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4370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知识精讲.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初二语文期末复习语文期末复习语文版语文版 【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 二.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现代文的基础知识和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2、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背诵古代诗文,复习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言实词及课文的翻译。 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 一、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覆盖八年级下册教材全册; 诗歌赏析课外的古诗与现代诗 二、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各一篇 课内精读篇目(六、七单元) (强调,要重视醉翁亭记 ) 现代文阅读课外现代文(没有课内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15 分) 议论文阅读(10 分) 三、作文: 话题作文 复习过程 一、基

2、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 dng do zho png hung ji din q 鼎鼎 哀悼悼 丁肇肇中 彷彷 徨徨 枷枷锁 峰巅巅 歧歧视 lio ko y hi d l chu yng 镣镣 铐铐 一隅隅 骇骇人听闻 缔缔造 履履行 戳戳子 义愤填膺膺 pn j fn d kn k y q do n 磐磐石 飓飓风 心急如焚焚 真谛谛 坎坎 坷坷 洋溢溢 祈祈 祷祷 匿匿迹 y s wi g t fi pn shn sng 耶耶 稣稣 巍巍 峨峨 呱呱呱坠地 抽屉屉 心扉扉 蹒蹒 跚跚 悚悚然 ru ln ln l hi zhng nng g g hun 蹂蹂 躏躏 褴褴 褛

3、褛 尸骸骸 狰狰 狞狞 汩汩 蛊蛊惑 惨绝人寰寰 x l lng gu b nu cu p p xio 熙熙攘 勒勒令 聆聆听 寡寡妇 衣钵钵 糯糯米 纯粹粹 琵琵 琶琶 潇潇洒 ru jin mi chn n zh pn sh xn 偌偌大 老茧茧 污蔑蔑 淳淳朴 黯黯然 诚挚挚 牝牝马 倏倏然 殉殉难 zh jin qng ku bn di x 孤注一掷掷 歼歼灭 擎擎着 岿岿然不动 濒濒于 殆殆尽 黑魆魆魆魆 厄厄 g xi xun tn t bn 箍箍桶 喘咻咻咻咻 目 眩眩 忐忐 忑忑不安 两鬓鬓 2、四字词语: 精兵简政 格物致知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袖手旁观 骇人听闻 气壮山河

4、心急如焚 义愤填膺 置之不理 安之若素 摇摇欲坠 大失所望 令人沮丧 震耳欲聋 不言而喻 崇山峻岭 巍峨峰巅 呱呱坠地 幸灾乐祸 居高临下 无动于衷 毛骨悚然 蹂躏践踏 令人发指 生气勃勃 熙熙攘攘 步履蹒跚 痛不欲生 逝者如斯 衣衫褴褛 凶神恶煞 惨绝人寰 举世闻名 忐忑不安 人海茫茫 人事沧桑 记忆犹新 截然不同 高山仰止 不愠不火 如痴如醉 婉转柔美 千古绝唱 鸿篇巨制 灭顶之灾 扣人心弦 疲惫不堪 焦虑不安 惟命是从 犹豫不决 迂腐庸人 显而易见 鸦雀无声 孤注一掷 岿然不动 优柔寡断 蜂拥而上 急不可耐 精疲力竭 气喘咻咻 仓皇逃窜 惊慌失措 轻而易举 头昏目眩 3、解词: 4、解释

5、加粗词语: 1)忐忑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2)头昏目眩目眩眼睛昏花。 3)岿然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4)灭顶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 5)牝牝马雌性的。 6)截然截然不同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7)黯然黯然伤神情绪低落的样子。 8)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9)衣衫褴褛褴褛(衣服)破烂。 10)毛骨悚然毛骨悚然毛,毛发;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样子。 11)令令人发指发指令,使;发指,头发直竖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12)呱呱呱呱坠地婴儿啼哭声。 13)义愤填膺膺胸; 14)一隅隅角落 二、文言文阅读: (一) 桃花源记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 , ( )朝代著名的( ) 。

