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4519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昆明市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检测试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20112012学年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语 文 试 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

2、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即起源于此。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汉代对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西汉建立以后;不仅对百官服

3、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度。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备的规定,如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花色、品种、质料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历代统治者都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唐代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

4、,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些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

5、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节选自谈中国古代服饰纹样中礼制精神的体现)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朝时,天子、庶民都穿着相应的服饰,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于是各种礼仪制度随之得以确立,衣冠体系

6、逐步形成。B汉代,不仅服饰,就连车马乘骑、日用杂品,在花色、品种,质料等方面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C武则天赐给百官的绣袍上的鸟兽纹样,是一种“标识”性质的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了唐朝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D清代服饰纹样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繁杂堆砌,但同样反映了等级观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服饰与礼制关系的最早记载,是关于仲雍和各部联盟首领在一次祭祀活动中所着衣物的记载。B西汉规定百姓只能穿本色的麻布衣,不得使用其色彩的服饰,但这不是对民间服饰的最早规定。C宋代的服饰制度依照程朱理学观点来制定,崇尚线朴淡雅之美,而且还规定了妇女的装束。D通过官服

7、上的“补子”纹样和官职的等级尊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是一种礼制文化。B虞书益稷记载的那次祭礼活动中的服饰纹样是“天子衮服十二章”起源,但当时的纹样并不是服饰形制的产物。C历朝都重视礼制的作用。设立相应机构进行管理。礼教是让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形成相应的社会风气的手段之一。D“礼”是中国古代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则在法权体系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

8、王德芳之后也,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年十四,用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致力于学。至元二十三年,行台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神彩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二十四年六月,授兵部郎中。兵部总天下诸驿,时代客饮食之费,几十倍于前,吏无以供给,强取于民,不胜其扰,遂请于中书,增钞给之。二十七年,迁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人死伤数十万,帝深忧之。时驻跸龙虎台,遣阿剌浑撒里驰还,召集贤、翰林两院官,询致灾之由。议者畏忌丞相桑哥,但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之言,以修人事、应天变为对,莫敢语及时政。先是,桑哥遣忻都、王

9、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逃山林者,则发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诏草已具,桑哥怒谓必非帝意。孟頫曰:“凡钱粮未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非及是时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岂不为丞相深累耶!”桑哥悟,民始获苏。 帝尝问叶李、留梦炎优劣,孟頫对曰:“梦炎,臣之父执,其人厚重,笃于自信,好谋而能断,有大臣器;叶李所读之书,臣皆读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帝曰:“汝以梦炎贤于李耶?梦炎在宋为状元,位至丞相,当贾似道误国罔

10、上,梦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俯阙上书,是贤于梦炎也。孟頫退谓奉御彻里曰:“帝论贾似道误国,责留梦炎不言,桑哥罪甚于似道,而我等不言,他日何以辞其责!然我疏远之臣,言必不听,侍臣中读书知义理,慷慨有大节,又为上所亲信,无逾公者。夫损一旦之命,为万姓除残贼,仁者之事也。公必勉之!”既而彻里至帝前,数桑哥罪恶,帝怒,命卫士批其颊,血涌口鼻,委顿地上。少间,复呼而问之,对如初。时大臣亦有继言者,帝遂按诛桑哥,罢尚书省,大臣多以罪去。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节

11、选自元史赵孟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逸:隐士B自杀者相属属:托付C皆莫敢沮其事沮:阻止D国中宝之宝:珍视,珍重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赵孟頫处事圆熟的一组是(3分)遂请于中书,增钞给之以修人事、应天变为对劝令奏帝赦天下岂不为丞相深累耶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为上所亲信,无逾公者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孟頫气质非凡,宋朝灭亡后,他得到程钜夫的引见,元世祖对他颇为赏识,尽管他是宋朝皇族的后代,元世祖还是给了他很高的优待。B赵孟頫关心百姓疾苦,担任兵部郎中时,曾上请中书省给百姓增加收入;地震之后,又与阿

12、剌浑撒里一同劝皇上免除了百姓的赋税。C身为前朝皇族后代,赵孟頫为臣谨慎。他认为桑哥罪恶深重甚至超过了宋朝的贾似道,便说服彻里弹劾桑哥,为民除害。D赵孟頫艺术成就斐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而深邃,他的书法成就极高,多种字体都冠绝古今,闻名中外。7把文中画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钱粮未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 (2)时大臣亦有继言者,帝遂按诛桑哥,罢尚书省,大臣多以罪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奉使道中作欧阳修客梦方在家,角声忆催晓。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注至和二年(公元1

13、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到契丹国去贺新君暨位。8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 选考题请考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侧,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小山村沈祖连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虽然远离城市,虽然远离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他们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小山村是和谐的。小山村有一个杂货店,这就是城里的百货商场、超市;小山村有个肉摊,这就是城里的菜市场;小山村有一个小酒馆,这就是城里的饭店酒家;小山村有间小屋,小孩在这里认字,这就是城里的学校;小山村还有一个卫生室,这就是城里的医院。而我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卫生室里发生的。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凡腰痛腿痛手脚痛及各种无名肿痛,经他治理,没有不好的,这是他祖上传下的绝技。到了医生手上,已传了

15、四代。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着那座低矮小瓦房。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住这种小瓦房。当然,既是小山村独家医院,只凭一个单方是不行的,见天有几个这样的病人?多数是感冒发热伤风咳嗽,于是,医生也就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每天看病抓药的人就门庭若市了。不管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瓦片做笔,瓦片做纸,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顺序,不乱不弃。来的都是本村本乡,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插队。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打开右边的门,扶出另外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