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6714888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二轮】高考古诗文阅读(四)(测试版) 姓名:共 34 分时限: 34 分钟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答案 :10 11 12 14 ( 一) 文言文阅读 ( 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广东云浮】 郑当时者,字 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 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 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 之士也。武帝 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 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

2、:“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 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 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 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 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 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 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

3、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 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 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 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僦,运送。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夫以郑之贤 / 有势则宾客十倍 / 无势则否 / 况众人乎 / 下邽翟公有言 / 始翟公为廷尉 / 宾客阗门 / 及废/ 门外可设雀罗 / 翟公复为廷尉 / 宾客欲往 / 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 B夫以郑之贤 /

4、 有势则宾客十倍 / 无势则否 / 况众人乎 / 下邽翟公 / 有言始翟公 / 为廷尉 / 宾客阗门 / 及废/ 门外可设雀罗 / 翟公复为廷尉 / 宾客欲往 / 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 C夫以郑之贤 / 有势则宾客十倍 / 无势则否 / 况众人乎 / 下邽翟公有言 / 始翟公为廷尉 / 宾客阗门 / 及废门 / 外可设雀罗 / 翟公复为廷尉 / 宾客欲往翟公 / 乃大署其门曰 / D夫以郑之贤 / 有势则宾客十倍 / 无势则否 / 况众人乎 / 下邽翟公 / 有言始翟公 / 为廷尉 / 宾客阗门 / 及废/ 门外可设雀罗 / 翟公复为廷尉 / 宾客欲往 / 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 11下列对文中

5、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十八岁成年加冠时起的,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称 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开疆扩土,发动战 争,如汉武帝。 C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主要指函谷关以东的黄河流域,有时也泛指战国 时期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 沿置不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庄热衷交朋结友。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

6、,往往通 宵达旦。 B郑庄推荐贤士能人。每次上朝,向皇上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黄老之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 说是论非。 D郑庄生活清廉节俭。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 余的财物。 2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2)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 (二)古代诗歌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代: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

7、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 黾勉:勉力,尽力。仰止:仰望,仰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 而竟然“不遇”,作者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无限失望、惆怅之情。 B. 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 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 殷

8、勤远访之意。 C. “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这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 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这里不是正面去写隐逸之士闲适 雅趣的生活,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 D.“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 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成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表明 了作者是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 15、本诗最后两句“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很有深意,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

9、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 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 确态度的句子是,。 (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 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句子 3 是,。 高考古诗文阅读(四)答案 10、A(标点: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 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0、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 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 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 计算, 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 到免官时, 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 宾客想再去, 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句中,“下 邽翟公有言”这是完整一句话,后一句“为廷尉”的主语为“翟公”,故排除B.D 两项。“宾客欲往”是省 略句,省略宾语“翟公住所”,“乃大署其门

11、曰”一句省略了主语“翟公”,排除C项。分析可知,A项断 句正确。故选A。 11A(字是男子20 岁行冠礼时起)【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 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 注意准确积累。A项错误,“字”,男子20 岁行冠礼时起。 12C(前后无因果关系)【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 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 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

12、项在文中的信息 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 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郑庄好黄老之说”和他在朝廷议事时没有主见,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等 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 13( 1)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 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治”“仰”“馈遗”各1 分,句子大意2 分。共 5 分) (2)(郑庄)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 上说,惟恐迟误了。(“名”“进”“进于上”各1分,句子大意2 分。共 5

13、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 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 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 治,置办;仰,依靠;馈遗,偏义复词,赠送。 (2)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叫、称呼;进,推荐、献给;“与官属言”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是“郑 庄”;“进之上,惟恐后”是省略句和倒装句,应为“于上(进之),惟恐(于人)后”。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 一带

14、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 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 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 的人,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大守、江都国相,一直到 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郑庄 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 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

15、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 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 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比自己 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 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 4 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也不带粮食,现在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然 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合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

16、示对错。到了晚年, 汉朝征讨匈奴, 招抚四方外族, 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 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 史。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 贫穷,宾客越发零落。到做了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 石的有六、七人。 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况且是一般人 呢!下邽县翟公有这样的话,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 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一个贫穷一 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 14、A 解析:“作者由此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