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715994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总结(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分期,中国史分期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4、近代“两半”社会:18401949年 1840-186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860-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维新变法时期 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912-1927: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和局部抗日 1937-1945:全面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

2、5-1949:解放战争,5、现代中国:1949年-至今 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第一个十年; 1966-1976:“文革”十年; 1976-1978:徘徊时期; 1978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古希腊罗马 时空坐标,世界是重要部分时空坐标,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和近代科学 时空坐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时空坐标,生产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及早期拓展,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 时空坐标,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罗

3、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时空坐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时空坐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时空坐标,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的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与19世纪时空坐标,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真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

4、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 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必回),1、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时期 【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政治上:王

5、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上: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内部重点,2、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总体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

6、,政局大动荡的时期。 【阶段特征】 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礼乐制的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4、文化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文学上,诗

7、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 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

8、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 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9、;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

10、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从甲午中日战争

11、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

12、主义革命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

13、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七、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

14、大,教训巨大。 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八、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15、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九、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前6 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政治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其基本的民主原则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 2法律上: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思想上: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

16、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十、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001800年)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上: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思想上: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十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