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67277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月知识教育培训.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河镇白马小学防汛知识宣讲记录时 间:2017年6月5日上午10:00 地 点:学校操场培训对象:白马小学全体师生 主讲人:王江1、什么是洪水 洪水的类型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泥石流和垮坝洪水、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等多种类型。以下介绍几种我地易发类型。暴雨洪水: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简称雨洪。在我地它是最主要的洪水。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河流沟谷中的饱含泥、石、水的液固两相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突发性特殊洪流。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发生有诱因。按其固体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类。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沟谷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沟谷地形

2、陡峻、比降很大,有暴雨或冰川和高山积雪强烈融化的时期;在地区方面,泥石泥主要在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活动强烈,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突发性山地自然灾害。 垮坝洪水:水库垮坝和堤防决口所形成的二类洪水。这两类既与气象因素有关又与人为因素有关。 水库垮坝洪水的突发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流速大,往往造成下游毁灭性灾害,特别是人员伤亡。 堤防决口是:由于洪水超过堤防设计标准,堤防质量有问题,或者因人为设障壅高水位而造成漫或溃决洪水。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有发生。 2、洪水的主要特点 季节性明显:洪水集中出现的季节段时称之为汛期。江河每年汛期来临的时间有一定规

3、律,它主要决定于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频繁台风暴雨。 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河流常可以形成极大洪峰流量。 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暴雨洪水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变幅大。3、洪水爆发时怎样紧急自救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计划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利用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

4、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3)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5、交通安全:人们说,交通事故猛于虎。可是老虎再凶,也只能一口吃掉一个人,而交通事故则会一口吞噬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据交通警察调查统计,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极少数属意外原因造成,75%以上的事故是驾驶员或行人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无证驾车、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行人不

5、守交通规则等。现在,我向大家列举几个由以上原因造成事故的案例: 2010年8月,十字路村4名同学晚上9点左右在公里上骑摇摆车,被一辆轿车高速撞击,三死1重伤。2011年河南校车事件,37死伤。2014年7月,在白马土地坡村对面的急弯上一个小货车司机由于疲劳驾车,行车过程中打起了瞌睡,车子撞上了对面车道行驶的汽车,造成一死一伤。 至于随意横穿公路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例,真是举不胜举。2012年6月,磨盘小学一学生横穿公路时被车轧死。2015年8月19日,一位女老人在学校岔路口被一外地司机撞死综观这么多起交通事故,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不珍惜生命,不遵守规则。 小学生是道路

6、交通行为中的弱势群体,大家在参与交通的过程中,怎样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呢? 首先,我们都来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或身边同学的交通行为,是否曾经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是否曾因自己不安全的交通行为而给自己带来过一些伤害。同学们,你们当中很多人每天好几趟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途中又大多要走公路,不管步行也好,家长骑车接送也好,总要避让来往的车辆。但是,你们当中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或缺乏交通安全常识。想想看,当你们走在公路上时,是不是有同学追追打打?是不是有同学边走边看书?是不是有同学随意横穿公路?现在,我教大家学习三大本领: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这三个“会”的含义就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

7、、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 2、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不要搭乘超载车,如摩托、拐的等。更不要坐农用车,尤其是人货混装车。 4、12岁以下不要骑车。骑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帮忙。 6、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同伴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 我将大家

8、骑车走路的一些基本常识编成了一首小歌谣: 走路要走人行道,不在路上打和闹。 不骑快车不抢道,靠右行车要记牢。 转弯慢行仔细看,不急躁来不猛拐。 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同学们,美好的人生从安全开始,只有保证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大家一定要培养文明交通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只要大家始终把交通安全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远离交通事故。6、什么是汛期江河季节性定期涨水现象称为汛。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按季节的不同,我国有四汛,即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凌汛,我地主要是伏汛和秋汛。 汛期又分

9、主汛期和前汛期、后汛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通常称为“七下八上”), “七下八上”常被认为是防汛的关键时期。7、什么是堤防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到达该水位时,堤防防汛进入重要时期,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发展变化,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逻查险次数,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工程当年状况确定的可防御洪水最高水位,可以是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

10、。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并根据“有限保证、无限负责”的精神,对于可能出现超过保证水位的工程抢护和人员安全做好积极准备。保证水位的拟定是根据堤防规划设计和河流曾经出现的最高水位等,考虑上下游关系、干支流关系以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制定的,并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8、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可分为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种类。强对流天气灾害是因发生强对流天气而造成的灾害。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

11、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暴雨、局地洪涝、山地灾害多,北方冰雹、雷雨大风灾害多的特点。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9、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滑坡的识别: 一、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

12、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二、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三、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他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四、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

13、;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泥石流沟的识别: 一、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二、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三、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

14、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11、如何避免雷击雷雨,又称雷阵雨,是夏季常常出现的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雷电大气的放电现象。起源于带有电荷的云朵,它会对地面突出的高大树木、高层建筑、电线杆等物体放电,不仅能将高大建筑击毁,而且会将突出物附近的人、畜击毙

15、或击伤,有时还可引起森林大火。雷电虽危险,只要采取防护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轻雷电的伤害。(1)高大楼房顶部要装避雷针,它的作用是把雷电安全导入大地。(2)在雷雨时,最好把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尽量不要使用电话、电脑。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应配有接地装置。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3)雷电时,在室内受到雷击伤害的可能性较室外小得多,因此,大雷雨降临时尽量不要外出。(4)雷雨大时,如在山野林中,可找干燥岩洞避雨。千万不能站到潮湿岩壁或大树下躲雨,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线杆、烟囱等高耸的的物体。如在田野中,手里的铁锹或金属把柄的伞不能高举,较好的办法是远离导电物体。室外

16、遇雷雨时,不要使用对讲机。(5)雷雨大时,走在大路上、田野中无处避雨时,要注意做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人体与地面距离越近越好;离铁路钢轨、高压电线越远越好。最好的应急措施是迅速蹲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灵敏度异常高,即使有有电脑设施的建筑物上装上避雷针,但雷击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也会形成高电压冲击波,会击坏电子设备。这种雷被子称为“感应雷击”或“二次雷击”。它不像直接雷击那样电闪雷鸣,而是悄然发生,但危险甚广。所有应用电脑网络的人都应树立防雷意识,确保住处资源不遭受雷击的破坏。为辟免和减轻因雷电而造成的电脑硬件损失,首先要注意定期检查和检测建筑物的避雷装置,力求做到万无一失。每逢雷雨降临,最好不使用电脑,并将插头拔下或切掉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