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737631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资料讲解(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第 十 八 章,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三节 吸入法 第四节 常用注射给药法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第六节 局部给药,第 一 节 概述,一、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三、给药的护理程序,第 一 节 概述,一、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 角色: 是药疗方案的直接执行者,是安 全用药的监护者。 职责: (一)严格遵守安全用药的原则 (二)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 (三)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五)参与药物管理,职责:,(二)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 (三)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

2、的不良反应,1、促进疗效的措施(药物作用的 两重性: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 1)帮助病人树立对药物治疗的信心,说服其积极配合 治疗 2)根据药物作用的特征,采用适当的非药物措施以 加强疗效 3)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2、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 药物用量、剂型、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联合用药。 (二)机体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年龄与体重、性别 2、病理状态 3、心理、行为因素,三、给药的护理程序 (一)评估 对病人用药的需要和可能的反应进行评 估,并贯穿于给药的全过程中。 (二)拟出护理诊断 有助于制定给药计划 。 (三)计划 包括拟定护理目标和

3、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 (四)实施 实施给药计划。 (五)评价 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对是 否达到给药的预期目标作出客观的评价。,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口服给药是最常采用的给药方法,方便 、经济和相对安全。 药物经胃肠道粘膜吸收而产生疗效。,实施,(一)取药:,1、固体药:用药匙来取,不能直接倒在手上。,2、水 剂: 摇匀 左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 举量杯与视线平 右手持药瓶,瓶签朝 上向掌心 倒药至所需刻度 倒毕 以湿毛巾擦净瓶口 药瓶放回柜中 3、不足1ml时: 用滴管吸取计量(1ml15滴)所需药液。 4、油 剂: 可在药杯中先加入少量冷开水,以免药液 着杯壁影响剂量,防止药液剩

4、余药杯内。,实施,,,(二)配药 1、查对: 服药本,小药卡 2、配药: 先配固体药,再 配水剂,粉剂用 纸包,婴幼儿、 鼻饲应研碎。 3、再查对:全部药物配完 后,根据服药本 的要求核对一遍 ,然后再请另一 位护士核对一遍 保证无误准备发 药。,(三)发药: 1、核对分发 2、帮助自理有 困难的病人 服药 3、发药后的处 理,(四)注意: 1、发药前收集病人有关资料,如:特殊 检查,手术等。 2、发药时病人提出疑问,应虚心听取, 重新核对无误后再服药。 3、按药物的性能,掌握服药中的注意事 项:,1)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用吸水 管,服后漱口。 2)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

5、用,服后不宜喝 水。 3)刺激食欲的健胃药应在饭前服,易于吸收。 4)助消化的或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如(阿司匹林)。 5)磺胺类药物和发汗药服后多喝水,尿少时易析出 结晶,导致肾小管堵塞。 6)服用强心甙药物,发药前须测量脉率及节律, 60次/分暂停。 7)发药后应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按评价的步骤进行,重点评价是否做到了“五个准确”,既: 药物、剂量、方法、时间和病人的准确;是否达到了预期疗效。,第三节 吸入法,吸入法: 是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较小的雾滴,由呼吸道吸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 的 】,1、湿化气道,洁净气道:如痰液粘稠, 气道不畅,气

6、管切开病人。 2、减轻支气管痉挛性收缩,解除痉挛: 如支气管痉挛,喘息病人。 3、减轻和控制呼吸道炎症。,【 药 物 】,1、控制感染,消除炎症: 抗生素,庆 大霉素等。 2、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用靡蛋白 酶,痰易净等。 3、解除痉挛:用氨茶碱,舒喘灵等。,【 方 法 】,1、超声雾化吸入法 2、氧气雾化吸入法,3、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注意 ,1、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2、痰阻塞气管时,可拍背部,必要时吸痰。 3、水的入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肺水肿及水 中毒。 4、检查电晶片及透声膜是否完整,操作轻稳。 5、水槽内水温超过50或水量不足应关机。,第四节 常用注射给药法,一

7、、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二、皮内注射法 三、皮下注射法 四、肌内注射法 五、静脉注射法 六、动脉注射法,概念,注射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 达到全身预防和治疗疾病 目的的给药方法。 常用的注射法: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静脉、动脉注射法。,优点 : 1、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吸 收量也较准确。 2、可用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用药的病 人。如:意识不清,不合作者。 3、疾病或手术影响胃肠道的病人。某些 药受消化液影响不吸收者。,不足: 1、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疼痛及 潜在合并症发生(感染)。 2、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迅速出现,处理难 度加大(注射吸收快)。,一、注射给药的基

8、本知识 (一)注射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5、排除空气 6、检查回血 7、检查合适的进针深度 8、减轻病人的不适与疼痛,(二)注射用物准备 1、用物准备,注射盘等 2、注射器和针头,(三)吸取注射用药液 1、自安瓿中吸药法 2、自密封瓶内吸药法 3、其他剂型的药物抽 吸法: 结晶或粉剂,二、皮内注射法(ID) 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二、皮内注射法(ID), 目的 1、药物过敏试验 2、预防注射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计划 用物准备:注射盘,1ml注射器,4号或 5号针头,所需药液,急救药 品等。

