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60822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课题:第一章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授课班级课 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2、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3、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萃取实验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机化合物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分离提纯的常见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重 点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和分离原理难 点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和分离原理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

2、与应用的科学。那么,该怎样对有机物进行研究呢?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板书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讲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板书思考与交流分离、提纯物质的总的原则是什么?1.不引入新杂质;2.不减少提纯物质的量;3.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可用物理方法的不用化学方

3、法;4.可用低反应条件的不用高反应条件讲首先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的知识了学习第一步分离和提纯。板书一、分离(separation)、提纯(purification)讲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而将它们分离。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三种分离、提纯的方法。板书1、蒸馏(distillation)讲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当液态有机物含有少量杂质,而且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时(一般约大于30C),就可以用蒸馏法提纯此液态有机物。投影知识回顾定义: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

4、过程。要求:含少量杂质,该有机物具有热稳定性,且与杂质沸点相差较大(大于30 )。投影演示实验1-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所用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等。如图所示:实验基本过程:强调特别注意:冷凝管的冷凝水是从下口进上口出。知识拓展无水酒精的制取普通酒精含乙醇95.57%(质量)和水4.43%,这是恒沸点混合物,它的沸点是78.15,比纯乙醇的沸点(78.5)低。把这种混合物蒸馏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是相同的,即乙醇和水始终以这个混合比率蒸出,不能用蒸馏法制得无水酒精。实验室制备无水酒精时,在95.57%酒精中加入生石灰(CaO)加热回流,使

5、酒精中的水跟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氢氧化钙来除去水分,然后再蒸馏,这样可得99.5%的无水酒精。如果还要去掉这残留的少量的水,可以加入金属镁来处理,可得100%乙醇,叫做绝对酒精。工业上制备无水酒精的方法是在普通酒精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再进行蒸馏。于64.9沸腾,蒸出苯、乙醇和水的三元恒沸混合物(比率为7418.57.5),这样可将水全部蒸出。继续升高温度,于68.3蒸出苯和乙醇的二元混合物(比率为67.632.4),可将苯全部蒸出。最后升高温度到78.5,蒸出的是无水乙醇。近年来,工业上也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极性基团,能强烈吸水)来制取无水酒精.投影小结:蒸馏的注意事项1、注意仪器

6、组装的顺序:“先下后上,由左至右”;2、不得直接加热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3、蒸馏烧瓶盛装的液体,最多不超过容积的1/3;不得将全部溶液蒸干;4、需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5、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汽流方向相反(逆流:下进上出);6、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投影演示实验1-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实验步骤)高温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称量溶解搅拌加热趁热过滤降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板书2、结晶和重结晶(recrystallization)(1)定义:重结晶是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是提纯、分离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投影重结晶常见的类型(1

7、)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2)蒸发法: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液,如粗盐的提纯。(3)重结晶:将以知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讲若杂质的溶解度很小,则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若溶解度很大,则加热溶解,蒸发结晶讲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要求该溶剂:(1)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板书(2)溶剂的选择: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于除去;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液中的溶解度,

8、受温度影响较大。板书3、萃取(1)所用仪器:烧杯、漏斗架、分液漏斗。(2)萃取:利用溶液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前者称为萃取剂,一般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更大些。分液:利用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密度不同,用分液漏斗将它们一一分离出来。投影基本操作:.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投影注意事项:、萃取剂必须具备两个

9、条件:一是与溶剂互不相溶;二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检查分液漏斗的瓶塞和旋塞是否严密。、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是萃取操作的一个步骤,必须经过充分振荡后再静置分层。、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放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要立即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科学视野层析法也称色谱法,是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Michael Tswett发现并命名的。他将植物叶子的色素通过装填有吸附剂的柱子,各种色素以不同的速率流动后形成不同的色带而被分开,由此得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 后来无色物质也可利用吸附柱层析分离。 1944年出现纸层析。以后层析法

10、不断发展,相继出现气相层析、高压液相层析、薄层层析、亲和层析、凝胶层析等。讲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讲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前者常用氧化铝或硅胶等为吸附剂。后者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为固定相。下面以吸附色谱说明。 投影小结本节课要掌握研究有

11、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包括操作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教学回顾:教 案课题:第一章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二)授课班级课 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合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2、了解鉴定有机化合结构的一般过程与数据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通过有机化合物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了解质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先进的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

12、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重 点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难 点分子结构的鉴定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1、元素分析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MS)(1) 质谱法的原理:用高能电子流轰击样品,使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由于它们的相对质量不同而使其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也先后不同,其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三、分子结构的鉴定1、红外光谱(IR)(1)原理:由于有机物中组成化学键、官能团的原子处于不断振动状态,且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谱相当。所以,当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官能团可发生震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官

13、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中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2)作用:推知有机物含有哪些化学键、官能团。2、核磁共振氢谱(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原理: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在不同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图谱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作化学位移,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2)作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等效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被核磁共振仪记录下来的吸收峰

14、的面积不同。所以,可以从核磁共振谱图上推知氢原子的类型及数目。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类型不同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强度之比)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所要研究的有机物进行了分离和提纯,接下来进行第二步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板书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1、元素分析思考与交流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中C、H元素的存在?讲定性分析:确定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元素。(李比希法)一般讲有机物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若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则有机物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定量分析:确定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现代元素分析法)讲元素定量分析的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其实验式。以便于进一步确定其分子式。点击试题例1、某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求此烃的实验式。又测得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求该烃的分子式。分析解答分析:此题题给条件很简单,是有机物分子式确定中最典型的计算。由于该物质为烃,则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