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2438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优化训练基础巩固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 B C D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 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4.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

2、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5.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6.右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识B.重农精神C.娱乐意识D.尚武精神强化提高7.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8.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9

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10.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实行二十等爵制 实行连坐法 废除世卿世禄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A. B. C. D. 课外延伸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

4、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

5、的社会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君书更法材料二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又指什么?(2)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高考链接13.(1999年全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

6、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4.(2004年广东)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D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以便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胜。2.A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内容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据此分析应排除。3.C A、B、D三项叙述正确,符合提干“不正确”之意的是C项,因为秦国早在春秋时就设县。4.D “燔诗书而明法令”主要目的是为

7、依法治国制造思想舆论和环境。主要是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而建立的。因此实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5.B A、B、C、D四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目的”之意的是因为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国政府的户赋收入。故选B项。6.D 根据铜镜的图案内容,可以说明当时秦人形成了尚武精神。强化提高7.C 商鞅认为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他提倡的是法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8.B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最明显,最直接的方面去分析,应是B项“奖励军功”,原来为世卿世禄制,变法后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9.A 本题主要考查对

8、商鞅变法意义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10.B 选项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进而可排除含有的A、C、D三项。课外延伸11.【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设置三个问题。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懂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及题后的设问综合作答。注意:答案组织要语句流畅,言简意赅。【答案】(1)法家思想。秦孝公的支持,商鞅赏罚分明,公正无私。(2)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12.【解析】再阅读理解材料的

9、基础上联系相关史实分析说明问题。第(1)问较为简单,不仅要知道所谓的本和末的含义,还要理解商鞅为什么会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第(2)问要结合商鞅变法的目的加以考虑。【答案】(1)“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2)“倾临国而雄诸侯”。高考链接13.A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它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社会生产力,是秦国实力增强的重要原因,B、C、D三项是当时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14.【解析】本题注意准确再现史实说明和分析历史问题。要做好本题除了记住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外,还应该理解每项措施有什么具体影响,不要凭空想象,要结合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加以理解。【答案】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吏治理。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