:认为教育具有多质性 社会实践说:认为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课本3-4)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二)现代教育的特征:(从网上抄的)1.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并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2.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现代教育越

3、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 3.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 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4.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是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教育要面向未来。 5.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6. 现代教育的

4、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如,朱熹2、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如(法)利托尔诺,著有动物界的教育;(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于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如,(美)孟禄4、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如,马克思注:其中生物起源说与心理起源说并不科学,其共同错误是否认了教育的生产性。(选择题)(四)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

5、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五)教育的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两大功能是: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其中社会发展功能是基本功能,也是核心功能。例如引导青少年参与公共生活,就是促使受教育者社会化。(六)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教育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l 选择题: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阶级的分化(因为上层建筑脱离了物质生产而开始进行专门的教育)2、古代社会的教育:1) 奴隶社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2) 封建

6、社会: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按简答题准备)包括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占统治地位)。具体表现为:1 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3 教育具有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们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4 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圣人之言和祖宗遗训;5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6 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3、古代中国:1 学校萌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设置于国都的“序”以及设置于乡里的“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西周的教育

7、: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是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2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打破“学在官府”的限制。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由齐国提供教育经费,但它属于私学,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是学术自由。3 两汉: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东汉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汉代地方官学成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设立血管,教授年轻人,史称“文翁兴学”。4 魏晋南北朝:北魏魏文帝设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南朝宋文帝

8、设四馆,即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5 隋唐时期:“六学二馆”形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分别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分别为崇文馆和弘文馆。6 宋元明清:程朱理学。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宋代书院盛行,六大书院分别为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茅山书院。明代以后八股文。4、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5、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出过填空)“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6、古代希腊罗马:学生以学习文法为主,同时学习修辞和拉丁文;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努力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的目的

9、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7、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内容为神学和“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l 多项选择: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l 中世纪欧洲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不太确定,还需要再上网查阅8、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即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

10、蒙田等。9、近代社会的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教育发生巨大变化,表现为:公立教育崛起(教育国家化);教育世俗化;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立法(法制化)10、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是世界上三股最强大的潮流。二战后现代教育的特点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名词解释、简答题)1 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最早论述了终身教育。教育的终身化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方式的教育,是贯穿整个一生的工程,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包括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因此,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的观念是片民的。l 选择题:终身教育

11、的特征包括:时间上贯穿了人的一生,即全体社会成员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拓展到全社会,也就是说,社会能够为每位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2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定型教育,特别重视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全民教育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赞助者、家庭和非政府组织都要贯彻这一政策。3 教育的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教育民主化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职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教育民主

12、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总而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越来越享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4 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其特征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教育功能的多元化、教育文化环境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6 教育全球化:这是培养国际通用人才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国际学校,设立国际课程。7 教育信息化:一是指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二是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

13、会的人才。8 教育具有科学性。二、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就成为了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l 教育规律:即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选择题)l 教育学期刊有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研究(选择题:注意不包括中国教育报)(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常看到类似的简答题)1、课本中10-11:1 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有:a.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b. 科学揭示教育问题;c.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4、;2 微观角度的研究价值有:a.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 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d. 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 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2、习题中见过的参考答案:1 启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2 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 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能力;5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三)教育学发展概况:、萌芽阶段:孔子

15、:1) “有教无类”: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类。2) “庶、富、教”的观点,是治国的三个要素:“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3) 启发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 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5) 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6) 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7) 教学内容上以仁和礼为核心:西周六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子以四教:文行忠信”8) 教育目的上提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选择题)墨子:1) 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2) 平等的兼爱社会: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3) 强力而行: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要求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4) 重视学习上的量力而行5) 知识来源:亲知、闻之、说之。其中,说之最重要,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道家:1) 主张遵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就是好的教育2) 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学记: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