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1809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山区学前教育面临问题杨丽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山区学前教育的困难与对策 杨丽美摘 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幼儿教育的第一站。山区学前教育面临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等,要办好学前教育,必须首先解决以上问题。关键词:学前教育 困难 对策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的重要起点。近年来,随着山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让孩子尽早走进学校,接受幼儿教育。山区必须逐步赶上城镇步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在山区农村要发展学前教育,面临的困难还很多。1 发展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何为这些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

2、育服务使之成长为保障社会成长和进步的合格劳动者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一)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期盼 学前期是儿童成长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幼儿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认识。研究和事实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接受了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在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目前我国大多数山区家庭的收入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得到发展,对孩子教育意识不断增强。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而7

3、岁适龄孩子均入学,条件稍好的学校,能将6岁儿童纳入学校开办的不是很有规模的学前班,这就使3至6岁以下幼儿只能呆在家里,没有游戏,没有伙伴,最多能在家看看电视。这就会使孩子在家中产生孤独感,也延缓了孩子接受外界的发展时期。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长迫切需要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涉及儿童感官、语言、秩序和社会规范、阅读能力和心理发展等,除了遗传和基因外,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有着主要影响,所以,学前教育关乎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三)学前教育是国民

4、教育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学前期是儿童的认识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他们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四)党中央号召 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这是学前教育问题首次出现在党代会上。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努力下,学前教育事业有了持续发展。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组

5、织形式、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学前教育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若不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长远发展。 二、山区学前教育存在困难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山区学前教育的实施涉及千家万户,也存在着许多困难。1、基础设施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山区乡镇,根据实际建设一所或几所幼儿园是必须的。根据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规定,每个乡镇应当至少有1所公办或者公建民营学前教育机构,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所其他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可以增设附属学前教育机

6、构。目前,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用地是摆在眼前最大的困难。3至6岁的儿童是最需要特殊照看的。学校必须建设符合标准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等学前教育设施,并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山区学校,由于山高,路远,住房分散,所以入园儿童只能采取寄宿制形式,寄宿制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配备隔离室、浴室、洗衣房、教职工值班室。要发展山区学前教育,必须做好用地规划,必须依靠政府、社会的大力投入。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师资问题 按照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要求,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保育员等人员要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任职资格或者条件,并持证上岗。其中,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应当具备专科以上文

7、化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保育员应当经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而在山区,师资是一个叩待解决的问题。就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都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退化的问题,无法运用新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理念,应对不断发展的孩子,新教师无法补充。所以,解决人才问题,师资问题迫在眉睫。3、安全问题山区学校生源覆盖较广,平均覆盖半径10公里,这就决定了3至6岁入园儿童均采取寄宿形式。要让这一阶段的孩子离开父母,学校安全责任确实重大。3、 对策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在国家大量的利民、惠民政策的实施下,山区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

8、教育孩子方面,广大家长已经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可我们做为长期战斗在山区教育一线的教师,深感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呢?(一)必须抓实学前教育机构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必须严格按照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要求,落实相应的职责。政府相应部门应当做好学前教育发展和建设规划,在规划中合理确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布局,切实落实农村配套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用地;配套学前教育机构设施建设,必须落实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规定,发展学前教育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方针。在贫困山区,资金短缺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发展山区学前教育,

9、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动员社会其他力量广泛参与。一个地方,学前教育发展如何,怎样发展,关键就看当地政府的决心和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二)配备师资力量,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机构设施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的硬件设备,上级政府要根据公办学前教育机构适龄儿童与教职工的生师比标准,核定编制(学前教育机构平均每班应当配备两名以上幼儿教师和一名以上保育员),配备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保育员等人员,并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任职资格或者条件,持证上岗。其中,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应当具备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保育员应当经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这是学前教育的“软

10、件”建设。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因此要搞好幼儿教育,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师,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自古以来对老师的溢美之词何止万千,像春蚕、烛光、慈母、园丁、火种、石阶等等比比皆是,老师之所以受到的尊敬,是因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启蒙者,还是文明的化身,行为的楷模。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授受外界事物的途径增多,于是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力度。让教师做到:一、要有爱心、耐心、用心,做好模范教育。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在这个阶段老师、家长、周围人的语言行为,为

11、人处事,时刻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还重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从小培养孩子爱心,耐心。二、要有较高的教育技能。教育技能主要包括了解幼儿、创设环境、安全组织教育活动、与幼儿和家长的交往等技能。 三、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教师要性格开朗,进取心强,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必须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教师对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发挥能产生积极有效影响。每位幼儿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充满责任感和爱心,能够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呵护,使幼

12、儿在园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个家长,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是一个庞大系统的社会工程,起着传承人类文明、继承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山区对3-6岁儿童实施学前教育,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变革。如何让山区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家长,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克难奋进,为下一代的成长努力奋斗!参考文献1、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云南省学前教育实施条例3、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4、幼儿教育作者:杨丽美 女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中心学校,1977年2月出生、大学学历、彝族,中学一级教师。电话:139885279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