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10669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山大学教育学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生观的内容很复杂,包括人生态度、对人生的评价、对人生的情感、对人生的意志等内容在内的个体人格的总和。(二)人生观形成的心理条件1思维发展的抽象概括性。 2自我意识的分化。 3社会需要和社会化达到趋于成熟的水平。 (三)人生观发展的阶段张增杰(1984)将人生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时期。 2发展初期。 3逐渐稳定时期。 (四)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特点1人生目的崇高远大、具体可行、求真务实。人生目的是指人们所追求的、贯穿与自身一切活动的有动力作用的最终目标。2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合理、积极进取。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体现出如下特点: (1)社会利益是大学生评价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 (2)实现自

2、我价值是大学生人生价值的主体。 (3)具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进取精神。3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幸福与苦恼都与理想实现密切相关。 四、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一)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values)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认识的观念系统。 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他人及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个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1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2价值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3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4主体意识增强与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5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 6人

3、生态度积极与消极并存。 五、大学生的情感特征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一)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 (二)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 (三)情绪的强烈性与细膩性 (四)情绪的外显性与内隐性 六、大学生的意志特征意志(will)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 (一)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二)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三)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四)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五)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 第五节 大学生自我意

4、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及其结构(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认为,“自我”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主体“我”(I),它是指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另一个是客体“我“(me),它是指被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它是以情绪体验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

5、它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层次。 (3)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人的意志行为,它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调节、控制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和对他人的态度 。它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 2个人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个人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特征的认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各种行为的看法;理想自我是个人根据前两个自我的经验,建构出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它引导个体趋向理想的境界。3躯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人最先是从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的存在,产生了“躯体我”,尔后与人交往,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中

6、以及自己的社会角色中,体验出自己的“社会我”,再后來从生活的成败得失中,在心理发展中,逐渐形成“精神我”。 4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认为,人初生时只有一个本能的我(本我),功能是一切为了生存,行为表现大多属于原始性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肆无忌惮,且个人多不自知。 自我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媒介,它适应环境中的一些条件和限制,代表人的学习、训练和经验,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社会规范中是非标准与价值判断的代表,它遵循道德原则,支配、监督个人的一切。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产生阶段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四)自我意识的

7、成熟阶段 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深刻性。 (2)自我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2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 (1)自我体验的敏感性。 (2)自我体验的深刻性。 (3)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3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特点 (1)自我设汁的高标准。 (2)强烈的独立意向和反叛倾向。 (3)自我控制能力仍有待于提高。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1自我肯定型。这是积极的类型。特点是正确的理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的矛盾斗争达到完美的统一。2.自我矛盾型。这是自我统一比较困难的类型。特点是内心矛盾的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新的自我长

8、久不能确立,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自我调节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3自我否定型。这是消极的统一类型。特点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心理上常处于一种消极防卫状态。 4自我扩张型。这也是消极的统一类型。特点是现实自我过度高估,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 5自我萎缩型。这是带有危害的消极统一型。特点是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自卑心理非常严重,导致自我拒绝心理,甚至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对抗。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 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 3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 4过分的独立意

9、识和过分的逆反心理。 5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四、培养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一)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了解自我。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1)与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 (2)跟别人比较是看相对标准,还是看绝对标准?是看可变的标准,还是看不可变的标准? (3)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比,还是与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比?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不吃一堑,不长一智。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1)“自己眼中的我

10、”。即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2)“别人眼中的我”。在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应和行为而觉知出来的“我”。(3)“自己心中的我”。指个人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即,接受自己现实的一切。1积极悦纳自我的表现形式:(1)自信 (2)自尊 (3)自强 (4)自爱。2积极悦纳自我的方法积极地悦纳自我有如下一些方法:(1)增强自信心;(2)无条件接受自己,不苛求自己;(3)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三)有效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个体主动定向改造自我的过程,

11、即主动地改变“现实我”以达到“理想我”的过程。 1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2增强自尊和自信。 3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不断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使人生达到一个完满的境界,这是一个自我改造、自我塑造的过程。 第四章 指导学习:学习理论 本章主要问题 1学习的概念和种类; 2学习的过程;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4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5认知派的学习理论;6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 (一)学习的界定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学习。这一界定包含几重含义: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

12、有的现象。2学习的发生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3.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4学习产生的行为改变时间比较持久。二、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的内容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心智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二)学习的水平分类加涅(RGagne,1970)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8类学习: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做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就成为: (1)连锁学习;(2)辨别学习;(3

1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5)规则的学习; (6)解决问题的学习。 (三)学习的结果分类:加涅又按照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学习。 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 4态度学习。 5运动技能学习。 (四)学习的目标分类布卢姆(BBloom)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6类。1知识。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五)学习方式的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1978)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第二节

14、 学习过程一、学习过程与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学习是由于经验使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学校里获取和形成某种知识、技能、品德和态度时所经历的程序。 学习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1.任务不同。 2.与实践的关系不同。 3.组织形式不同。 4.外延不同。 二、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 (一)学习过程的七阶段说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持这种观点。这七个阶段是:1立志。2博学。3审问。5明辨。6时习。7笃行。如果以“思”来代表“审问”、”慎思”和“明辨”三个阶段,那么,可以将孔子的学习过程论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五个阶段。 (二)学习过程的三阶段说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

15、心理学家赫尔巴特(Heerbate,17761841)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感觉阶段。2记忆阶段。3理解阶段。(三)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论”前苏联心理学家AH列昂节夫(1903一1979)认为,学习是一种环状结构,它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1定向环节。也叫感觉输入系统。2行动环节。也叫运动执行系统或输出系统。 3反馈环节。也叫返回系统或回归式内导系统。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一、广博性/二、专精性/三、自主性/四、能动性/ 五、创新性第四节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观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经典性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