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6719041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 昆虫备忘录 文 本 分 析 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作者通 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特点,激发学 生对大自然中昆虫的探究欲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课和以往学习的 课文不同,在一个大题目下有四个小篇章,每个小标题旁边画有相对应的 小昆虫,图文结合,既直观显示“备忘录”的特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昆虫的外形特点。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本课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试着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等明确提示了本课的学习 方法与要求,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梳理课文内容的能力。为 达成以

2、上教学目标,结合略读课文的学习特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 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 读中悟情,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 性,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 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教 学 目 标 1. 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 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 学 重 点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 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并简单总结该昆虫的特 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 学 难 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将 昆虫的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 活

3、泼生动的语言,并试着运用到自 己的备忘录中。 课 时 安 排 1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昆虫。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昆虫,有些小昆虫能够与 人类和平共处,甚至互惠互利,有些则时不时“入侵”人类领地,给我们的日常 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同学们,你们熟悉的昆虫有哪些?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学 生自由交流。) 2. 出示课文插图(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过渡:这些昆虫大家都认识吗?见没见过?看到它们,你有什么感觉?你为 何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

4、种昆虫。)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昆 虫都有一定的了解, 不过,昆虫世界多姿多彩, 一定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作家汪曾祺写的昆虫备忘录,看看这些昆虫身上还 藏着怎样的秘密。 3.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备忘录是什么?这里面记录了哪些昆虫?昆虫备忘录怎么做?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介绍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 入钻研。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 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

5、的心态, 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 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2. 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风格,并圈出生字新词。 3. 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备忘录 l 凡 f n 是距 j 离款 kun 式绸 chu 缎 膜 m 翅瞎 xi 点益 y 虫大 约 yu 蚂 m 蚱黑 斑 bn 多音字: m 蚂蚱 蚂 m 蚂蟥蚂蚁 m 蚂螂 形近字示例: 膜(薄膜)模(模型)摸(触摸)漠(沙漠)馍(馍馍) 斑(斑点)班(班级)绸(丝绸)稠(稠密) 4. 快速默读课文,粗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填空: 课文用生动有趣的

6、笔调向我们介绍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 蚂蚱的外形、习性、生活等,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5. 课文分成了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 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昆虫的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 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昆虫说一说:你发现了这种昆虫的哪 些“秘密”?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 集体汇报,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昆虫的名字、外形习性、 活动等方面进行 交流。 预设: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其中一种昆虫,其他几种昆虫主要通过同桌合作 的方式

7、完成学习。 4. 交流“复眼”部分。 (1)你觉得昆虫的复眼怎么样?从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 根据课文内容, 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好 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3)出示昆虫的复眼图片,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 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 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出现过。复眼通常在昆虫 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 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 卵圆形或肾形, 其中的小眼面 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 辨颜色。 (4)谁来说说很多个小眼睛合成的复眼对昆虫的作用?(凡

8、是有复眼的昆 虫,视觉都很灵敏。) (5)文中提到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 小结: 作者是怎么介绍昆虫的复眼的?(先写了复眼是什么,怎么看东西; 然后写了复眼对昆虫的作用以及哪些昆虫有复眼;最后想象了人有复眼会是什么 样子的。) 5. 交流“花大姐”部分。 (1)“花大姐”这个名字真有趣。它指的是哪种昆虫?(瓢虫。)在北京 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 而且有美丽的斑点,所以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长什么样子?找一找相关的句子。(黑绸衬裙膜翅;朱红的、 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 (3)出示图片,补充介绍关于膜翅

9、、硬翅、小圆点的知识。 膜翅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 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 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除了名字、外形,作者还写了瓢虫的什么? 动作: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 硬翅,严丝合缝。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 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款款地 落下来”“折好”“收拢”写出了瓢虫停歇时的优雅姿态。) 分类: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益虫、害虫。 习性: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5)面对吃马铃薯嫩

