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试题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6705525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 蚕的新生命是从()开始的。 A.蚕卵 B.蚕宝宝(幼虫) C.蚕蛾 2. 以下关于“蚕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蚕卵的大小像蚕豆一样 B.能孵化的蚕卵的颜色会从淡黄色慢慢变成紫黑色 C.蚕卵的形状是滚圆滚圆的 3. 在观察生鸡蛋的结构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先观察外壳,再观察内部结构 B. 直接敲破,观察内部结构 C. 用筷子搅拌内部,然后进行观察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卵的外面一般都包着一层壳或膜 B. 各种动物的卵有大有小 C. 卵都是圆球形的 5. 什么样的卵能孵化发育成新生命()。 A.

2、所有的卵 B. 受过精的卵 C. 受过精的卵,并具备适宜的条件 6. 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要及时清理蚕宝宝的粪便与残叶 B. 经常用手摸摸蚕宝宝 C.用冰箱存放桑叶,等蚕宝宝饿了可以直接拿出喂食 7. 仔细观察蚕宝宝,发现它身上有13 个体节和()对足。 A.6 B.7 C.8 8. 观察蚕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蚕茧里有蚕蛹和蜕下的皮 B. 与蚕宝宝相比,蚕蛹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 蚕蛹不吃不喝,触碰时也不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2 / 4 9. 仔细观察蚕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蚕茧是由蚕丝构成的 B. 所有的蚕茧都是白色的 C.

3、蚕茧的外形圆圆的像个球 10. 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是()。 A. B. C. 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头不停地摆动 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开始吐丝 吐的丝越来越多,将自己包裹在里面 11. 观察蚕蛾的触角,它的形状()。 A. 像细棒 B.像羽毛 C.像鞭子 12.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的是()。 A. 蚂蚁 B. 蜘蛛 C.马陆(千足虫) 13. 与雄蚕蛾相比,雌蚕蛾()。 A.身体稍小,腹部狭长 B.身体稍大,腹部肥大 C.翅膀稍大,腹部较小 14. 蚕的一生蜕皮的次数总共有()。 A.4 次 B.5次 C.6次 3 / 4 15. 以下关于蚕的生长说法错误的是()。 A. 蚕宝宝生长

4、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B. 蚕宝宝有几天好像睡着了,不吃不动,称为“眠” C. 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它的身体大小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16. 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是()。 A. 中国 B. 埃及 C. 罗马 17. 蜻蜓的一生与蚕的一生进行比较,少了()这个阶段。 A.幼虫 B.蛹 C.成虫 18. 下列属于卵生的动物是()。 A.蜻蜓、鸡 B.老鼠、狗 C.大熊猫、企鹅 19. 下列动物中,通过胎生的方式繁殖的是()。 A.猴子、山羊 B.蚂蚁、蝙蝠 C.青蛙、企鹅 20. 动物的生命周期一般都会经历()四个阶段。 A.出生-繁殖- 生长发育 -死亡 B.出

5、生-生长发育 - 繁殖-死亡 C.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出生 21.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A. 30 天 B. 42天 C. 56天 22.在人一生的成长变化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掉牙和换牙 B. 手指指纹发生改变 C. 身体体长、体重发生改变 23. 蚕蛾是一种昆虫,它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下列与蚕蛾一样属于昆虫的是()。 A.蜂鸟 B.蝙蝠 C.蜻蜓 24. 哺乳动物的特点是()。 A.胎生 B.卵生 C.胎生、喝妈妈的乳汁 25. 关于动物的生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周期长短不同 B.动物幼年和成年的长相都比较相似 C.昆虫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4 / 4 附:参考答案: ABACC ACCAB BABCC ABAAB CBC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