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76972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初探研究方案喀拉布勒根乡寄宿学校 庄伟一、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初探二、摘要: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合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以培养合作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以生动活泼为学习方式,注重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造力,通过双向互动的

2、合作性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引言:“合作性学习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关键词:合作性学习 新型的师生关系 主体性 合作 体验 探究一、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急需我们为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这种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棱角被磨平,个性被抑制,学生智力潜能被埋没,失去独立思

3、考的精神和问题意识,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我们的教育培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才”?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严峻挑战,必须变革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合作性学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合作性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

4、问题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能力。2、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3、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三、对本课题研究结果的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 (1) 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通过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

5、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3) 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4)初步养成科学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四、研究内容 (一)合作性学习的基本程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合作研究活动的开始。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冲突”,将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

6、识冲动。2、提供时空,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空是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活动本身质量水平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和优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1)提供研究材料(2)确定研究形式(3)选择研究方法3、评价反思,丰富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体验。为此,提供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去反思和体验合作研究发现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二)研究注意事项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营造研究的氛围,发挥主体性。3、要提供充分的可研究材料,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4、让学生学会“合作” 5、让学生得到“体验”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7、法 2、调查、检测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六、课题研究的条件与分析对学生而言:(1)获取亲身参与合作研究探索的体验通过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调查表明100%的学生认为这两年的学习自己就象个小发明家一样,他们对数学活动产生了积极情感,有了主动探索、创新的欲望。(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结束时调查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能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其中80%的学生能将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以外的生活中。这是因为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通过引导和

8、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3) 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在课题研究的起使阶段合作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只有40%的学生能分享别人的观点,到后期100%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95%的学生能综合别人的意见形成正确的结论。(4)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合作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合作思考得出的结论,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从期末成绩分析,他们基础知识较以前有所提高。对教师而言:(1)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

9、完善,观念更新,由文化课的管理者、评判者,解惑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2)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真诚沟通、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3)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七、结论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否发挥,首先要搞清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但要掌握分寸,凡是学生能努力发现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的,决不代替。2、营造研究的氛围,发挥主体性。“主体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点。我们认为,首先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

10、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创设一个宽松的探索情境,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研究心态。其次是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组织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要善于留有学生研究的“时间”,给于学生研究的“空间”,存有学生研究的“凝点”,将机会留给学生。再次,启迪智慧、答疑解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提问题”意识,通过自我矫正,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习研究的方法,体验到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就学生由需要教到不需要教,由受“鱼”到能“渔”。如:在学习土地的测量时,就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实地丈量,从同学们有的拿着标杆,有的拿着

11、测绳测量,有的记录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参与精神,这种形式,打破了课堂教学常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测量中既直观地学到了土地的测量方法和有关地积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3、要提供充分的可研究材料,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教师要准备可供研究的材料,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内容;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材料,为学生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每一位学生收集见过的和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

12、、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五角星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课初通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使学生充分感知有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三条对称轴,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再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感受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让学生动手剪、折、创作出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以对轴对称的特征更加巩固,并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丽。在充分的条件中学生多了研究的机会,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活动的空间,多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自己的研究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研究的天空。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13、去发现、提炼要研究的素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教师提供研究材料应该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这是数学新课标的理念之一。4、让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少有点取决于你与谁一起上学。这里有一种共生效应。”开展小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也必须十分重视营造共同合作的氛围。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和个体经验的交流。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引出“具备怎

14、样特征的四边形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问题后,就引导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研究,由于可去研究自己喜欢的物体和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学生情绪特别高涨,小组研究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量黑板,有的小组量凳面,有的小组量自带的牙膏盒面,还有的小组用自制长方形纸片进行折一折。小组里分工合作十分明确,每位同学都非常投入,有的小组中两人拉尺、一人看尺寸、一人记录,有的小组三人分别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一人把前三人概括出的特征填写在实验报告中。实验讨论归纳补充争辨认同,十多分钟的研究,各小组都已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每个小组去教室各处研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不同物体,反映了学生的自主性;有量一

15、量、折一折、数一数和剪一剪等不同的探索方法,闪烁着学生的思维火花,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在共同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研究,更学会了做人。 5、让学生得到“体验” 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周围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体验,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受用一时,会学,享用一世。”因此,我注重让学生运用已“研究”的成果向课外延升,使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体验,悟到真理。如在教完了利息的计算后,可设计课题为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存款、取款、进行活期定期储蓄利息的计算及利税的计算,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和调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能力,让研究性学习走向成功。 又如在教完了简单的统计后,可学生调查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也可在教师的组织下实际测量各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各小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并记录所测量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八、讨论1、存在问题第一,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较低。由于在课堂上更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所以使练习运用的时间相对减少,难以完成课时目标,课时不足将会成为学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