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76636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甲 骨,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青铜器,丝 帛,竹简,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小故事,放眼世界:,一些文明古国使用的书写材料,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祖先有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5,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

2、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新闻速读,质脆、书写不流畅,质地粗糙使用不便,放马滩纸,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作了哪些改进工作?,原料:,旧鱼网,树皮,麻头,破布,如何将这些原料变成纸?,造纸术的传播,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6世纪(美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公元19世纪(大洋洲),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西安灞桥、甘肃天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

3、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意义:,传播:,改进:,发明:,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4、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质量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论丛史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蔡侯纸,公元105年,思考: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动脑筋

4、:,意义: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到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成就及地位:,生活时期:,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后世尊称为“医圣”,1、张仲景,东汉末年,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伤寒杂病论书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及地位:,擅长技术:,生活时期:,东汉末年,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 编制“五禽戏”,2、华佗,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

5、文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华佗提倡养生之道,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刮骨疗伤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讲的是关羽被毒箭所伤。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说明了神医

6、华佗的医技高明。 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记载、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根据事实虚构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是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内容:,作者:,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三、历史巨著史记,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2)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

7、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我们也要像司马迁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不能小有挫折就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就会取得成功。,课本70页:问题思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课本70页:材料研读,创始人:,地位:,1、道教的兴起,兴起:,东汉末年在我国民间兴起。,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1、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 2、张凌创立五斗米道。,四、道教和佛教,第

8、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老子,太上老君,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宋代道教石造像 。这座露天的老子 石像,是道教造像中的重要遗物。,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n)代表山,巽(x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64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相传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传入:,起源:,2、佛教的兴起,基本教义:,人

9、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四、道教和佛教,大,月,氏,天,竺,(身 毒),东,汉,疏勒,喀什,莎车,于阗,和田南,鄯善,若羌,龟兹,库车,葱岭,西,域,敦煌,敦煌西,长安,汉中,蜀郡,成都,青城山,洛阳东,洛阳,河,水,河,黄,长,江,江,水,东汉 明帝,佛教的传入路线,影响:,2、佛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

10、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白马驮经,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峨眉金顶,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观音造像,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殊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佛教、道教与中华文学,西游记,东游记,思考: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兴起?,统治阶级每日华衣美食,不用为生计犯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佛教正好可以填补。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人民生活艰辛,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

11、投胎等观点又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统治阶级也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大力扶持佛教,使其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印度,西汉 末年,佛,寺院,转世投胎,忍 受苦难虔诚 信佛,来世幸福。,东汉 时期,神仙,道观,修身养性,炼制丹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中国,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张陵,本课小结,张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B,课堂练习,2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B,课堂练习,4、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佛法的主要原因是 A、宏扬佛教文化 B、用佛教来减轻自己的罪过 C、借助佛法维护其统治 D、兴趣所致,C,课 堂 练 习,5、下列哪一种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B,课 堂 练 习,6、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A、内容丰富 B、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 C、歌颂了农民领袖 D、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D,课 堂 练 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