6、名( ) ,字( ) 。体裁( ) 。 2、重点词语及句子: 1)古今异义: 鲜美鲜艳,美丽; 交通互相通达; 妻子妻子和子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 不足不值得。 2)词类活用: 欲穷穷其林“穷”意思是“走到尽头” ,名词作动词。 渔人甚异异之“异”意思是“认为很奇怪” ,形容词意动。 处处志志之“志”此处意为“做标记” ,名词作动词。 3)通假字: 要要,通“邀邀” ,邀请。 “便要还家” 4)翻译句子: 3、课文内容理解: 1)线索:渔人(武陵人) ,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 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结构:第 1 层(1 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

7、桃花源入口。 第 2 层(23 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以及桃花源内的景象。 第 3 层(4 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4)课文中的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变为开阔光亮。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怡然自得形容和悦而自我得意的样子。 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 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5)主题:课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二) 岳阳楼记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 ,字( ) , ( )朝人。 2、重点词语:

8、1)一词多义: 或“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通“初极狭,才通人” ,通过;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顺利。 旷“则有心旷神怡” ,开朗; “土地平旷” ,宽广。 2)通假字: “百废具具兴” ,具,现在写作“俱” ,全,都。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现在写作“嘱” ,嘱咐。 3)重点注释: 朝晖晖夕阴:日光。 前人之述备备矣:详尽。 横横无际涯:广阔。 气象气象万千:天气景象。 多会会于此:聚集。 去国国怀乡:国都,首都。 把把酒临风:握,拿。 薄薄暮冥冥:迫近。 进进亦忧,退退亦忧:在朝廷为官;在京外为官。 长烟一一空:全。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

9、12)增其旧制制:规模。 (13)横无际涯涯:边。 3、句子翻译: 4、课文内容理解: 1)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 第二段: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 (写景) 第三段:写“迁客骚人” “以己悲”的心情” 。 (写景、抒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 “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抒情、议论)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 ,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0、是什么? 明确:以物喜,以己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 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明确: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明确: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 “迁客骚人” “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明确: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明确: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8)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

11、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 “进” “退”分别照应什么? 明确: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0)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 似的句子。 ) 明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主题: 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 醉翁亭记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 , ( )朝代著名的( ) 家, ( )家。 2、词语解释: 1)词类活用: “名之者

12、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称呼。 “伛偻提携”伛偻,动词用作名词,脊梁弯曲的人。 2)重点词语: 饮少辄辄醉:就。 醉翁之意意不在酒:情趣。 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晦明晦明变化者:有时昏暗,有时明亮。 佳木秀佳木秀而繁阴:佳木,美的树木; 秀,茂盛。 泉香而酒洌洌:水(酒)清。 山肴肴野蔌蔌:肴,荤菜;蔌,蔬菜。 觥觥筹交错:酒杯。 颓然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 树林阴翳阴翳:遮蔽。 (11)太守谓谓谁:是,为。 3、句子翻译: 4、课文内容理解: 1)概括各段的内容。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

13、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的情形,并点出作者名 姓。 2)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1、概括段意; 1)抓段落中心;2)由表及里加以提炼;3)抓文段中的强调点; 2、提炼中心; 1)抓住标题;2)抓开头与结尾;3)抓表达方式中的议论、抒情;4)抓住文章中的 材料; (二)议论文阅读: 1、论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作者针对

14、这个问题的看法。 2)这一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3)注意论点的表述方式。 4)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2、论据: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议论文的结构: 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 四、作文 话题作文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90 分钟) 一、基础及运用(一、基础及运用(20分)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句子。、用行楷书写下面的句子。 (2 分)分)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选择加点字后括号内注音全对的一项(、选择加点字后括号内注音全对的一项( ) (2 分)分) A. 狼藉(j) 汩汩(g) 踌躇(ch) 心弦(xun) B. 忸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