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963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必须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次,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力图改变学生过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

2、础上,使其逐渐学会参与社会决策,形成作为未来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我校七年级学生中的大部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还不强,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对问题的探究习惯,依旧是“师云亦云”,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中能够质疑问难,提出新异观点的学生如凤毛麟角。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一、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参与意识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行为是由意识决定,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首先要培养学生重视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比如在七年级下概

3、率一章的教学中我就根据同学们马上要去徽园游玩设计了一串游戏来引起学生对身边数学的注意。A:在徽园游玩时两班要举行拔河友谊赛,怎么确定双方的场地才对两方公平?B:同学们都希望能尽快划船戏水,大家自觉站成两队,如果其中一队(甲队)用A转盘,另一队(乙队)用B 转盘(A、B 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六个相等的扇形。)。1)甲队一人自由转动转盘A,同时乙队一人自由转动转盘B;2)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几就顺时针走几格,得到一个数字(如,在转盘A中,如果指针指向3,就按顺时针方向走3格,得到数字6);3)如果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那人就可以上船,否则不能上船;4)甲、乙两队再各出一人按上述规

4、则转动转盘,决定此人是否能够上船,依次重复。你希望站在哪队呢?C:如果徽园中心广场铺设的地板砖是黑白相间的(每一块地板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其中黑地板砖300块,白地板砖100块,一个同学蒙着眼睛,可以自由地在这些地板砖上走动,你能估计她更有可能停留在什么颜色的地板砖上?通过发掘这一串身边的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从而为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奠定了良好基础。2、树立参与意识要真正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树立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关怀。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

5、,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对学习毫无兴趣,这并不说明其不会学习,只是缺乏刺激其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是一种活动,学生在其中才是真正的主人。我针对学生在上述设计中暴露出来的不公平性,积极引导他们动手设计:对于问题一,有的学生设计掷硬币;有的学生设计摸球(偶数个,红黄对半);有的学生设计掷汽水瓶盖(不公平,但是也要尊重);有的学生设计抽扑克牌同学们都高声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也有不少学生对别人的设计提出补充和质疑,每个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了教学过程!二、指引参与方向教学目标明确,指引参与方向。其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要

6、实现的学生行为的变化,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指向,它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调控的功能。1、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如何制订,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我认为可以尝试由教师先初订,课后学生总结本节目标,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一个标准,最终由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制订。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也要有一定的层次。2、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处理原则1)针对性:内容紧紧围绕与课程标准有关的问题,引发学习者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进行探讨。比如在概率一章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我就有针对性选择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和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试验的内容。2)生成性:学习内容应该具有迁移价值,有利于参与者在学

7、习新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3)整合性:内容应该与其它学科的内容相配合,互相渗透、相得溢彰;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引入具体的学科实例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具情境化的阐释。4)活动性:教学应该包括很多的活动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新知识,引发学习者的热情和兴趣。三、创设参与条件教学中应该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其中一部分的,就让他们完成那一部分部分。避免把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解。并在他们独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引导同学们之间的议论、交流达到深化,从而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达到学懂弄懂的

8、目的。1、了解学生基础要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先决条件。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好比较好的知识基础,对应具有的能力训练要到位,否则即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或者积极性会受到挫伤,不敢参与,那么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与培养。2、联系生活实际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的观点会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讨的欲望,参与意识就会逐步增强。3、创设问题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

9、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或者使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然后开始辩论。在概率一章教学中我通过设计身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热情,然后引导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允许他们出现问题(不足、缺陷、错误、争议等等)。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教学既需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识。引

10、导学生会提纲挈领,抓重点,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通过操作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从抽象概括出知识点和方法,最终能够把握总体知识网络。5、设置悬念,意犹未尽每节课结尾尽量预留一些与下节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能承上启下,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其预习,以便能更好的参与到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方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为下节课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了铺垫。四、营造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还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

11、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和氛围,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他们同样需要鼓励,鼓励能带来莫大的动力。要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在能力。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鼓励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要居高临下地批判、揭露学生的问题,也不要为他们提供现成的答案。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

12、解决问题,才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赞可夫指出:“当我们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四人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方式,让学生分组学习,分层指导,做为课堂教学导演的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以讨论的方法求得“共生效应”。五、科学地评价,扩大参与面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只是发挥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更应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科学地

13、评价,能够扩大学生参与面。1、评价的多元化学生的兴趣、知识层次、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实行评价的多元化,也是扩大学生参与面的有利因素。评价的多元化促使课堂训练方式的多样化,集知识性、趣味性、协作性、探究性为一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对教师发现学生的智能倾向有帮助,而且对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2、发展性评价对于成绩较薄弱的同学,他们基础不好,不能把要求提得太高,要注重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是觉得他们不能马上提高到和基础好的同学一样的水平就不给予肯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承认、尊重学生的差异,也要照顾个体差异,还要体现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还有很多问题要我们去探讨、研究和解决。我将在各位前辈和同仁的指导、帮助下,更加积极努力在以后的实践中探索和创新。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