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6734210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系统疾病 (2)ppt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王 绪 洲 教 授 山东大学 医学院 病理学教研室,本章内容,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高血压病 风湿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瓣膜病 心肌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一 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多见中老年人。 AS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性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伴有坏死和钙化等,致血管失去弹性,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并引起心脑等器官的继发性病变。,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

2、1 高脂血症 2 高血压 3 吸烟 4 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 5 遗传因素 6 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等,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血浆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的异常增高。 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AS的发病呈正相关。,LDL,氧化LDL(ox-LDL),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促进粥样斑块形成。,ox-LDL是最重要的致粥样硬化因子,是损伤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因子。,高脂血症与AS的发生,HDL的作用,(1)抗氧化作用,防止LDL的氧化。 (2)抑制LDL与内皮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减少其摄取。 (

3、3)清除动脉壁的胆固醇,防止AS的发生。,AS发生,脂蛋白渗入内膜,同时单核细胞粘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粘附、SMC迁入内膜,内膜通透性增加,2、高血压(Hypertension):,血压升高,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血管壁的损伤和功能障碍,3、吸 烟:,吸 烟,4 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血中甘油三脂、VLDL增高,HDL降低。 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动脉壁平滑肌增生。,5、遗传因素:,LDL受体基因突变,血LDL增高,年龄小可发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2)性别:女性绝经前,HDL水平高于男 性,LDL水平低于男性,AS 发病低。绝经后无此差别。,6、其 它:,(1)年龄:

4、AS随年龄增加而增高。,(3)肥胖:肥胖间接促进AS。,(二)发病机制 1 脂质的作用 2 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3 单核吞噬细胞的作用 4 平滑肌增殖的作用,三、病理变化,(一)、好发部位,(二)、基本病变,1、脂纹,2、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4、复合病变,(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钙化,(5)血管管腔狭窄,(6)动脉瘤形成,(一)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大、中动脉,最好发于腹主动脉,其次冠状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等。 动脉的分叉、分支开口、血管弯曲凸面为好发区,其血液冲击力最重。,(二)基本病变,1、脂纹(Fatty streak):为早期病变。 -肉眼:在动脉后

5、壁,分支开口处、见呈黄色(由于脂质沉积)、不隆起或微隆起的针头大小的斑点或宽约12mm、长数不一的条纹,其与长轴平行。 镜下:病灶内膜内有大量吞噬脂质,胞浆呈空泡状的泡沫细胞(FC)聚集。,泡沫细胞有两种来源即源于由血液内迁入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内膜及中膜增生的平滑肌细胞(SMC),但在光镜下一般HE染色不能分辨。,2、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肉眼:隆起于内膜表面的浅黄、灰黄色或瓷白色、不规则的斑块。 -镜下:典型病变有3个区组成 纤维帽 主要为胶原纤维 脂质区 FC和细胞外脂质 基底部 增生的SMC、结缔组织和炎细胞,纤维斑块,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6、plaque)或称粥瘤(atheroma),-肉眼:内膜面见明显隆起的黄色斑块。 -镜下:玻璃样变的纤维帽,大量坏死的无定形物质,其中见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底部周围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淋巴细胞。病灶处中膜平滑肌受压萎缩。外膜可见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粥样斑块,粥样斑块,4、复合病变,(1)斑块内出血:,斑块内血管破裂;,血管内血液进入斑块内。,(2)斑块破裂:,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可引起:,栓塞:粥样物形成胆固醇栓子,引起栓塞。,溃疡形成:斑块破裂后,局部粥瘤性溃疡形成。,(3)血栓形成:破裂的斑块下胶原暴露,促进血栓形成。 (4)钙化:纤维帽或粥样病灶内有钙盐沉着,使管壁变硬

7、、变脆。,斑块钙化,(6)动脉瘤形成:斑块底部中膜萎缩、弹性降低、弹性降低,在血压作用下,管壁局部扩张,形成动脉瘤。其破裂可致大出血。,四 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脑动脉粥样硬化 3 肾动脉粥样硬化 4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病变:,组织缺血,脑萎缩、脑梗死,管腔狭窄、闭塞,AS,小动脉瘤,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侧端 叶间动脉、弓形动脉,病变:,肾缺血,间质纤维化,颗粒性固缩肾,斑块,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下肢动脉。 -间歇性跛行。 -足部干性坏疽。,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8、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1 发病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心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 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右心室。 左(冠状动脉)旋支:左心室后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 分级:按管腔狭窄程度可分为4级 ,25 ,26-50, ,51-75, ,76,二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1 概念: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由于以冠状动脉粥样硬

9、化为多,因此习惯上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2 原因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心肌耗氧量剧增,3 临床病理联系, 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放射痛(左上肢),持续几分钟,休息或药物可缓解。,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性坏死,是绝 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其供血区 域或持续性缺血而致。 表现: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左心室侧壁(15-20),左心室前壁

