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7529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版)同步跟踪训练(3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某国四地(四地相互之间大体等距离分布)某种重要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A BC D2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 BC D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直接得出答案。第2题,该国地资源最丰富而需求量最小,最有可能把部分资源调往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地。答案:1.D2.B读图,完成34题。3图示线路的名称是()A北煤南运 B西气东输C川气东送 D西电东送

2、4建设该线路的原因是()西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东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 BC D解析:第3题,图中工程的起点位于四川盆地,终点在上海,联系我国资源调配的具体情况可知其应为川气东送工程。第4题,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能源尤其是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的需求量大。答案:3.C4.D读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回答56题。5西气东输二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C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D改善陕甘宁地区的环境6下列对我国具备的修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条件

3、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和预计探明储量已达到国际惯例标准B我国东西方向的铁路建设已能满足西气东输的需要C我国西部地区油气工业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能为油气勘探、开发、输送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D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密度大,具有利用天然气的广阔市场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西气东输二线路的中段折向北的地区为陕甘宁气区,此区天然气丰富。第6题,铁路建设与修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无直接联系。答案:5.C6.B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78题。7下列有关电力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北线输出地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南线输出的主要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

4、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A BC D8下列有关电力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输入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优良的海港输入地区能源不足,但发展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配套较好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A BC D解析:第7题,水电最为丰富的是中线通道;南线输出地区位于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西电东送的北线既有水电,也有火电;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普遍能源紧张。第8题,东部能源输入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但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普遍不足。答案:7.D8.C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

5、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A BC D10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如果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加大解析:第9题,本题体现了考纲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引水线的设计要求之一是要短,比适合,另一方面,引水要能自流最好,引水线从等高线上看是从低处到高处,不符合条件。第10题,本题考查了水资源利用的有关内容。由于是从乙河引水,和甲河无关,A、B项排除,过度用水会使乙河下游水量变小,下游河段净化能力下降,流量季节变化则和河流补给有关。答案:9.D10.C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

6、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112题。1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12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解析:第11题,川、渝地区地势崎岖,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第12题,变调水为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调节黄河下

7、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答案:11.D12.A二、综合题(共40分)13中俄原油管道俄境内段于2010年8月29日正式开通。俄罗斯总理普京当天在斯科沃罗季诺镇出席了这一段管线的开通仪式。结合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简述管道运输的优势。(8分)(2)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主要靠_运输。(2分)(3)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2分)()A东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C北冰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4)从长远和全球的角度来看,所谓“能源问题”,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简述应该如何保护我国的能源安全。(8分)解析:第(1)题,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

8、,管道运输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同时运行成本也低。第(2)题,由于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远离远东太平洋沿岸的海港,因此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主要依靠铁路运输。第(3)题,西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集中分布区。第(4)题,要确保能源安全,眼光不能仅仅放在国内,最终要实现能源多样化、多元化。答案:(1)管道运输损耗少、运费低、占地少、污染低;运输量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2)铁路(3)B(4)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多元化;制定我国的石油战略,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

9、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1:2010年8月31日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介绍说,经过三年的建设,川气东送工程全国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化进行。川气东送工程管道总长2170公里,自西向东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个省市。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人民币,每年的输气能力达120亿立方米。材料2: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_、_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_。(6分)(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10、2分)()运量大、连续性强建设周期短、费用低安全可靠损耗小A BC D(3)除跨区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6分)(4)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6分)解析:本题以川气东送工程为背景,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为东西走向,自西向东经过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与陇海线平行。第(2)题,管道运输的特点为货物运输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但需铺设专门管道,周期长、设备投资大。第(3)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解决措施要从开源、节流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来考虑。第(4)题,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能协调东西部天然气的供求关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答案:(1)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陇海线(2)C(3)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等。(4)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骨干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