10、叶的瓢虫,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想?(我说,吃马铃 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6)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你喜欢瓢虫吗?为什么? (7)请你从名字、样子、分类、习性等方面,先给瓢虫画张相,再为它做 个小档案。 6. 交流“独角仙”部分。 (1)学生自由交流:“独角仙”有哪些特别之处?找一找,画一画,说一 说。 体型大: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甲壳硬: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 有长角: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很威武: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力气大:独角仙的力气很大。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很可爱: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11、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2)作者在这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了独角仙的哪些方面?(外形长度、 颜色、质地、大小;特征力气大。) (3)这一摔就晕了的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里的霸王”?(个头大, 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 大的;甲壳硬,长着犀牛一样的角。) (4)“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 掉?为什么?(不能删掉。“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最大的是作者的推测, 不一定是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除此之外,独角仙还有什么特点?你能来说说吗? 7. 交流“蚂蚱”部分。 (1)作者介绍了几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土蚂蚱。) (2)尖头绿蚂蚱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是

12、什么呢?(挂大扁儿。) (3)你还从文中知道了尖头绿蚂蚱的哪些小秘密? 形态:好掌握,很好画。(以国画家都爱画为例。) 动作: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 外形: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4)“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不好看。) 特征: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5)出示两种蚂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四、品读语言,体会有趣 1. 思考:你觉得哪种昆虫写得最好玩?指名学生分部分朗读,需读出趣味。 2. 找一找,从文中把描写昆虫样子或动作的语句画出来。 预设: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教师相机追问 “你为什

13、么喜欢这个句子? 这个句子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其中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等,引导学生 关注这些容易让人联想到画面的描写语言。 3. 作者还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拟声词,再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当时的情景。 预设:可以边读边表演,体会昆虫当时的样子。从“噌”的声音中感受 复眼昆虫的机警;读“呜扑”的时候,“呜”长“扑”短,让学生领会独角 仙“呜呜”地威武霸道地飞来,然后“扑”的一声笨拙地摔在灯下的情景,从而 感受拟声词带来的形象具体的画面感。 4.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想法或好恶? 预设:引导学生关注能让人发笑的语言,如“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 不要!那成什么样子!”“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

14、蚜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 也吃蚜虫吗?”,体会作者充满童真童趣的感受和想法。 五、积累拓展,作业设计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填空课文第一部分介绍了 “复眼”, 提到了蜻蜓和苍蝇这两种昆虫;第二、 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这几种昆虫。 2. 按照表格提示,或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试着为这几种昆虫做一份备忘录。 昆虫名称别名外形(样子、颜色、气味)活动习性其他特点 3. 课后观察一种昆虫,运用所学的方法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1)注意观察昆虫的外形、 活动、习性等。(2)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 加深对这种昆虫的了解。(3)运用表格或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等方式,做一

15、份 自己的昆虫备忘录。也可以仿照作者,试着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一写。(4)做 好的备忘录,可以在班级墙报上集中展示。 4.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 才好阅读”丛书) 创设情境,昆虫探秘。(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能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个部分吗?说说喜欢 的理由。 生:我喜欢瓢虫这部分。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瓢虫很漂亮。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瓢虫很漂亮? 生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 拢硬翅,严丝合缝。”这句话把瓢虫的膜翅比喻成黑绸衬裙。 生 2:“款款地落下来了”让我想到一位优雅、翩翩而

16、来的少女。 生 3:通过“黑绸衬裙”, 我知道膜翅是黑色的, 在里层,外层应该是硬膜。 师:分析得有道理。我们来看看图片(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指出膜翅、硬翅 部分)。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 1:“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我知道 瓢虫是朱红色的,身上有小圆点。这件外衣看起来很漂亮。 生 2:它身上的小圆点叫作“星”,是有规则的,不能瞎点。朱红色的外衣 上,点着有规则的小圆点,一定很好看。 师:大家读得真仔细。是的,瓢虫是种很漂亮的昆虫。我们来看看它(出示 课件,多种瓢虫图片)。 师:瓢虫除了漂亮让我们喜欢,还有别的原因吸引你吗? 生 1: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益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生 2:可是,有的瓢虫却吃马铃薯嫩叶, 是害虫。真希望它们也能改吃蚜虫, 变成益虫。 师:大家说得真好。 每种昆虫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奇妙的生物界也起着它 的作用。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找这方面的书籍来看看。 师:你们这么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