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76161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138)_(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时事政治模块1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对这一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的统一,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此外,党的基本路线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而全国各族人民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主体;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3、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4、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杜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

5、会主义精神文明。(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10年5月1日至11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6、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师职业道德P195(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作用: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

7、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

8、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基本内容: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2加强师德修养的

9、途径、方法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一、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二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1,明确使命,增加师德修养的自觉性2,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3投身实践,教学相

10、长三、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一)、加强理论学习1、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

11、确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将教师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3、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二)、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

12、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三)、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四)、加强内省和慎独内省和慎独,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内省就是自觉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

13、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教师以师德规范为准则,以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时时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慎独”一词源于礼记中庸,书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人尚知内省和慎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总之,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经受住社会和自身的各种考验,就必须明确师德规范要求

14、,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通过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2教育及其发展广义上: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上

15、: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教育的发展P7发展:独立形态阶段教育著作举例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2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1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