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704488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6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课件教程教案(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食疗 与大众保健,中医食疗与大众保健 主要内容 一、认识中医食疗 二、四季食疗与进补 三、中医常见病症的食疗,认识中医食疗,认 识 中 医 食 疗,认识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的概念 中医食疗的指导思想 食物的性能 食物的治疗作用 饮食治疗原则 饮食宜、忌,何 为 药 膳 与 食 疗,药膳:以药配膳,以食为形。药,中药即天然的动植物药(其中有不少能药食兼用)。 食疗:以食为疗。利用食物的特性或调节膳食中的营养成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不少食物兼备营养保健和防疗疾病两大功能,既可以解决人类生存问题,还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板栗) 食物性质比较平和,作用缓慢,没有毒副作用,药物偏性较大,

2、作用比较峻烈。,药膳与药物的区别 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中 医 食 疗 学 发 展 简 史,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中医食疗有数千年历史,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各种食物合理搭配能扶助人体正气。现代营养学提出的要求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宝塔)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强调饮食要用节制,不可贪食过饱。,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3、,古代医家对食疗的论述与现代营养 学观念一致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豆的总称)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黄米)以热性治其寒”。 强调饮食要符合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现代营养学指出:人体营养素的供给量要根据气候、地区、劳动强度及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使人体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与外界环境达到平衡,以维持身体健康 。其观点一致。,近年来食疗学取得的不少成果逐渐被现代科学所证实,被医务工作者以及大众所接受。 燕麦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 芹菜防治高血压; 花生红衣防治贫血; 马齿苋、苦瓜抗菌消炎;,中 医 食 疗 的 指

4、导 思 想,中医食疗的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天人相应整体观 人体自身整体观 平衡阴阳 食药同源,整 体 观 念 天 人 相 应,天人相应 人处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饮食当应顺应四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易患疾病。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生机勃勃,可食用一些辛散之品,如葱、姜、蒜、香菜、豆豉等,以振奋身体的阳气;夏天天气炎热,宜食苦寒清热之品,如苦瓜、绿茶、绿豆等;三伏天暑湿较重,宜食健脾化湿之物,如冬瓜、薏苡仁、白菜等;秋季气候干燥,宜食甘润之品,如百合、枇杷、蜂蜜等;冬季气候寒冷,又逢身体修养生机之时

5、,宜予温补之品,如羊肉、狗肉等。,整 体 观 念,人体自身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实现的。它体现在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各组织的生理、病理各个方面。在食疗过程中可以根据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的变化,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以及正邪的消长,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如老年人常见腰酸腿软、眼花耳聋等症,考虑到目与肝有关,肾与骨、耳有关,可知上述症状为肝肾不足所致,治疗原则宜补益肝肾,经常食用枸杞子、桑椹、羊肉、黑芝麻、黑桃仁等,从而达到聪耳明目,坚骨延年的效果。,中医食疗指导思想,平衡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阴阳是指一切事

6、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人体而言,也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身体患有疾病,究其原因,均为阴阳失调所致,如阴阳之偏盛偏衰。 饮食治疗就是以调整阴阳平衡为基本指导思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健康。,中医食疗指导思想,食药同源 食物与药物皆属于天然之物,均具有形、气、味、质等特性,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处。食物也具有类似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功效等属性。(寒、凉、温、热;辛、苦、甘、酸、咸) 宋代养老奉亲书所说:“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管千百品,其四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物

7、无殊人若知其食物,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食物与药物同理,是食物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食 药 同 源,食药同源 从古代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可发现药食同用的例子,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腹痛等适用);椒面羹、(川花椒10克炒,研末,白面120克,盐、豆豉适量,煮食。,食 物 的 性 能,食物的性能主要有性、味、归经等几方面内容 食物的“性” 是指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与热、寒与凉是其共性,但温次之于热,凉次之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还有一类食物,寒热性质不太明显,作用比较和

8、缓,则归于平性食物,食物中以平性者居多。,食 物 的 性 能,常用食物“四性”归类举例 1、寒性食物:马齿苋、苦瓜、莲藕、食盐、海带、紫菜、鸭梨、西瓜、冬瓜等。 2、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丝瓜、苋菜,芹菜、大麦、绿豆、茶叶等。 3、热性食物:芥末、肉桂、辣椒、花椒、生姜等。 4、温性食物:韭菜、葱白、香菜、糯米、胡桃仁、雀肉、羊肉、羊乳等。 5、平性食物:梗米、小米、圆白菜、黄豆、扁豆、莲子、牛肉、牛乳等。 从生活和临床应用食物的经验来看,寒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温热性食物多有温经、散寒、助阳、活血、通络等作用;平性食物大都具有补益滋养的功效。,食 物 的 性 能 “

9、味”,食物的“味” 中医在长期的食疗实践中发现,不同滋味的食物,其作用往往不同;而滋味相同的食物却常有共同之处。 食物的“味”是指食物的具体味道。食物主要有五味,即“辛、苦、甘、酸、咸”。,食 物 的 性 能 “味”,食物“五味”的特点 1、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如生姜、葱白有发散风寒、适用于外感表证;陈皮、香橼、佛手行气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等证。 2、苦味食物能清热、泄火、燥湿、泻下。如苦瓜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实证;杏仁润肺降气、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咳嗽、气喘等。 3、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如乌梅、石榴等,前者可安蛔止痛,用于蛔虫病;后者可涩肠、止血、止咳,可治疗泻痢、脱肛

