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704260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十二:健康与环境教学教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中考复习专题十二 人的健康与环境,第三十二讲 人 体 保 健,考 点 要 求,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列举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的事例 3.列举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4.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5.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6.知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质和防御措施 7.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 基本方法,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健康的三要素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健 康 的 含 义,细 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来自细菌的威胁,细菌

2、引起的常见疾病,来自细菌的威胁,来自病毒的威胁,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 1968年亚洲流感病毒,来自病毒的威胁,1.流感病毒可在空气中传播,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空气。,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来自病毒的威胁,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流感的病原体是 , 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是 , 是易感人群。,流

3、感病毒,流感患者,空气和飞沫,缺乏免疫力的人,来自病毒的威胁,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和病毒的特征,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病毒和病毒的特征,来自病毒的威胁,各种常见的病毒,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传 染 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种类,传 染 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传 染 病

4、,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传 染 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传 染 病,如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加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停止。,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了防止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对微生物的抵抗,如果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就会遭到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的抵抗。,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第二道防线,组成:吞

5、噬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对微生物的抵抗,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性免疫)。,对微生物的抵抗,如果病原体大量涌入,吞噬细胞无法把它们全部吞噬,病原体就有可能进入血液。这时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免疫反应,形成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淋巴细胞主要有两种: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对微生物的抵抗,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物质都称为抗原。,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的损伤细胞和癌细胞等。,当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侦察到

6、抗原时,就会产生对其有对抗性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数月乃至数十年内“记住”入侵的该抗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抗原和抗体,对微生物的抵抗,抗体是一类蛋白质,通常称为免疫球蛋白。,某种病原体只会使身体产生特定的抗体, 而一种抗体也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病原体。,抗原和抗体,对微生物的抵抗,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在体液中对病原体起作用的,因此被称为体液免疫。,细 胞 免 疫,对微生物的抵抗,细胞免疫,这种病原体进入细胞内后被T淋巴细胞消灭,称为细胞免疫。,对微生物的抵抗,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而且只针对某一特

7、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后天性免疫)。,前面所讲的第一、二、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抵抗作用,是一种天生的抵御能力,称为自然免疫。,自然免疫,对微生物的抵抗,人工免疫,特殊的防病措施,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叫做人工免疫。,人工免疫的分类,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获得免疫作用的速度慢持续时间久),(获得免疫作用的速度快持续时间短),计划免疫,特殊的防病措施,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 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叫做计划免疫。,人体免疫功能,免疫力及其功能,免疫力就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

8、有害物质的抵抗力。,人体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失调,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体免疫功能,爱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这种有时被感染几年后才发病。,艾滋病(AIDS),肿瘤,(在原发部位不间断分裂生长),(不间断地进行分裂,并能转移 并侵犯新的组织),上皮性肿瘤又称为癌,肿 瘤,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异常组织团叫做肿瘤,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肿 瘤,(1)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是致癌的一个因素。 (2)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黄曲霉素,熏烤食品 中的苯并芘等

9、都是致癌物质。 (3)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都容易使人患癌。,冠 心 病,冠心病也是常见的高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人刚出生时,血管柔软富有弹性,血液畅通。,进入成年后,脂肪类物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冠 心 病,如果动脉硬化发生在脑动脉:凝血块堵塞 脑血栓;如果有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破 裂,脑血管痉挛,即脑溢血。以上引起各种病变,俗称中风,医学上称脑血管意外。,冠 心 病,冠心病及其影响因素,冠心病与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 、糖尿病、肥胖、紧张、 缺乏锻炼等。另外还与遗传、年

10、龄等因素有关。,冠 心 病,如何预防动脉硬化?,多吃高纤维,低胆固醇食物;,冠 心 病,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多运动,少数动植物含有有毒物质,因此不能食用。,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注意食品卫生,有些食物被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砷、汞、铅、锌、亚硝酸盐及农药等)污染,食用后会引起中毒。,注意食品卫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由于食品中含有大量细菌,或虽然把病原菌污染的食品的用煮沸等手段处理,但还含有病原菌所产生的毒素,使人食用后引起中毒。,如食用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食物(腐烂变质水果、蛋糕、牛奶等)或食用生水。,遇到有人触电时,我们该怎么办?,迅速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急救常识,先除去口中异物,放

11、正(病人)头部,使病人头部向后倾斜,捏紧(病人)鼻子,双唇包住病人口外部 用力吹气,松开鼻子 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每分钟吹气1618次,人工呼吸,急救常识,胸外心脏按压的 频率应为每分钟 80100次,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常识,蛇虫咬伤的紧急处理,急救常识,1.早期结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子或乳胶管,在伤口近心端 几厘米处结扎,结扎的动作要迅速;,2.冲洗伤口: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冷开水加食盐或 肥皂水冲洗伤口;,3.刀刺排毒:在经过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 ,从上而下地向伤口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排出。也可 以用口直接吸毒,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 清水漱口,若口内有

12、溃疡或龋齿,则不能用口吸毒 。,1.发生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脚被毒蛇咬伤,尽快在伤口近心端5-l0厘米处结扎 B 发生地震时,尽快跑到空旷的平地上 C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先清除口中杂物,再进行人工 呼吸 D 电线老化引发火灾时,立刻泼水救火 (2008年),中 考 题 选,D,2.地震后为防止爆发疫情,工作人员对灾区进行全面消 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该措施是为了 ; ;对无法辨认的遇难者遗体,可通过鉴定其 (选填“DNA”或“蛋白质”)来确定身份。 (2008年),中 考 题 选,切断,传播途径,DNA,3.下列生活方式中,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不吃早餐,

13、多吃中餐和晚餐 B 平时学习到很晚,周末补觉 C 早吃、多吃感冒药预防感冒 D 碰到烦心的事时,去打球或找朋友倾诉 (2009年),D,4.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 以下关于疫苗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用被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可以制作疫苗 B 疫苗是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使人产生抗体 C 通过接种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叫人工免疫,属于 特异性免疫 D 甲型H1N1流感疫苗将使人能抵抗各种流感 (2009年),中 考 题 选,D,5.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入校园,在教室、食堂等场所 安装紫外线灯定期消毒。这项措施在预防传染病的三 个环节中属于其中的 。 (2009年),切

14、断传播途径,6.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 毒分别属于( ) 传染源 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病易感人群 A B C D (2010年),中 考 题 选,D,中 考 题 选,A,7.被毒蛇咬伤后,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尽可能在伤口的远心端510厘米处,用带、绳、 手帕或止血带结扎 B 保持安静,防止毒液蔓延 C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并将伤口切开, 排出毒液 D 紧急时,在口腔无伤口的情况下,可用口吸出毒液 ,并及时送医院 (2010年),中 考 题 选,D,8.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A 体液的杀菌作用 B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 皮肤的屏障作用 D

15、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2010年),第三十三讲 人类与生态环境,考 点 要 求,了解生物圈,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9.下列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B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少,因而缺水严重 C 深圳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D 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 (2008),中 考 题 选,A,10.“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 以下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的是( ) A 酸雨 B 白色污染 C 温室效应 D 臭氧层空洞 (2009),C,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