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人教版第四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27826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人教版第四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谈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人教版第四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语文课导入的艺术摘 要导入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往往会收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设计导入语时游刃有余,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词开门见山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设置悬念 关注生活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确,一个好的导入往往会收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设计导入语时游刃有余,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一、开门

2、见山法 教师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能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讲授拿来主义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从而使得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我这样的导入:所谓空中楼阁,就是美好的但又不现实的东西,正如世外桃源,海市蜃楼一样美丽而虚幻。但是李乐薇却用它来冠名自己的小屋。用意何在?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其他如阿房官赋过秦论就可用秦汉的有关历史知识导入,勾践灭吴就可用春秋吴越争霸的相关历史导入,游褒禅山记种树郭橐驼传师说等可用文体知识直接导入。 赞科夫说过:“对课文的第一次阅读或者客体的第一次知觉,对于记忆保持的

3、牢固性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在导语里直接触及课文重点,这符合记忆规律。二、温故知新法 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设计这类导语,一般多用于知识短文的学习以及相关课文的教学。在学习致橡树时,有一位优秀教师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树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了以旧带新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三、创设情境法1、用音乐导入托尔斯

4、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适宜的音乐导入新课,对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大有裨益。伴着渔舟唱晚的美妙旋律,我翻开了古代诗词鉴赏的扉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腾格尔的一首天堂,使学生的思绪早已飞向那辽阔的大草原,内蒙访古也就此开始。学习长亭送别,我播放了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远。“动人心魄的旋律,诉说了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同样,在我国古代戏曲里也有着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西厢记就是一朵在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开放的爱情奇葩。故事的主人公相府小姐崔莺莺和贫寒书生张珙虽然没有遭遇北冰洋冰山所带来的死别,却也感受了与死别同样痛彻心骨的生离,本文就是崔莺莺不得不与

5、自己深爱的人分别时所抒发的浓浓的离愁别恨。”学习鸿门宴,我让学生先听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进而提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让我们来看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的。”音乐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感,激活我们的思维。课堂教学中,善用音乐等于多了一种吸引、打动、说服学生的语言。2、用诗词名句导入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美是让人咀嚼不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诗词名句作导语,在含英咀华中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

6、,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健康的发展。如学习失街亭时,以杜甫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导入;学习勾践灭吴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导入;学习促织以郭沫若题联“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导入;学习谏太宗十思疏以唐太宗的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导入。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可引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首先渲染一种意境秋的悲凉,人的离愁。而后继续导

7、入:在很多作品中,常常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借“秋景”来抒情的散文故都的秋,请同学们好好体味一下本文中有关秋景的描绘。如此导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清楚地知道了文章学习的重点。此外,还可以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病梅馆记的学习,以饮酒一诗导入归去来兮辞,等等。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也是诗词名句导入的基本条件。3、再现画面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文中的画面。因为画面有着语言不能企及的形象效果,它对人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屏幕上:朦胧的月色,幽静的荷塘,

8、伴着略带忧伤的音乐,情不自禁地,学生已随着你的范读、讲解走到了月色下,荷塘边感受着作者那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四、设置悬念法 学习卫风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可这样设问:女主人公温柔善良、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们究竟因何被休呢?学习祝福时可设问:本文写的是20年代的旧中国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的故事,有人说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你能从文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吗?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有了深入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可这样导入: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炼字的经典事例。的确,一字之差,却能使作品的境界有

9、天壤之别。如齐己早梅中的颔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为何不说“数枝开”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明明是一枝梅,为什么作者偏偏说是一枝“春”呢?学了咬文嚼字,相信我们对字词的推敲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讲药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句子:药。药?药!要求学生自读这篇课文,然后解释这三个独词句的含义。 充满悬念的导语,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五、关注生活法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作品巧妙嫁接,可以既让学生看到作品的现实意义,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是现实的升华。如学习胡同文化时,可用电视剧

10、大宅门的主题曲导入:“蓦然一声笑,推开两扇门”,生活在皇城根儿的白景琦用他的笑声推开了两扇民族大门,在这两扇大门之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京都文化,从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总之,导入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依据自己教学的实际,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应当力求省时,但不能流于形式。 现阶段,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作为人文性很强的语文课堂,更不能忽视教学第一环节的人文渗透。用新颖的导入语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从而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即用人文精神感召学生,这样,你的整个课堂从一开始就会亮起来、动起来!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