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4596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4.13.1地球和地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3.1地球和地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09江苏高考)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判断地球上对称点及半球位置的能力。由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可知“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可知该极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答案:D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半球的极点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超过10 000千米B从我国某

2、地(38N,120E)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最近的走法是一直向西C陆半球的极点位于北京(40N,120E)的西南方向D水半球的极点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解析:水半球的极点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52,因此它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约有5 800千米;从我国某地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一直向西飞并非最短线路,而应偏向高纬;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的点,其余各点都位于它的北方。答案:C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回答34题。3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A一百万分之一 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4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A20厘米 B

3、40厘米C60厘米 D80厘米解析:考查地球相关数据及比例尺的计算。第3题,赤道的实地长是40 000千米,计算可知此地球仪的比例尺。第4题,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应当约是此地球仪上大圆周长的1/4。答案:3.D4.A(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解析: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答案:A6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

4、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解析: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结合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答案:B(2011浙江联考) 流域上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读下图回答78题。7. 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 )A.西南东北 B.西北东南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8. 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 )A.S1 B.S2C.S3 D.S4解析:第7题,越向东北方向等流时线数值越小,说明离出口越近。越向西南方向等流时线数值越大,说明离出口越远。第8题,S4地段等流时线较为密集,说明在水流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流过的距离较短,所以该

5、地地形较为平坦。答案: 7.A 8.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下面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完成910题。9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Ba位于b的西北C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D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10有关两个半岛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B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C甲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D乙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解析:甲图相邻的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大于乙图,且图上距离小于乙图;两图相邻的两条纬线的纬度差是相同的,但相邻的两条纬线之间的图上距离乙图大于甲图,由此判断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

6、围小;根据图中经纬网和半岛轮廓可以判断甲图中的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乙图中的半岛是朝鲜半岛,结合所学知识就能判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答案:9.BD10.CD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112题。11E点的海拔可能为()A152米B103米C98米D195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者在C处可直接观察到D处B从投入和产出比来看,图中B处可以开垦为梯田,发展种植业CA处落差大,宜建水电站D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解析:第11题,根据等高线可以算出,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再结合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E附近的等高线为150米,故E点的海拔在150200米之

7、间。第12题,CD之间为上缓下陡的凸坡,两地不能通视;A处有陡崖,但该处河谷的开口较大,不宜修建水电站;B处的坡度较缓,可以开垦为梯田;该地区的地形以丘陵为主,可以发展立体农业。答案:11.AD12.BD三、综合题(共36分)13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_、_,其中_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两岛屿甲位于乙的_方向。(4分)(2)甲、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_。(2分)(3)甲图中、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2分)()A230千米 B100千米C270千米 D200千米(4)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

8、布的共同特点是_,原因是_。(5分)(5)两图中、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4分)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应用及地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影响。第(1)题,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甲图岛屿是台湾岛,乙图岛屿是海南岛,台湾岛是我国最大岛屿。第(2)题,由两岛屿图上面积可判断,甲图比例尺小,乙图比例尺大。第(3)题,、两城市距离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第(4)题,由图可知两岛屿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岛屿沿海地区,这与两岛屿地形有关。第(5)题,晒盐需要晴朗的天气与平坦的海滩,、盐场的分布与两地的地形和天气有关。答案:(1)台湾岛海南岛甲东北(2)乙乙(3)B(4)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

9、两岛屿中部是山地,只有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适合城市发展(5)处在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平坦的海滩有利于晒盐14(2011南京模拟)下图为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表为图中某地气候资料表,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9分)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24.524.826.928.730.229.227.727.327.728.728.026.3降水量/mm0.00.00.02.012.0592.0682.0487.0307.061.023.02.0(1)沿图中L绘制地形剖面图。(5分)(2)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4分)(3)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

10、作物及其主要的分布区,并分别说明理由。(5分)(4)该地气候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分析原因并指出解决措施。(5分)解析:本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及气候资料表考查区域地形、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气候资料表可知该地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较大。由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东部高西部低,西部及南部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农耕。答案:(1)见下图。(2)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东部高西部低。东部大陆架陡峻狭窄;西部大陆架平缓宽广。(3)水稻。理由:该地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较大,耕地应为水田。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理由: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农耕。(4)旱涝灾害。原因:主要是由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偏多,易形成涝灾,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措施:兴修水利,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