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080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秋声赋一体化预习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把握文言知识点。 2、文初步感知课文,理解作者摹写秋声的方法。 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相关知识补充 1、走近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文题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

2、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 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1)砭人肌骨()(2)丰草绿缛()(3)渥然丹者为槁木()(4)黟然黑者为星星()(5)念谁为之戕贼()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草拂之而色变:(2)物过盛而当杀:(3)如助予之

3、叹息:(4)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5)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6)乃其一气之余烈:2、通假字:3、古今异义: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古义: 今义: 其容清明 古义: 今义: 黟然黑者为星星 古义: 今义: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课堂教学案 班级: 姓名: 秋声赋一、自主学习1:本文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之状的?请找出这些语句 二、师生合作探究3: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面对着萧条肃杀的秋景,作者有何感叹?5:清人吴楚材在选编古文观止时

4、对秋声赋的评价是“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行色宛然,变态百出”。请说说欧阳修是如何把秋声写得“行色宛然,变态百出”的。 当堂训练案 班级: 姓名: 秋声赋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

5、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B.烟霏云敛霏:很盛的样子。C.丰草绿缛而争茂缛:繁茂。D.物既老而悲伤悲伤:伤心。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乃其一气之余烈B.此秋声也故其为声也C.其色惨淡其气栗冽D.常以肃杀而为心夷则为七月之律3.请找出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4.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课后巩固案 班级: 姓名: 阅读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6、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

7、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逝:往。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C.方其破荆州方:当。D.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7.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四、布置作业 1、识记字音、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成语积累 3、赢在课堂P59-60 111 答案预习案1:(1)bin(2)r(3)w(4)y(5)qing2(1)触,掠过。(2)衰败。(3)协助、附和。(4)时令,季节。(5)奔走袭击敌人。(6)余威。3、古今异义:见赢在课堂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析:正确理解文句,学习并掌握翻译技巧,同时注意增加文句的优美气韵。特别重视“为、感、劳、摇”等词的用法。参考答案: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

9、落之时。人是一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使他的心感慨,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使他的身体劳累;费心劳神,必然会使其精力损耗。教学案1.本文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有哪些?解析:从题目上看,本文便是描写“秋天的声响”的。从课文第一段中可以找到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答案: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从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之状的?请找出这些语句。解析:细读课文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秋之状的。参考答案:作者是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来写秋之状的。其描

10、写的语句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3、4见赢在课堂5.清人吴楚材在选编古文观止时对秋声赋的评价是“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行色宛然,变态百出”。请说说欧阳修是如何把秋声写得“行色宛然,变态百出”的。解析:仔细阅读第一段,看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秋声。参考答案:作者运用了不少表明时间的词,不同的时间,秋天传出的声音也不同,因此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秋声变化的过程。作者还用了大量的比喻,把秋声比作不同的事物,写出了秋声的变化和丰富多彩。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

11、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B.烟霏云敛霏:很盛的样子。C.丰草绿缛而争茂缛:繁茂。D.物既老而悲伤悲伤:伤心。解析:D项中的“悲伤”意思是为受损害而悲愁。答案:D2.下列句

12、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悚然而听之乃其一气之余烈B.此秋声也故其为声也C.其色惨淡其气栗冽D.常以肃杀而为心夷则为七月之律解析:A项,第一个为代词,代秋声;第二个为结构助词,的。B项,第一个表判断;第二个是句末语气助词。D项,第一个是动词,作为;第二个相当于判断词,是。C项,两个“其”均为代词,代秋声。答案:C3.请找出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答案: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有:(1)噫嘻悲哉!此秋声也。(2)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4.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答案:(1)这是秋天的声音。它

13、是怎样发出来的?(2)秋天衰败零落的原因,是秋风的余威(造成)的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逝:往。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