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1868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明德学校 胡春燕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 、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必然的趋势。实现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有效的推动科学教学探究,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学;有效整合世界科技发生重大突破,信息化时代引领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然而,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相比我国的教育方式却还停留在50年前的水平,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张幻灯片和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式教学。我国的教

2、育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技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的运用到科学教学过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有各的优点。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儿童天然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原动力。他们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妙

3、趣横生、多姿多彩,我们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动。情境引入是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开端,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好的情境引入,可以让学生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改变单一的讲授式引入方式,通过图、文、声、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引入”环节变得有声有色。比如科教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老师在引入课题之前先给出了一段关于死海不死的视频,并提出问题:猜一猜为何死海淹不死人?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通过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还如在设计月球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球的形状和绕地球东升西落的动态画面,并提出问

4、题:当你看到月亮东升西落和阴晴圆缺的现象时你想知道些什么?然后结合放映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和人类登上月球的录像片段,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信息,这样,学生就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中来了。再如在探索宇宙一课设计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它天体、航天器及宇航员从遥远的宇宙深处飘飘而来,并配以神秘的星空背景和空灵的背景音乐。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了学生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二、 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教学重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

5、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一课中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沉浮知识做基础,知道造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动,用什么材料建造,构造怎样的形状才能不会沉到水中等问题成为学生急需要解决和探究的问题。学生自然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他们会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船的知识,收集、整理起来,与同伴交流探讨。然后鼓励学生在计算机上设计不同的船,之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再动手去制作。等同学们制造好船以后比赛看谁的承载的货物多。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网络学习之后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各种造型和不同材质的船,有的孩子还充分的考虑到环保节能利用废弃物制造船,有的孩子还给船装上了马达,有的孩子设

6、计的船分了几个舱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还如动物的生命周期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DV技术记录青蛙的生命周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蜕变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将这个过程一一记录下来,只能将蜕变的几个关键阶段录制下来,再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就可以将青蛙的整个生命周期呈现出来。通过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体现了科学探究与DV技术的相互融合,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再如植物的生长变化一章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养凤仙花来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也是个漫长的,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且学生不一定能亲眼看到开花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数码相机将植物开花的每

7、一个瞬间清晰地摄制下来。再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开花的美妙过程就能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三、 巧用信息技术,推进科学教学探究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对常规演示实验及条件具备的实验,仍然要求教师及学生利用原有器材或自筹器材亲手实验探究,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乐趣;而对一些有危险、不可行、器材缺乏、条件不具备的实验,我们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尽可能地运用引入计算机动画模拟、视频演示等方式,实现科学教学探究。科学课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但由于空间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等原因,在搜集实物教材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学时这些内容就成了教学难点。但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就能直观、形象

8、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因此,在设计日食和月食一课时,我们可以先播放日食发生时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发生日食时太阳被某个球形天体逐渐自右向左地挡住并复原的真实片断。期间天色由亮到暗再到亮的景象让学生感到惊奇不已,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结合日食发生时的现象分小组讨论:日食时太阳最有可能被哪个天体挡住了?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日食,并尝试

9、做模拟实验,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地、月三个星球的运动过程,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这时日食就发生了。以此来细化学生的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又使学生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兴趣被调动到高潮。日食的成因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学的有趣、轻松、牢固,比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在这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起到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的重要作用。四、巧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大自然事物的认识始于感知,他们的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身等感官把自然事物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

10、得知识的过程。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正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科学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课拓展学生的视野。科学学习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科学信息作支撑,而教材上的知识与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丰富的优质网络资源成了学生最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工具。运用校园网、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学方面的资源及交流互动平台。如时间的测量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及时间的测量工具等,教材上原有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查阅到自己想知道的所有知识。如古时候人们计时的方法,计时工具的演变

11、和制作钟的方法等等。再如我们的身体一章教学中,学生对人体的骨骼、肌肉、呼吸系统、心脏、消化器官等了解起来是抽象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资源的呈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在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中,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也不是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的整合是时代的产物,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参考文献:1卢新祁.小学科学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2黄卫东,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科学教学创新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年第1期3朱建兴 尹力,高效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探讨,现代教育技术,2008(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