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6520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总复习知识点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本章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城市通过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了,外延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段。目前的泛城市化现象,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程的第四阶段。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展历史呈现不同

2、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包括人

3、口容量,一般以人口密度衡量;土地容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量的计算方法。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力或空间。理论容量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理论容量小于实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数。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一般都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

4、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经济效益规模决定。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上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度。城市布局指城市地域的结构层次,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用地比例。城市形态指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密度而形成的城市三维形状和外瞻的表现。要调整城市容量密度、布局和形态的方法就是内涵式发展或者外延式发展。我国目前城市内部空间内涵式发展采用调整

5、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地面高空和地下空间三维发展;城市外围空间发展采用构建多功能中心的组团式结构,空间形态和空间构成上表现为连续蔓延式(同心圆、带状),轴线带状(连片带状、多极放射状),跳跃组团式(星座式、飞地式)等。城市地下交通系统利用开发规划期限比城市总体规划时间长,一般为15年,但是大中城市总体规划期还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同,一般为20年;小城镇1015年。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用地、建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规模的综合。实际上所有设施、用地的规模都取决于城市人口的规模,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化水平指城市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6、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2. 城市空间规划城市空间的规划要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的发展,整合城市功能,统筹城市交通、城市绿地、城市居住区和城市产业区的用地,经济使用土地、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城市规划原则:整合原则(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经济原则(适用、经济、勤俭);安全原则(避灾、防灾、减灾);美学原则(整体美、自然美);社会原则(文明、和谐、发展)。城市发展规律:城市的聚集规律;城市人口发展规律;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城市外部交通规划原则:对外交通系统要和城市内部交通系统连结;要尽量减少对城市内部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交会站尽量安排在城市的外围;确定城市的出入口数量和位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节约

7、投资和用地。 城市内部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联系各功能用地,构建城市形态;符合地形,利于环境,美化城市;利用旧设施,减少拆迁,节约用地;协调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城市道路基本路网格局类型有棋盘式、放射式、环形放射式、棋盘环形式、棋盘环形放射式。各种道路网格局的优缺点评价。城市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别是后者指城市市区范围内实际用于建设的非农业生产用地和一部分城市发展控制用地,包括9大类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特殊用地),而前者还要增加水域和其它用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方法是按照规

8、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数量,再用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指标校核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本章介绍了补偿城市功能的地下空间开发正趋向大型化综合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地下适应性、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方法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重点介绍了从浅层至深层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按照聚集对应、等高线原理、计划协调、开发保护并重等布局原则、主要布局形态和常用的布局方法,通过地下空间结构和布局实现城市整体规划的统一。地下空间资源的特点为: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无限性和制约性。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层次性和不可逆性。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四、地下空间资源

9、开发不同于地面空间的环境特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主要任务是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和预测城市地下空间规模;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方向,协调地面上下、地下设施之间关系,指导地下空间布局;目标是拓展城市空间容量,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是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展条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规定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要求;规划开发层次、内容、期限;确定空间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

10、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措施和步骤。可供开发的土层地下空间资源现状图 可供有效开发的土层地下空间资源现状图从这两张现状调查图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说明了什么?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以用地功能组织为基本内容,以地下空间规划结构为框架,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各种时期研究成果,将城市可利用的地下空间按其不同功能要求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地下空间成为一个有机的联合整体。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是城市动态发展的体现,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动力;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是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系统结构表现;城市地下空间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是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

11、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结构一旦变化,就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配合。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规划原则:地下空间特性适应原则。上下空间功能对应原则。开发计划协调原则。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城市生命线系统原则。空间结构满足平战结合原则。城市地下空间按照资源开发深度分类可以分成浅层空间、中层空间和深层空间三类。地下空间按功能用途分9类。浅层空间:030m深度,商业、文娱、业务空间等。中层空间:30m100m深度,地下交通、公用设施。深层空间:100m以下,快速地下交通、危险品仓库、冷库和油库等贮存仓库。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有4项:地下

12、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统计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展条件);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主要技术指标;控制要求);确定空间布局(开发层次的内容、期限,规模、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措施和步骤)。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深度:1. 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地下空间的分类、分级、设置标准、规模、布局、各类地下空间的联系与协调,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2. 地下公共设施的布局:确定地下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设施的位置、规模及相互关系;3. 地下工业仓储设施布局:确定因工艺、安全需要和其他要求设置的地下工业、仓储设

13、施类别、位置、规模;4. 人民防空设施布局:根据城市防护类别确定人民防空设施标准、规模和布局,并提出平战结合方案;5. 地下交通设施布局:确定地下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类型、规模、分布以及与地上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6.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确定地下工程管线综合管沟、变电站、蓄水池、供热站等市政基础设施的位置、规模和布局;7. 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建设项目、规模,进行投资估算,安排建设时序;8. 远景规划:确定城市远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标和设施布局;9. 实施规划的措施。地下空间现状图:标明城市现状建成区范围,城市主次干道,各类现状地下空间的性质、类别、位置、规模。 地下工程建设条件评价图:

14、标明城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矿藏、文物分布、地下水位埋深线等;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总图:标明规划建成区用地范围、用地布局、道路系统,标明地下交通设施、公共设施、人民防空设施、工业仓储、市政设施、文物古迹等的位置、规模及与地上设施的关系。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标明工程管线综合沟的位置、走向、断面及形式等;标明地下变电站、蓄水池、供热站等设施的位置。近期建设规划图:标明地下空间近期建设项目及其开发规模和时序。远景规划图:标明地下空间远景发展目标、方向和功能结构。城市地下空间分布形态设计方法分为点状、辐射状、鱼刺状、网格状、网络状。它们一般适应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什么阶段?城市地下工程结构体系形成方法:1

15、. 以城市形态为发展方向。2. 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3. 以大型地下空间为结点。4. 地下空间功能竖向分层。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理论,怎样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结构体系发展计划(分区、分层、分期)?4.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详细规划本章介绍了地下铁路的路网形式、线路规划内容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地铁车站的规划内容和地下停车场的布局方法。地铁交通系统规划包含路网规划,路线规划、车站规划三大部分。地铁路网规划包含背景研究(与城市的协调性,轨道交通的型式),网路布局(路网规模、线网构架、客流预测、方案评价)。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棋盘式。各种路网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P7

16、9-82.地铁路网规划要点:1.确定合适的路网形式。单纯的放射状路网,很难实现各线路之间的换乘;环形路网可以连接各放射状线路,实现换乘。2.市区轨道交通线路应尽量沿着交通主干道,要贯穿城市中心区,并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3线路尽可能经过大型客流集散点,多设换乘点分散旅客,走向要和现存的最大客流量流向一致。4.城市外围区及郊区的线路走向应与城市规划的发展轴线紧密结合,联系大型居民点、卫星城市、对外交通终端。5.线路上的客流量不均匀,可以设置折返线,高峰时段增开区间列车。6.当地面道路能够承受客流负荷时,线路要避免与地面路网规划过分重合。7.选择线路走向要避开不良地质条件和存在地下管线、建筑物基础和其它地下工程地段;不破坏国家级的自然风景区及文物保护点。8. 城市中心区线网规模设计应适应城市远期或远景的发展要求。9.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