10、、下血、咳喘等。 4、咸味食物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如海藻、海带等,适用于甲状腺肿大(中医称为瘿瘤)等 5、甘味食物:有补益、缓急、和中作用,多用于治疗虚证、疼痛等,如蜂蜜、大枣、山药等。,食 物 的 性 能 归 经,食物的“归经” 归经就是指食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如鸭梨、芹菜同属寒性食物,虽然都有清热的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侧重点不同,前者偏于清肺热,后者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食 物 的 性 能 归 经,食物的归经 归心经的食物:百合、龙眼肉、莲子、酸枣、小麦等。 归肺经的食物:梨、甘蔗、荸荠、枇杷、白果、罗汉果等。 归脾经的食物:粳米、小米、大豆、大枣、猪肉、莲藕等。 归肝经的食物:马

11、齿苋、芹菜、枸杞子、香橼、佛手、黑芝麻等。 归肾经的食物:猪肾、羊肾、海参、海马、火腿、紫河车、桑椹等。 归胃经的食物:粳米、小米、糯米、扁豆、土豆、萝卜、猪肚、牛肉等。 归膀胱经的食物:刀豆、玉米、冬瓜、肉桂、茴香等。 归小肠经的食物:食盐、赤小豆、冬瓜、肉桂、苋菜等 归大肠经的食物:马齿苋、茄子、苦瓜、苦菜、荞麦、木耳等。,食物治疗作用,食物的治疗作用 食物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即“补”“泻”“调”。 补益正气 祛除邪气 调和脏腑,食物治疗作用,补益正气 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气虚”其所引起的病证称为“虚证”。虚证的临床表现由

12、于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不同,因而各具其证候特点,总体上表现为精神萎靡、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腰酸腿软、脉象细弱。 凡是能够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或消除虚弱证候的食物,都具有补益脏腑、扶助正气的作用。 这类食物大多为动物类、乳蛋类或粮食类食物。,食物治疗作用,补益正气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13、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食物治疗作用,祛除邪气 外界致病因素侵袭人体,或内脏机能活动失调、亢进,皆可使人发生疾病。如果病邪较盛,其所引起的病证则称为“实证”。实证的范围很广,如邪闭经络或内结脏腑,或气滞、血瘀、痰湿、积滞等。常见“实证”的症状有呼吸气粗、精神烦躁、脘腹胀满、疼痛难忍、大便秘结、小便不通或者淋沥涩痛、舌苔黄腻、脉实有力等。 用于实证的食物大都具有除病邪的作用,邪去则脏安,身体康复。,祛 除 邪 气,实证则泻(泻实类食物共20种类) 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

14、、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芦根、西瓜等,用于实热证。 清热燥湿类:茄子、荞麦、马齿苋等,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解毒类:绿豆、赤小豆、马齿苋、苦瓜、蓟菜、豆腐、豌豆等,用于热毒证。 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豆、绿茶,用于暑热证。 清热利咽类:荸荠、罗汉果、青果、无花果等,用于内热咽喉肿痛。 清热凉血类:茄子、藕节、丝瓜、黑木耳等,用于血热证。 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桃仁、黑芝麻等,用于便秘证。 祛风湿类:薏仁、木瓜、樱桃、鳝鱼等,用于风湿证。,祛 除 邪 气,泻实类食物 芳香化湿类:扁豆、蚕豆等,用于湿温、暑湿、脾虚湿盛证。 利水类:玉米、玉米须、黑豆、绿豆赤

15、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鲤鱼等,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等。 温里类:干姜、肉桂、花椒、茴香、胡椒、辣椒、羊肉等,用于寒证。 行气类:香橼、佛手、刀豆、玫瑰花等,用于气滞证。 活血类:山楂、茄子、酒、醋等,用于血瘀证。 止血类:藕节、黑木耳等,用于出血等证。 化痰类:海藻、昆布、海带、紫菜、萝卜、橘络、杏仁、生姜等,由于痰证。 止咳平喘类:杏仁、梨、枇杷、百合等,用于咳喘证。 安神类:莲子、小麦、百合、龙眼肉、酸枣仁、猪心等,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收涩类:乌梅、莲子等,用于泄泻、尿频等滑脱不禁。,食物治疗作用,调和脏腑 中医认为脏和腑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分工又合作,互相帮

16、助,相互依赖,构成了有机整体,从而保证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脏腑之间或脏与脏、腑与腑之间失去协调、平衡的关系,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脾胃都是饮食消化的主要器官,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若脾胃不和,脾气该升不升,则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怠倦乏力、头晕脑胀等清阳不升、脾不健运的症状;胃气当降不降则出现食停胃脘的胃脘胀满、胃痛、恶心欲吐的症状。 治,宜调和脾胃,予以扁豆、生姜、山药、猪肚、胡萝卜、麦芽、谷芽等食物。,饮食治疗原则,饮食治疗原则 平衡膳食 辩证施食 顾护脾胃 以食为主,饮食治疗原则,平衡膳食 在日常生活中力求饮食多样化,荤素搭配,平衡膳食。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以谷类食物滋养人体,动物类食品补益脏腑,蔬菜水果作为副食补充,这样配制的膳食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当。 避免五味偏嗜是保持身体健康、防止疾病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体质、具体病证予以相应膳食。最终到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饮食治疗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