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6704275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专项训练卷(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选择题 1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含嘉 仓成功人选世界遗产名录。洛阳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掘,印证了隋朝( ) A国力强盛 B日趋衰落 C奢侈无度 D纵情享乐 2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的这首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3农具的发明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是( ) A筒车 B曲辕犁 C秧马 D水罗盘 4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如图图片,图中工具最有可能用于( ) A农业 B制瓷业 C商业 D

2、纺织业 5浙江慈溪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发掘,使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一名句所赞美的一类瓷器。 有学者认为秘色瓷是当时这类瓷器的上佳之品。这类瓷 器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笺 6北宋时,为提高粮食产量,我国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日本 7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 “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 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不是兴起于宋代的是( ) A汝窑瓷 B三彩瓷 C哥窑瓷 D钧窑瓷 8 (独家原创试题) 在福建泉州市区水门巷竹街,有一块沧桑的石碑静静伫立,上书 大字“宋泉州市舶司

3、遗址” 。我们参观该遗址可以了解宋代( ) A民族关系的历史 B政权兴亡的历史 C文化发展的历史 D对外贸易的历史 9古代一个商人在四川一带做生意,由于携带大量的铜钱、银锭不方便,所以他把 一部分财物换成了纸币“交子”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0. 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民获得收益,小麦在南 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材料反映了( ) A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B 农政全书的出版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C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D铁制农具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耕种效率提高 11

4、. 宋金对峙时期,一方面,大量北方移民迁入江南地区;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 发展农业生产。材料反映出( ) A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B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过程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D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2.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这两种 作物传入我国是在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 如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 A.隋期的农业 B唐朝的金融 C元朝的外贸 D 清朝的经济 14. 清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手工业部门齐全 B产品质量精良C品种花色繁多D 手

5、工工场发达 15. 吴江县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了清朝前期,已经是“舟楫 塞港,街道肩摩”。从盛泽镇的繁荣可以看出,清朝前期( ) A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B全国商业网形成 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大商帮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邢窑生产的瓷器“类雪似银” ,质量很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2) 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两种瓷器?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 杜甫忆昔 (3) 材料三中的“开

6、元”是哪位皇帝在位前期的年号?“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 现? 17. 史料是感知历史、解释历史的“媒介”,史料实证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征。2007 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将南海海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 整体打捞出水, 发现了大 量文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研读】 材料一中国宋朝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出海)公凭一件,公凭内容如下据泉 州客人李充状,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买回货自己船一只, 纲首李充,梢工林养,杂事庄权,部领吴弟,及船员唐秸、陈富、林和. 摘编自朝野群载 (1) 结合所学说一说,宋朝市舶司的职责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海船出海需 要向市舶司汇报哪些

7、事项? 【图文证史】 材料二如图 1 (2) 提取材料二中关于宋代铜钱的信息。 【论从史出】 材料三如图 2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 ,流散者成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 于道路焉。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 在气 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 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我国农民向来重视

8、作物良种选育一个良种选育出来后便在农村中传 播。明代后期。新大陆的作物如甘薯、玉米、花生等传到中国后,这些新作物在 全国各地广泛推广。 到了明清,江南稻麦复种制进一步发展。南方双季稻的种植更加广泛,并向长江 流域扩展,部分地区出现二稻一麦的一年三熟制。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 所述的“天下大稔”?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该变化的开始 与最后完成分别是在什么时期?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 1A 杨坚在

9、 581年建立隋朝, 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在位时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 大幅度增加,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 的国家粮库,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掘印证了隋朝强盛。故选A。 2B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题干材料 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的经济繁荣。故选B。 3A 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 使装在车轮 上的水筒,自动舀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4A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曲辕犁和筒 车都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工具。 5A 据所学可知,唐朝陶瓷业发达,邢窑的白

10、瓷、越窑的青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夺得干峰翠色来”赞美的是青瓷。 6A 北宋时,为提高粮食产量,我同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7 B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汝窑瓷、哥窑瓷、钧窑瓷均兴起于宋代, 故选 B。 8 D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那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所以通过 “宋泉州市舶司遗址” 可以了解宋代对外贸易的历史。 9C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有利 于商业发展。故选C。 10 A由材料“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 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 农民获得收益, 小

11、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 可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 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 推动小麦种植。 B项中的农政全书出现在明朝,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 选 A。 11.D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人南迁和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一 些主要原因,故选D。 12.C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故选C。 13.D 清朝前期,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 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已出现 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李东阳等。 清朝前期商业兴盛,

12、在商业活动巾,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徽商。他们拥有 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故选 D。 14.D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江宁和佛山镇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纺织业手工工场。 所以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手工工场发达。 15.C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 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 比县 城的规模还大。从题干中盛泽镇的繁荣可以看出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16答案: (1) 曲

13、辕犁、筒车。 (3) 白瓷、青瓷。 (3) 唐玄宗。唐玄宗即位之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改革。 解析:(1) 分析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农具是唐朝出现的曲辕和筒车。(2) 根据材料二中“邢窑”“类雪似银”“越窑” “夺得千峰翠色来”可知,材料二描述的 是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 (3) 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玄宗在位前期的年号, “开 元全盛日”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继位之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改 革. 17. 答案:(1) 管理海外贸易。 事项: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 船上负责人、 船员姓名等。 (2) 信息:宋代铜钱铸造精美,铸造量大,在国际上受

14、到欢迎并可以流通。 (3) 原因:船只载重量大,造船技术水平高;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领先。 解析: (1)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根据材料一可知, 宋朝海船出海需要向市舶司汇报船只数量、船主、到达地区或国家、船上负责人、船 员姓名等。 (2) 分析 材料二可知,宋代铜钱铸造精美,铸造量大,在国际上受到欢迎并可以流通。(3) 依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包括船只载重量大,造船技术水 平高: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领先。 18答案: (1) 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

15、赋,减轻农民负担。 (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唐朝中期、南宋时期。 (3) 重视作物良种选育; 甘薯、玉米、花生等新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推行麦稻复种制; 等。 (4)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 推广种植;重视兴修水利;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解析: (1) 据材料一中“贞观年间”可知,材料一记载的是唐太宗在位时的情景,他 在经济上采取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 达到了材料一所述的 “天下大稔”。(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 变化”是指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 最后完成。 (3) 根据材料三可知,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重视作物良种选育;甘 薯、玉米、花生等新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推行麦稻复种制; 等。(4) 本题从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统治政策、新品种引进、兴修水利、劳动人民的贡献等方面回答,言之有 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