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4808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苏教版【会员独享】.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海县正学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高二化学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Zn:65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原料来源广 易燃烧、热值高 储存方便 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 (B) (C) (D)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

2、中和反应C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3、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 ) A氯化钠溶于水中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s) C干冰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4、在2A+B =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1 Bv(B)=0.3 mol(Ls)-1Cv(C)=0.8 mol(Ls)-1 Dv(D)=1 mol(Ls)-15、哈伯因发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

3、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D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6、对于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电极变化是 ( ) 锌片溶解了325g 锌片增重325g 铜片上析出了1g H2 铜片上析出1molH2A. B. C D. 7、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

4、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8、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3.5。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则在其腐蚀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 A.Fe2e-Fe2+ B.2H2OO24e-4OH- C.2H+2e-H2 D.4OH-4e-2H2OO29、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4Fe(OH)2+2H2O+O24Fe(OH)3 B、2Fe+2H2O+O22Fe(OH)C、2H2O+O2+4eOH D、Fe3eFe3+10、5.6g铁粉投入到足量的100mL 2mol/L的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

5、解,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A、v(Fe) = 0.5 mol/(Lmin) B、v(H2SO4)= 1 mol/(Lmin)C、v(H2) = 0.5 mol/(Lmin) D、v(FeSO4)= 0.5 mol/(Lmin)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B. 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D.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12、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

6、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C2H2(g)5O2(g)4CO2(g)2H2O(l) H2b kJ / molB. C2H2(g)5/2O2(g)2CO2(g)H2O(l) H2b kJ / molC. 2C2H2(g)5O2(g)4CO2(g)2H2O(l) H4b kJ / molD. 2C2H2(g)5O2(g)4CO2(g)2H2O(l) Hb kJ / mol13、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电镀方案中正确的是 ( )A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Fe2+B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Zn2+C锌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

7、液中含Fe3+D锌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Zn2+1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1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保持不变的是 ( )AH2SO4 BNaOH CNa2SO4 DNaCl15、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 加入适量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16、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单位时问内生成n mo1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8、的同时生成2n mol NO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17、某反应:A B + C 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H、S的判断正确的是( )A、H0、S0 B、H0、S0 C、H0、S0 D、H、S018、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

9、b、a、c Db、a、d、c 19对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B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C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 2eH2DFe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4OH 4e2H2O O220能够使反应Cu+2H2O=Cu(OH)2+H2发生的是( )A铜片作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作原电池的正极,氯化钠作电解质溶液B铜锌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C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钠水溶液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铜水溶液21已知:CH3CH2CH2CH3 (g)6.5O2(g)4CO2(g)5H2O(l);DH =2878 kJ(CH3)2CHCH3(g)6.5

10、O2(g)4CO2(g)5H2O(l);DH =2869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22、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mL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g (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 ) A410-3mol/L B210-3 mol/L C110-3 mol/L D110-7 mol/L23、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

11、极通过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C2H618OH14e2CO3212H2O,7H2OO214e1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通乙烷的电极为正极B参加反应的O2与C2H6的物质的量比为7:2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D电解质溶液中,CO32向正极移动24、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 OH- = NiOOH + H2O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25、用铂电极电解100mL HNO3 与 AgNO3 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 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