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331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研析教案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岳麓版选修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考 纲1.明治维新。2.戊戌变法。课 标1.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2.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明治维新1背景(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政治: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经济:幕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2、。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2)幕府高压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3)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2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3内容(1)政治上破旧立新: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2)经济上殖产兴业: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3、将大批国营工厂出售给民间大资本家,推动民间企业兴起。(3)文化上文明开化:开办学校,确立“国民皆学”的方针,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派遣人员出国留学;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生活习俗西方化。4评价(1)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二、戊戌变法1变法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2变法过程(1)

4、开始: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发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中外纪闻与时务报。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和保国会。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3)高潮:百日维新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内容颁布新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制: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颁布新法: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改革旧制: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颁布新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旧制:改革科举

5、制度,废除八股颁布新法: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团改革旧制:裁汰旧军作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防力量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局限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4)结果3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和历史教训(1)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力量对比悬殊。具体原因(2)历史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3)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

6、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明治维新主题1明治维新的背景史料一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新兴商人集团出现,政治地位提高,成为改革的推动力量。史料二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 中下级武士地位下降,后成为倒幕主力。史料三德川幕府后期农民起义统计表 由史料可看出农民生活困苦,起义不断,幕府统治危机严重。史料四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处港口。美国可在下

7、田设立领事馆。今后日本给予他国的一切权益无条件地适用于美国。摘自日美亲善条约 史料反映出美国打开了日本门户,欧美列强势力渗入,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主题2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有选择、有侧重的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2)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3)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人才。(4)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武士道精神(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地位。(5)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史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

8、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内容涉及工业、市政、交通、军事、文教各方面,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全面性、有选择性、主动性、与国情相结合吸收工业革命的成果等特点。史料二“文明开化”图一银座景象图二吃西餐 图三剪发图四穿西服的政府官员 史料反映出社会习俗变革全面彻底,西方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主题3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

9、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渗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主题1百日维新的背景(1)图示(2)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目的及根源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目的: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主

10、题2百日维新的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7)从推行上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主题3从多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1)从背景和目的上看

11、: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展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其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运动是爱国、进步的。(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3)从影响上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如主张男子剪

12、辫子、妇女不缠足)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综合比较主题1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1)相同点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形式、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不同点原因不同: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日本是在内外交困,尤其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掀起倒幕运动并取得胜利后才进行改革的。内容不同: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是在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学习西方,在国内进行改革。意义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具

13、有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这一特征;而俄国1861年改革则没有这一特征。主题2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1)国际环境:日本: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2)国内环境: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3)思想文化:日本

14、: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4)领导力量: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弱小。(5)改革途径: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6)改革措施: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

15、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嘉永年间(1848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