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76175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206)_(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导入技能(一)导入及导入技能导入,顾名思义指“引导”和“进入”。在课堂导人中,“引导”是教师的行为,“进入”则是学生的行为。学生能否在上课初始阶段便很快进入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导人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2、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人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二)导入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理想的导人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它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导入作为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如下的作用: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兴趣是入门的最佳钥匙,是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活跃的成分。贴切精练的语

3、言,正确、巧妙的导人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学习并产生一种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始,就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要学习的愿望、意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4、“启发式”。教师在学生进入“愤”的状态时“启”,在学生进人“悱”的状态时“发”,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可见在导入时,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使学生进人“愤悱”的状态。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2.揭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对教师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是学习目标。通过导入,教师把教授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的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地逼近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还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愿望的作用。所以,

5、在导人时,教师应该清晰地阐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3.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课堂导人还具有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情境,并与教师一起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二、导入原则导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人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针对性原则导人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态度、知识结构、语言能力,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环境、不同时间,设计相应的导人方法,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导人要

6、从教学内容出发,导人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必要补充,也可以与教学内容具有间接关系。设计导人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脱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导人,不管多么别致和吸引人,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启发性原则导入应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教学内容。怎样制造疑问和设置问题是课堂导人具有启发性的关键。因此,导人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人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现象展示等

7、手法来达到目的。(三)迁移性原则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其中,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叫做正迁移,而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迁移叫做负迁移。学生的学习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之上的,教师的导入应建立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顺利实现过渡。一般来说,学生对比较相近的、类似的知识容易发生混淆,产生认识上的泛化,对此,教师应注意区分其本质特征,使学生第一次感知就弄清各自的差异,从而防止旧知识、旧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消极影响,避免负迁移。(四)趣味性原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是激发学生表现出强烈责任感和旺盛探索精神的原动力。

8、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较高。因此,教师设计导人要引人人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接受新知识,防止学习的枯燥无味,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五)艺术性原则教师需要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以使课的开始扣人心弦,吸引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是语言艺术的前提。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导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六)多样性原则灵活多变是导入设计的艺术表现,也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不同,不拘一

9、格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保持导人活动的活力。三、导人方法课堂导人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但要注意导人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方法手段力求多变化、多样化,让学生常有新鲜感;导人必须为课堂的主题部分服务,不司喧宾夺主。(一)直接导入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人。直接导入有多种方式:(1)交代新课学习内容导入。(2)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人。如一位教师上课伊始便单刀直入地向学生指出:“

10、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题是英国工业革命”,。(板书课题)“学好这一课,可以帮助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点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加深理解。所以学好这节课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这样导人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增强了学习这堂课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3)直接解题导人。教师可以直接解释题目,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如历史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课时可先就该标题简要点明什么是“贞观”,什么是“开元”;什么是“贞观之治”,什么是“开元盛世”。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人,可以

11、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但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在高中使用尚好。这种导人法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二)温故导入温故导人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人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例案如下: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和龟兔第二次赛跑,其中有一个同样的小动物是”生

12、:“乌龟。”师:“谁记得乌龟长的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背上背着个壳,会游泳”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乌龟的一位亲戚(出示投影)你们看,它的形状跟乌龟像不像?”生:“像。”师:“但和乌龟有什么区别?”生:“比乌龟大。”师:“它比乌龟大很多,身长可达1米多,轻的三四百斤,重的则有七八百斤,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称作海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龟下蛋这篇课文。学习后,相信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这种导人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使学生回顾旧知识,获取新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旧知识不一定是指前一节课的知识,而是指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回顾旧知识应简明

13、扼要,不应占用太多时间,并且教师切勿喧宾夺主,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就是先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布满疑团的故事。教师:“李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受过一次骗。”(悬念已成。)学生:“上的什么当?他还会受骗吗?”教师:“这个骗他上当的就是汪伦。”(同学们面面相觑,悬念更悬。)教师:“汪伦是安徽泾县的一位隐者,他非常喜欢李白的诗,崇拜李白的为人,知道李白爱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还了解李白三山五岳寻芳遍,一生爱把名山游”于是写信给李白,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师将“桃花”和“万

14、”字写在黑板上。)教师:“李白和汪伦素不相识,接信后,连忙赶到汪伦那里,汪伦解释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一万家酒店,。”教师在黑板上“桃花”后加一“潭”字,在“万”前加一“姓”字,这里就反转突变了。教师:“后来,李白与汪伦谈论得很投机,李白离开时,汪伦送了马和布,还同村里人一同送行,李白很受感动,就写了这首诗。诗末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要是不上当,就没有这首好诗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故事听懂了,诗也记得了。创设悬念要恰当适度,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不悬则无念可思,太悬则望而不思。只有巧妙而适度的创设悬念,才能使学生

15、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五)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地导人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案例如下: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老师: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疼,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手发热,暖和。老师: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六)实验导入实验导入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中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老师演示一系列

16、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实验人手,向本章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尽量挖掘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电、味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在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这样在某些章节学习开始时,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就会使学习明确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七)歌曲导入在课堂开头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或童谣,颇受学生喜爱。它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该课教学重点所在,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教Birthday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听唱唱“Happybirthdaytoyou”,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