10、、心尖、室间隔前2/3(占40-50%),右冠状动脉,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30-40),左冠状动脉旋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好发部位,类 型,a、心内膜下心肌梗死:,b、透壁性或区域性心肌梗死:,合并症及后果,g、心功能不全:,a、心脏破裂:,b、室壁瘤:,c、附壁血栓形成:,d、心源性休克:,e、急性心包炎,f、心率失常:,心梗的类型和并发症,病 变:梗死灶呈多发性、小灶性,不规则 分布,贫血性。,a、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部 位:心室壁心腔侧1/3,可累及肉柱、乳 头肌,甚至整个心内膜下心肌(环 状梗死)。,b、透壁性或区域性心肌梗死:,部 位:累及心壁2/3或全层,病 变:贫

11、血性梗死。,类型,并发症,b、室壁瘤:占1030%。,部 位 :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c、附壁血栓:,部 位:左室壁。,病 变:梗死致心内膜粗糙或 室壁瘤的局部旋涡形 成 血栓形成。,d、心源性休克:梗死灶40% 心肌收缩力 减弱 心输出量下降 心 源性休克 死亡。,第三节 高血压病 hypertension,一 概念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 类型和病理变化,一 概念,高血压:成人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现症病人5000万,每年新发病120万人),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特发

12、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1、良性高血压,2、恶性高血压,分类,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 1、遗传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75%的患者有遗传素质。 -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的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 -,2 膳食因素 膳食中的电解质:高钠的摄入,而同时钙、钾摄入少。 3 职业和社会心里应激因素 社会心理应激可改变体内激素平衡。 4 其他因素 肥胖、吸烟、年龄增长、缺乏体力劳动等。,(二)发病机制,遗传影响,环境因素,摄盐,利Na+自稳,大脑高级中枢失调,平滑肌信号缺陷,血管收缩因子性生长因子,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外

13、周阻力,血容量,心输出量,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反应性,高血压,血管收缩,(三)类型和病理变化,1 良性高血压 (benign hypertension) 又称缓进型高血压,占95%,病程长,进展慢,可达数十年。早期多无症状,偶然发现。开始为细、小动脉痉挛、血压波动,继后心血管出现病变,血压持续升高,晚期则可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良性高血压病理变化,(1)功能紊乱期,(2)动脉病变期,(3)内脏病变期,.细动脉玻璃样变,.细动脉硬化,.大动脉硬化,.心脏,.肾脏病变,.脑,.视网膜,(1)功能紊乱期 :早期阶段 基本病变: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 血压升高

14、,休息后可缓解,血压可恢复。无心、肾、脑、眼底等器质性病变。,(2)动脉病变期 细动脉硬化: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为特征性病变。 细动脉:指直径1mm以下的中膜仅有12层平滑肌的动脉(分布广,腹腔器官、肾入球动脉、脾小体中央动脉,视网膜动脉等) 镜下:内皮细胞下与中膜之间呈均质红染的玻离样变。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小。,细动脉壁玻离样变,肌型小动脉硬化 部位:肾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及脑的小动脉。 表现:内膜血浆蛋白渗入,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生。,大动脉硬化 部位:主动脉及其分支。 病变: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并 发动脉粥样硬化。,镜下:心肌纤

15、维肥大:心肌细胞肥大,变粗,变长,核大,(3).内脏病变期:,心脏 高血压性心脏病。,肉眼:心脏重量增加,左心室明显肥大。,代偿期-向心性肥大:室壁肥厚,心腔不扩张。,失代偿期-离心性肥大:室壁肥厚,心腔扩张,肉眼:肾体积小,变硬,表面弥漫性颗粒,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肾脏病变-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镜下:血管病变及萎缩的肾单位及代偿增大的肾单位。,肾脏病变-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脑内细、小动脉病变,临床引起不同程度高血压脑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等症状;严重者出现高血压危象 意识模糊、剧烈头疼、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及癫痫发作等。,. 脑:高血压脑病、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软化,高血压脑病:,a.脑软化:脑动脉病变引起其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的结果,多见于壳核,丘脑、脑桥、小脑、及大脑等部位,出现多数微梗死灶(软化灶),脑动脉病变:血管硬化、严重者发生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并发血栓及微动脉瘤,在此基础上引起:,镜下:该区脑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灶内可见细胞碎片,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b.脑出血:又称脑卒中,严重致命的并发症。 部位:常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因该区供应的血管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成直角分出。其次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等部位。,表现:脑组织内大出血,出血区脑组织破坏,病灶内为坏死组织及凝血块。,内囊出血: 肢体偏瘫,感觉丧失; 侧脑室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