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3299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单元检测2 新人教版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一轮必修三第四章单元检测2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以下2题。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A B C D2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A石油开采 B桉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3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4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商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

2、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誉,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完成2122题。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电西部的草业一畜牧业一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一模式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B加大了西部草区的负担,有利于生态保护 C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商品率降低,削弱商品粮基地的地位 D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

3、确的是 ( ) 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以下2题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8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4、 )城镇梳理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逆城市化现象凸现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 B。 C。 D。9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是以图,回答15-16题制糖业、罐头食品业服装、印染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有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自己密集型转变C对环境的影响精力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完全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10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人,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

5、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11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1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13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 B C D14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

6、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15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1 (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B地势较高,受地形抬升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16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机械化水平高 读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回答以

7、下2题。 17A、B、C表示7-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B、C是(双选) ( ) A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 B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C B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 DC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 18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通用标准还存在的差距是(双选) ( ) A农业就业人数比重远高于国际标准 B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 C城镇人口所古比重远低于国际标准 D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约为国际标准的一半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利用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倡导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据此回答1617题。19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

8、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20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喻 读图完成1315题。 21-图示区域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 ) A平原起伏较大 B高温多雨 C人口密度较大 D复种指数高22增存在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 A天然林减少 B。土地盐碱化 C洪涝灾害 D沙尘暴23下列属于该地区优势农产品的是 ( ) 水稻 小麦 大豆 棉花 A B C D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9、读下图,回答78题。 24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2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B C D 二、填空题26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二,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

10、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闻名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7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4)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 ( )A苏南、苏

11、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B苏南地区应火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区域开发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B2D3A4D 5A6A7A8C9A 10B11C12A13D14B15B16C 17AB 18AC 19C20A21C22A23A 24D25A二、填空题26(1)珠江三角洲地区属驱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珠江水系水网密布,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2)地理上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多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12、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领海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27(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3)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答出三点即可)(4)ACD- 10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