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6743771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冀美版(2014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铜工艺之美教案授课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上册 青铜工艺之美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早在石器时代的末期,就已经出现青铜器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课古代青铜艺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是生活中很少见到的,除非到博物馆参观。这一课就是要带同学们感悟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面对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和纹样,学生无疑会感到神秘、好奇。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是了解青铜器主要有哪几种器皿及其功能;二是探索青铜器上独特的纹饰及塑像有何作用和意义;三是探究青铜器在造

2、型方面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奇巧绝妙的融合。这一课从欣赏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青铜器的兴趣。既感悟青铜器的神秘,又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电脑、博物馆等)对古代的青铜艺术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本课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青铜工艺。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青铜美的造型、纹饰和铭文。3、感受我国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对青铜探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

3、点。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具和学具准备: 仿制青铜器(鼎)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珍贵的宝贝,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几个提示,仔细听,这件宝贝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红铜和锡冶炼而成的,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宝贝吧!这就是青铜器。它起源于夏商,一直到汉朝最为盛行。青铜器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的国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铜工艺之美吧!二、欣赏、感悟 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件仿制的青铜器,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真正的青铜器吧!(出示

4、青铜器图片,让学生欣赏。)同学们,看了这些青铜器你们有什么感受?大家的感觉都很真切,确实青铜器被史学家誉为暨彩陶之后的第二个艺术高峰。 三、了解不同类型青铜器及造型、纹饰及文字的特点: (与学生互动讲解)我们看青铜器的造型非常独特,那么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填字游戏吧。我国四字成语很多都和青铜器有关系。人声鼎沸 晨钟暮鼓 金戈铁马鼎:那么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出示后母戊大方鼎图片)就是煮饭和煮肉用的。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以后我们再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都叫它鼎,鼎便于生火,说起鼎不得不说的就是体积最大的后母戊大方鼎,那么它到底有多大呢? 它有多宽?有多重? 我们来算一

5、算。相当于几张桌子?重量呢?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斤。它不仅体型大而且还很重,有1600斤。目前它是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这么大的鼎还是用来煮饭的么?谁来猜一猜?老师告诉大家,在青铜器后期鼎是权力的象征,也就祭祀用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言九鼎。 鼎不仅有四足的还有三足的。接下来我们看(出示曾侯乙编钟图片)它叫曾侯乙编钟,钟是一种乐器,别看他们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它依然能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时放的东方红就是用编钟演奏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视频演奏)怎么样好听吧!接下来看戈是干什么用的?对!它是一种武器。除了煮饭的鼎还有乐器外,是不是还要喝点酒啊?酒器是青铜器里最多的一类

6、,让我们来找一找,大家看像这样的都是用来喝酒用的。酒器到后期呢,跟鼎一样用来祭祀的,就像我们说的九五之尊。接下来看“长信宫灯”它被誉为我国 “中华第一灯”。 它是我们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它的造型独特 形象生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它的视频。(播放长信宫灯介绍视频)那么大家觉得它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灯呢”?我们可以说它既实用又环保,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青铜器的每一件器型都有它独特的样子,真可谓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板书造型多样 实用美观青铜器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它的纹饰.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常见的青铜纹饰,你们认为哪个纹饰最好看?(出示图片)从老师

7、这个鼎的纹饰看一看,找一找,有没有上面的纹饰?那么请同学们上来摸一摸,有凹凸,对大多数的青铜器纹饰都是浮雕效果。这几种常见的纹饰让冰冷青铜器又增加了一份神秘。看这个纹饰像什么?老师告诉大家这是饕餮纹,那么什么是饕餮?让我们看一个关于饕餮的小故事吧!(播放饕餮的故事视频)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饕餮的两大特点。能吃、勇猛。在鼎的纹饰中经常会碰见饕餮纹,早期的鼎是用来煮饭,饕餮能吃代表老百姓丰衣足食,后期的鼎是用来祭祀的,代表勇猛。饕餮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而且就在现代20元的纸币上也有它,我们来找一找它在哪?(出示20元纸币图片放大)青铜器的纹饰不但精美而且还有丰富的内涵。大家看战国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

8、壶展开图,里面记录了很多当时的情景,你们能不能找出来?来谁来到前面指一指?能不能比试一下?原来青铜器还能记录当时人们的生活.通过刚才对纹饰的欣赏,我们可以说青铜器的纹饰华美 内涵丰富。青铜器的第三大特点就是它的文字它是研究青铜器最重要的信息(出示图片)这就是“后母戊”鼎的三个重要文字,最上面是个司字,下面母是个象形文字,像个母亲,左边是个戊。司母戊表现了商王当时思念母亲戊,我们叫了它40年的司,经过考古学的家验证,司其实是后,所以它叫“后母戊鼎”。所以它不是煮饭的而是祭祀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铭文,也叫金文。说到铭文,不得不说上午就是毛公鼎(PPT图片)带有文字的鼎价值更高,文字越多越有价值,毛

9、公鼎是目前记录文字最多的青铜器,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青铜器的文字可以让我们传播文史。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从造型 纹饰 文字三个角度分析了青铜器艺术,也是我们欣赏青铜器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感悟一下青铜之美吧。(出示之前真实的青铜器图片)同学们,在我们河北省博物馆里有很多的青铜器,希望我们同学课下有机会一定去参观一下,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个方面去欣赏青铜器,来感悟青铜器之美。教学反思:青铜工艺之美 这节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在学习这课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还是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音乐、影片来了

10、解我们祖国古代的青铜艺术。青铜器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是生活中很少见的,要让学生在零基础的背景下上好欣赏评述课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直接拿出一件仿制的青铜器实物,让学生和艺术精品直接“对话”,零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接着让学生欣赏真实青铜器图片来激发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探究学习欲望。在授课内容中主要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文字三大特点,让学生思考青铜器三大特点的与众不同,华美的造型与实用性相结合、纹饰的华美和丰富寓意、以及文字传播的价值。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青铜器的方法。重点讲解了长信宫灯、司母戊鼎等较典型的青铜器。教学方法是多样,我采用了讲解、猜谜、

11、视频、欣赏、分析、表演等方法,让冰冷的,厚重的,看上去似乎没有吸引力的“老古董”,走近学生,向学生呈现出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博大精深。本课教学完成比较圆满,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青铜艺术的艺术理解实在让我惊喜不已。本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在语言表述上还不够严谨,有些环节讲的不够细致,没有给学生明确的交代,课堂有点浮在表面,缺少一些总结话语,导致课堂时间只讲了35分钟,学生有些地方没有真正感悟到青铜器的艺术之美。在导入环节自己的语言兴趣度、神秘感差了点,导致学生在课开始的时候情绪还不够高涨,也可是是因为在录播教室比较闷的过,又处于高年级。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努力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力争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