9、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用药史及有无过敏史。 操 作 者: 洗手,戴口罩。, 实施,核对 抽药 选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在前臂掌侧下1/3段,预防在三角肌外侧 ) 70%乙醇局部消毒皮肤 待干 吸药 排气 左手绷紧病人局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给学 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肤内,深度为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放平注射器 左手拇指固定针栓 右手轻轻推注药液0.1ml 皮丘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拔出针头,勿按压,清理用物。, 评价 ,1、进针过深,影响局部反应结果的观察 和判断。 2、按时观察试验结果(20分钟),作 出判断并记录。 3、剂量要准确。,三、皮下注射法(H) 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

10、方法,三、皮下注射法(H), 目的 1、局部供药 如局部麻醉。 2、预防接种注射 各种菌苗,疫苗。 3、不宜经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时 间内发生药效时。, 计划 用物准备: 注射盘 2ml注射器 5或6号针头 药液等 病人准备: 坐位或卧位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大腿前外侧,实施 核对 选部位 皮肤消毒2%碘酊、70%乙醇 待干 吸药 排气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栓(右手)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进针 深度为针梗的2/3到皮下 松开左手 右手固定注射器 左手抽吸无回血后 缓缓推注药液 完毕,干棉球按压针孔处皮肤,迅速拔针 安置好病人 清理用物 。, 评价 1、是否达到

11、了“五个准确”。 2、观察并评价用药疗效与不良反应。 3、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过于 消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角度 可适当减小。 4、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 药物作皮下注射。,四、肌内注射法(IM),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 内的方法,四、肌内注射法(IM), 目的 1、不宜采用口服给药。 2、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 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 射。 3、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物大, 不适于皮下注射。, 计划 用物准备: 注射盘,2ml或5ml注射器,5 或6号针头等 病人准备: 1、选择注射部位:臀大肌, 臀中小肌,股外侧肌 2、体位的准备:卧位(侧、 俯、仰),坐位,3、肌内注射部

12、位的定位方法 臀大肌定位法 :,臀大肌“十字法” 臀大肌“联线法”,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实施 ,病人取合适体位 常规消毒皮肤 排气 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 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呈90迅速刺入2.5cm 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塞 无回血 均匀速度注入药液 完毕 用无菌干棉球按于进针处皮肤,右手迅速拔针 病人取舒适卧位 清理用物。,评价,1、评价是否做到了“五个准确”(物、 剂量、时间、方法、病人)。 2、无回血后,注入药液。 3、观察并评价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多次注射后,局部可能出现硬结, 可采用热水袋或热湿敷处置。 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

13、采用臀大肌注射。,五、静脉注射法(IV),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五、静脉注射法(IV),(一)四肢浅静脉注射 (二)小儿头皮浅静脉注射 (三)股静脉注射,(一)四肢浅静脉注射, 目的 1、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 2、需迅速发挥作用等情况,尤其在 治疗急重症时。 3、诊断性检查,如:肝、肾、胆囊 拍片。, 部位 四肢浅静脉(头静脉,贵静脉,正中静脉) 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大、小隐静脉 计划 用物准备: 注射盘,止血带,药物, 78号针头 病人准备: 坐位,卧位,自远心端到近心 端选血管(保护作用)。, 实施 ,吸药 排气 选静脉 消毒皮肤 穿刺上方6cm处扎止血带 病人握拳 再次消毒皮肤 待

14、干 左手拇指紧绷静脉下方 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呈20角 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平稳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 再顺静脉推进少许 松止血带、松拳 一手固定针头,一手缓缓推药 完毕 干棉球按压穿刺处 右手迅速拔针 再按压穿刺点片刻,止局部血 清理用物。, 评价 ,1、评价是否做到了“五个准确”。 2、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控 制速度,如:硫酸镁、洋地黄类强心药物, 注射速度要慢且均匀。 3、在注射过程中病人主诉疼痛或局部隆起,回 抽不见回血,表明针头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 管壁,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部位。 4、观察有无药物外渗,尤其是刺激性药物,会 导致局部严重反应及至组织坏死。故可先推注少量生理盐水,无异常后再换药液注射。,(二)小儿头皮浅静脉注射, 目的 方便患儿肢体活动及护理 部位 额上静脉,颞浅静脉,眶上静 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 鉴别 ,特 征 头皮静脉 头皮动脉 颜色 微蓝淡 红色或与皮肤同色 搏动 无 有 管壁薄 易压瘪厚 不易压瘪 血流方向 多向心 多离心 血液颜色 暗红 鲜红 注药阻力 小 阻力大 局部血管树枝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